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大手拉小手一路同行

——走進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檢察院

周晶晶 付靜宜

院情小貼士

●現任檢察長:宋建偉(第六任)

●幹警人數:102人,其中本科學歷70人,研究生32人

●最高榮譽: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曾被最高檢授予集體一等功

“多一個人看到,或許就少一樁悲劇。”走進湖北省武漢市地鐵,車廂、站臺、站廳的所有屏幕均滾動播放著該市江漢區檢察院“大手拉小手”工作室自編自演的《寶貝自護歌》。融入情景舞蹈的兒童自護常識隨著一班班地鐵駛向千家萬戶,作為出品人,“大手拉小手”工作室負責人郭豔萍希望這份“平安符”能被更多人看到,這也是工作室成立10週年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為青少年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這是以郭豔萍為首的五代江漢未檢人一直在做的事。從登臺授課到模擬法庭,從情景劇到微電影,遍佈全區的十七個法治教育基地和逾百場普法活動都見證著她們十九年如一日的努力。

1999年,剛生完寶寶的郭豔萍進入公訴科新成立的未成年人案件專案組,該院未檢事業自此起步。“那時,特別程序尚不完善,我們摸索著從注重審查作案年齡、開展社會調查入手。”

在辦理梁某搶劫案時,學校、社區走訪揭露出其犯罪根源:父母離異,自幼跟隨奶奶長大,為供養他,年近八旬的老人不得不四處拾荒,梁某卻嫌棄吃穿不如人,在校外“擂肥”(武漢方言,泛指通過恐嚇、威脅等手段非法獲取他人錢財)。“這是典型因缺乏家庭溫暖與教育才沾染上惡習的。”郭豔萍一邊將其父母請到檢察院,嚴厲指出他們“生而不養、養而不教”問題;一邊將《社會調查報告》提交至法院作為量刑參考,並結合調查結果對梁某及家人進行法庭教育。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梁某父母承諾以後加倍彌補,梁某也真心對奶奶懺悔。”郭豔萍回憶道,“最終,梁某被適用緩刑,也成了我第一個重點幫教對象”。

將社會調查固定為審查未成年人案件的必經程序後,郭豔萍與同事在法律框架內先行先試:2000年,與該區法院合作,採用“圓桌式”審判佈局,爭取最佳庭審效果;2001年,建立“未成年犯一案一卡聯繫制度”,便於案後跟蹤幫教;2003年,設立“代理監護人”制度,破解法定監護人無法到場難題;2005年,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實行量刑建議制度;2006年,爭取司法局支持,將法律援助工作前移至批捕環節……這一系列探索,不僅為國家完善立法提供了實踐依據,也為該院未檢工作專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8年1月,江漢區檢察院組建了湖北省首支未檢專業團隊——郭豔萍“大手拉小手”工作室,並在全省率先實行“捕、訴、防”一體化辦案模式。5年後,以修改後刑訴法頒佈為契機,工作室將辦案機制完善升級為“捕、訴、監、防、護”五位一體,並確立起“以保護為核心”的辦案理念。

張某等3人搶劫案是工作室成立後辦理的首案。得知3人均是在讀高中生且為初犯後,郭豔萍充分利用捕訴合一的優勢,在“快”字上做文章:批捕環節以“移送審查起訴期限建議書”形式,建議公安機關在20天內將此案移送起訴;審查起訴環節通過社會調查制訂詳細的幫教方案後,依法對一人作出相對不訴決定,對另兩人建議法院適用非監禁刑。看到檢察官多方奔走的努力,3人重返校園後發奮努力,最終兩人考上大學。

工作室成立10年來,為了扶正長歪的“小樹”,郭豔萍與同事們竭盡所能:堅持“贈送一本勵志書、致家長一封信、簽訂一份共同幫教協議、定期進行一次回訪考察、建一份幫教檔案”的“五個一”幫教法,要求未檢幹警“法律從業資格證、心理諮詢師證”雙證上崗,引入心理學專業技術對幫教對象開展心理疏導與救助,熱心為幫教對象找工作、為涉罪中學生設立“中考專場”、為即將高考的嫌疑人按下“暫停鍵”。

“我們團隊贏得過許多榮譽,但最讓我驕傲的是,這19年和我們牽手同行的孩子們,無一重新犯罪,全部順利迴歸社會。”郭豔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