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祕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左耳》是一部非典型青春劇,青澀的不像話,但又確實吸引了一票後來幾年一路大紅大紫的年輕演員。《左耳》讓觀眾知道了陳都靈,也讓馬思純這個並不年輕的女演員驚豔了眾人。甚至馬思純憑藉《左耳》還破天荒地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後來因為戀情而聲名大噪的關曉彤,在劇中飾演了校花蔣姣,在當時小火了一把。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左耳》不光有著馬思純和關曉彤兩位日後的流量花旦(馬思純第二年憑藉《七月與安生》再次入圍金馬獎,而且奪得了金馬影后),同時也讓楊洋成為了當時粉絲心目中的"國民校草"。隨後楊洋更是憑藉多部影視作品,成為了媒體口中的"四大流量"之一,別看這個稱呼不如"四大天王"霸氣,怎麼說楊洋作為頂級流量,還是擠掉了好幾位當紅小生,坐上了流量明星的頭把交椅。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但是很顯然,《左耳》並不是帥哥的主場,在這部電影我們能看到的,更多是女生和女生之間的情感糾葛。《左耳》中的男生相對女生而言,是弱勢的,被動的,更像是一種心理學上"被閹割"的狀態。無論是自甘墮落的許弋,還是愛的懦弱的張漾,都像一種在青春葳蕤枯萎的野草,喪失了應該有的生命力,淪為女性愛情競爭中的附屬品。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其實當我們回頭看劇情,就會發現,許弋和張漾,從頭到尾都被黎吧啦和蔣姣的愛情所掌控,許弋和張漾都愛過黎吧啦,蔣姣用物質捆綁了張漾完整的青春期。然後主角小耳朵,用一種冷眼旁觀乃至於批判的態度,對待出軌墮落的許弋,還有那個無意中害死了黎吧啦的張漾。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小耳朵的眼神有種徹骨的冷,比任何打罵都更加有力,像是在俯瞰著這兩個"被閹割"的男孩,看他們犯錯,也看他們改變。小耳朵始終像是站在高處,即使她也愛過許弋,或許也愛上了張漾,但她好像一直把自己懸置在更高的位置。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左耳》中展示的是"被閹割"的男性,而且這兩位的人設也都不怎麼好,基本符合小姐姐們對"渣男"的定罪標準和控訴。但是至少,《左耳》中的男性依然改變了女孩們的一部分命運,如果沒有張漾,黎吧啦不會意外死亡,小耳朵不會失去最重要的朋友,就連蔣姣,可能也不會有這麼一段情殤。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在馬思純封后的電影《七月與安生》中,男性不僅僅是"被閹割",甚至是被"符號化"成為一個莫名其妙的"渣男",是一個臉譜型的人物,而且,看到最後你能夠發現,兩位女主角之間的"同性愛"遠遠超過對男主角的愛。兩個女主角憑藉著對男主角的爭奪,完成了一場同性之間轟烈徹底的撕扯與糾葛,她們分別與男主角做愛,但她們卻深愛著身為同性的彼此。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接受採訪的時候,周冬雨很坦率,表示她就是按照同性戀的愛情去揣測角色,去表演和刻畫人物內心的,而馬思純則沒有肯定地表示過這一點。其實如果觀眾稍微往同性間的感情去思考一下人物的關係,也就不難理解七月與安生之間,為什麼會長久地分離,卻臨終時相守。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安生愛上了七月的男友,背叛了七月,所以不得已離開,直到七月臨終時,兩人又在床上抱著睡在一起,一如以前相互依偎的數年。可惜,《七月與安生》的導演更加註重兩人命運互換的那種靈魂關係,反而忽略了微妙的同性情愫。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回到《左耳》這部劇本身,其實劇本改編放棄了很多小說中的橋段,反而讓電影后半段非常無趣,在五個重要角色裡,也就馬思純是一個比較有演技的演員,其他幾位還真的像素人或者說新人的感覺,後半段馬思純演的黎吧啦已經死了,關曉彤演的蔣姣也去了北京當演員,楊洋飾演顏值最高的許弋,後半場也幾乎消失了。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也就是後半段等於是歐豪和陳都靈兩個新人在扛劇情,所以遠遠比不上前半段的敘事節奏。《左耳》作為電影確實還有許多硬傷。但是在黎巴拉死之前,這部電影還是能夠呈現細節和互文伏筆的。但可惜死後的故事就只剩下伏筆的草線灰蛇延綿千里了。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例如小耳朵的班主任(伏筆1)說要考好還得吃紅燒肉,然後接的是張漾在樓上看著許弋的媽媽給許弋送飯(伏筆2),這個時候蔣皎來找張漾,叫他一起回家複習,但是張漾說有球賽,然後兩個人去吃飯。下一場戲接的就是球賽,看球賽的情節把許弋、張漾、小耳朵、黎巴拉、蔣皎和黑人一起串了起來。球賽結束,黑人對張漾說:就你算男人(伏筆3)。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多年以後,黑人原諒張漾了,說了同樣的話(就你算男人)。又多年以後,張漾捐書給學校,和他握手的是小耳朵的班主任。多年以後,張漾才知道原來許弋的媽媽和自己沒半點血緣關係…又例如,小耳朵去酒吧找巴拉問許弋的事,但是她看見了巴拉卻不敢喊她,而是跟蹤,直到看到張漾踹巴拉才跑過去,人物性格細節做足了。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再如,黎巴拉在房間裡對小耳朵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你搞不過他們的,然後鏡頭直接接的是張漾和蔣皎在家裡(暗指張漾就是一個壞男人,後期也確實與小耳朵有交集)。黎巴拉的房間裡貼的是王菲的海報,她養了一隻白貓,白貓在窗前,然後那隻白貓受驚走開,巴拉才看向窗口,然後張漾爬上了她的窗臺。(這個鏡頭調度必須是全場mvp,壞男人張漾來到壞女孩黎吧啦的房間,卻是用戲劇中羅密歐爬窗去見朱麗葉的方式,非常有意思而且浪漫的設計)這幾場戲的過場剪輯都還挺給力的。

