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空虛寂寞,我有一套公式!

關於寂寞,我有一套公式

寂寞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細水長流的,有悄然而至的,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等等等等。寂寞不一定是獨身一人才能感覺到的情緒,愈是身處鬧市,愈是明顯。可以讓人非常清晰地感覺到有沒有人能夠準確地觸碰自己的靈魂。不巧的是,現在很少有人能夠脫離快節奏的生活去追求靈魂觸碰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房子越住越大,錢越掙越多,卻越來越寂寞。

關於空虛寂寞,我有一套公式!

也許是夜深人靜容易使人矯情。這晚的我開始思考:我現在是真的感到寂寞。那麼我的寂寞從哪裡來呢?是源於同事之間的冷淡嗎?是源於這個城市對我的陌生嗎?是源於我的朋友都離我很遠嗎?答案是,源於我和這個地方有沒有靈魂的共鳴。

關於空虛寂寞,我有一套公式!

《東京女子圖鑑》裡這個道理就非常的明顯:女主角綾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秋田縣,可她在秋田只有不被理解的寂寞。她努力了很多年,想要去往東京。當她終於踏入東京的街道了以後,她再也沒有感覺到身處異鄉的寂寞。她如魚得水,呆的心甘情願。她和東京有著來自靈魂的共鳴,這是生活的開心的根本。

關於空虛寂寞,我有一套公式!

我們的生活中,其實這個道理運用的非常的多:一位年輕的商人,在大城市裡靠努力買了別墅,衣食富足,想把鄉下的老母親接來城裡居住。但母親住了沒幾天就鬧著要回去,說是沒有人可以講話,也沒有活可以幹,這個地方陌生的令人害怕。對於這位老母親來說,城市再好,也沒有又窮又破的鄉下土房有意思。

關於空虛寂寞,我有一套公式!

也就是說,寂寞=沒有靈魂共鳴。

寂寞與愛情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但是說實話,寂寞從不屬於熱戀。熱戀的人如果說自己感覺孤獨,那多半都是在無病呻吟;真正的寂寞來自於異地,婚後以及長期的分居。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裡說:"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現代社會人們衣食無憂,社會治安良好,剩下的就是社交和尊重的需求。歸根結底,這個城市有沒有你能交往的人,你能安心的住所,你能發生碰撞的環境,和另一個人有沒有共同話題,能不能聊到一起去。為什麼自閉症容易和抑鬱症捆綁在一起?因為沒有人可以講話,沒有人可以懂你。

關於空虛寂寞,我有一套公式!

以前的我非常不理解《喜劇之王》的一個情節:一個非常有錢的老闆,在夜店喝的爛醉,卻願意花大把的金錢去尋找初戀的感覺。他可以將那兩摞磚頭一樣厚的鈔票只在一個妓女身上花一晚;甚至,超出了這個妓女原來的價錢。為什麼呢?現在我明白了。他買的並不是這個妓女的肉體,他買的是靈魂,初戀的靈魂。

關於空虛寂寞,我有一套公式!

綜上所述,寂寞來自何方?來自靈魂的無人問津。只要靈魂的事情搞好了,就不存在什麼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