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了解多少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國家寶藏》這檔綜藝節目,力壓各地方的真人秀和其他娛樂節目,一檔文化宣傳的綜藝達到這麼氣人的效果,我就放心了,充分說明大眾還是很有內涵的。

弱弱地說一句大俠老被吐槽娛樂白痴,大俠的娛樂座標還停留在“看他的相貌也平平無奇”的白古時代。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看他的相貌也平平無奇

看了這麼多期國家寶藏,那麼你聽說過86工程嗎?

何為“86工程”?它和985、211工程有沒有聯繫?

答曰:沒有任何聯繫!86工程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翡翠國寶工程。這個故事講起來很精彩,且泡杯茶聽大俠娓娓道來。


淵 源

清乾隆時期,雲南發現了一塊翡翠原石,因為原石太過巨大了,當地人想著這麼好的東西只有當今聖上才有資格享用,乾隆皇帝大家都懂的,好大喜功。覺得本朝的康乾盛世亙古未有,遠超強漢盛唐。地方官員腦袋一熱就趕緊起運,運輸成本啥的也顧不上了。

老話說“聽戲遇知音,好書得方家”,趕上乾隆皇帝痴迷和田玉,對翡翠不感冒,淡淡地說一句“辛苦了,回去吧,額,你咋還站這,有事?”,地方官員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翡翠大料就一直放在清朝國庫裡。

直到晚清鍾愛翡翠的慈禧時期,為給太后賀壽,取了其中的1/3。具體做成什麼已經不可考了,傳聞之一是做了三對屏風和一對圖章。總之,剩下的料繼續在庫房吃灰。

再後來就是上海解放前夕,黃浦江碼頭,最後開往臺灣的一艘客船將開,船長下令扔掉所有吃重的行李,其中四隻箱子被士兵硬扔了下來,留在了黃浦江畔。很快,解放軍進城了,打開箱子裡面是四塊沉甸甸的石頭。因事出蹊蹺,立即上報,專家查看後,認定其為罕見的翡翠,立即上報中央。不久,這四塊大石頭便坐著專機來到北京,存入國家物資儲備局的倉庫。此後30多年不再有人提起。

1980年,當時的玉雕大師——“北玉四傑”之一的王樹森老先生,一直記掛著這個師爺說過的翡翠大料,想趁著自己還能動,把這塊翡翠給雕琢出來。北京晚報的記者當即刊文尋寶。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北京晚報發文尋寶

經過媒題登報找尋後,大師終於看到了30年來夢寐以求的四塊翡翠。原來在特殊時期,為保護國寶,四塊翡翠原料被周總理轉移到地方,由解放軍戰士看護。

因國務院要求在86年完工,遂被後來定名為“86工程”(也稱國寶工程)。實際上於1989年才相繼雕成。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為四件國寶題寫了充滿詩意的名字,分別是,《岱嶽奇觀》、《含香聚瑞》、《群芳攬勝》、《四海騰歡》。


窮3年之功,設計方案終定稿

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委將這四塊翡翠移交輕工業部,由其負責組織設計和製成大型翡翠藝術品,並由兩位副總理親自負責。

四塊翡翠原料運到了王樹森老人所在的北京玉器廠。

(注:當時的北玉廠可謂人才濟濟,有“四怪一魔”等十多位一流雕刻大師,現在許多威名赫赫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在北玉廠都是小字輩,說不上話。可惜廠子風光不再,已成昨日黃花。)

設計之初,便有國內外30多位著名專家、學者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參與,其中包括當時的美協副主席、雕塑家劉開渠,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玉器專家楊伯達,國家文物局專家王世襄,畫家黃胄,書法家啟功等。

不但北京的玉雕大師,南派的蘇州、揚州玉雕師傅也派代表齊聚北京。各路豪傑各顯神通,因為得對得起這四塊顛沛流離的翡翠。大師們誓要讓寶玉一鳴驚人,驚豔時光。

上百種設計方案、設計圖紙更是不可計量。一次又一次的篩選,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當專家組在最終確定方案,時間已到了1985年。最後的決定是用寶玉做一個花籃、一件器皿、一扇屏風、一座玉山子。

設計完成後報國務院批准同意,於1985年交由北京玉器廠開始製作,由60多名身懷絕技的技藝人員精心製作,謹慎“琢磨”。


北玉廠豪傑打硬仗, 老中青60餘位大師齊上陣

吵吵鬧鬧的設計方案時期終於過去,北玉廠眾望所歸,拉回來4塊翡翠。還沒高興幾天,就開始發愁。真正雕刻起來,才發現困難重重。眾望所歸榮譽的背後是責任重大,無形的壓力束縛著琢玉人。

此外很多傳統工具用不上,師傅們因地制宜創造性的製作許多工具——專治國寶翡翠的各種不服。

據北玉廠老員工回憶,當時“國寶班子”吃住睡都在雕刻大樓裡,晚上的燈就沒熄過,應了一句老話“不瘋魔不成活”。

試舉一例: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四海歡騰局部細節

翡翠插屏“四海騰歡”的原料重77.8公斤,原料較為規矩可定位長方形,厚度僅有7.8cm。縱切成4份後,每份厚度1.8cm。損耗僅0.6cm。插屏的畫面面積達到2738平方釐米,鼓起的地方也就1釐米到幾毫米。在這方寸之間要體現出雲霧層和隱藏在雲中的9條龍的層次感,難度不言自明。雕刻好了,還有後期的打磨拋光。每一到溝壑都要拋光,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損壞成型圖案。當時四海歡騰是由剛40歲出頭的郭石林大師負責。為了使九龍神形兼備,他多次去北海、故宮及大同三處的九龍壁寫生、蒐集材料,瞭解歷代龍的造型變化及其特點,吸收精華,剔除糟粕,最終使得屏風龍既有唐代蒼勁有力的風格,又有清代豐滿的優點,但無清代龍的臃腫、呆板。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岱嶽奇觀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已故大師陳長海生前正在雕刻翡翠山子

翡翠山子岱嶽奇觀起初是在陳長海大師手中開工了,但是由於過分的傾注心血,在開工後近三個月就因肝硬化,被送入醫院。設計團隊的另一位大師張志平接棒,繼續翡翠泰山的創作。


張志平大師表示把人生最美好的8年時光給了那件流芳百世的國寶。“今生能參加國寶的創作,真實三生有幸,因為師傅講美玉可遇不可求,磨玉的人總想留一件好作品給後世,那正好這時帶趕上了。”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用來形容國寶班子的大師最是貼切不過。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用一句討巧的話總結“能夠雕刻世所罕見的翡翠大料,留名身後是國寶班子所有大師的幸運。但得遇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的創作團隊,能夠以巧奪天工的精緻容貌現世是璞玉的福分”!

張愛玲曾說“於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這就是在說4塊璞玉兜兜轉轉的經歷吧!


幕後英雄

國寶得以出世,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位老人——王樹森老先生。沒有老人家的心心念唸的苦苦尋找,不會有人記得塵封已久的翡翠大料。沒有他的組織國寶創作班子難以組成。然而當四件國寶經過8年漫長時間的琢制誕生時王老卻走完了他與玉相伴的一生。當時的他重病在身,一定要讓徒弟們把他抬到玉器廠他要最後看看四件國寶。在他去世前一個月,他的徒弟陳長海已化作一縷玉煙離世。

下面附上一張,北玉廠用當時邊角料記錄下來的創作團隊名單。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國寶班創作團隊


國寶展示: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含香聚瑞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含香聚瑞局部圖

高71釐米、寬56釐米、厚40釐米,原石重274公斤。薰的主身是以兩個半圓合成的圓球體,集圓雕、深淺藍浮雕、鏤空雕於一體,綜合體現了我國當代琢玉技藝無可比擬的高、精、尖水平。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岱嶽奇觀

高78釐米,寬83釐米,厚50釐米,翡翠原料重363.8公斤。這件作品以珍貴的翠綠充分表現泰山正面的景色,突出了十八盤、玉皇頂、雲步橋等奇景,顯示了泰山的雄偉氣勢和深邃意境。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群芳攬勝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群芳攬勝局部圖

籃高64釐米,其中滿插牡丹、菊花、月季、山茶等四季香花,是當今世界最高大的一個翡翠花籃。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四海騰歡

名噪一時的86工程,你瞭解多少

四海騰歡局部細節圖

四海騰歡高74釐米,寬146.4釐米、厚1.8釐米,插屏整個畫面以我國傳統題材“龍”為主題,9條翠綠色巨龍,在白茫茫的雲海裡恣意翻滾,氣勢磅礴,是當今世界最高大的一個翡翠插屏。

四件國寶現為中國工藝美術館藏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