隱秘的青春,躲藏的情愫,《左耳》是她和她的故事

還有一個鏡頭我特別記得,是因為覺得那是陳都靈演的最好的一個鏡頭。前文是許弋因為被黎巴拉玩弄,遷怒小耳朵,表哥看不慣,就和許弋打了一架。表哥和許弋被處分,小耳朵的媽媽來接表哥和小耳朵,這個時候巴拉來校門口等小耳朵,表哥遷怒巴拉,當著媽媽的面,小耳朵介紹說巴拉是她的朋友。然後小耳朵三人回家,走過巴拉,巴拉就停在那裡看著小耳朵的背影,然後小耳朵回頭跟她揮手。

這大概是整個電影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鏡頭了。動作特別簡單,臺詞也講完了,但是人物感情很到位,你能夠知道這兩個人從這裡開始,是真正的朋友。然後巴拉死之前,提到過三件事:傘、秘密、朋友。朋友就是指的小耳朵回頭揮手之前的那句對白,承認他們是朋友。所以這場戲在電影裡很重要。

相比之下,其他的情啊愛啊,都表現出莫名其妙的快節奏,唯獨黎吧啦與小耳朵這兩個女孩的感情,是真的像吃麵一樣,一口一口吃出來的。從一開始的互相不搭理,互相有點瞧不起,到兩個人一起吃麵,一起聊天,一起玩耍,然後是黎巴拉的意外去世,多年後小耳朵因為黎巴拉的緣故,她依然關注著、審視著成年後的張漾。這兩個女孩的關係,才是《左耳》真正能變現出來的東西。

小耳朵曾經深沉而隱秘地愛著許弋,但黎巴拉一直轟轟烈烈地追求張漾,她也曾為了張漾,去以星火燎原地姿態征服過許弋,在愛情的表達上,黎巴拉就像彗星襲月,像煙火璀璨,然後熊熊的燃燒了自己,與小耳朵是截然相反的存在方式。在《左耳》的表達裡,一直是在觀照兩個女孩截然相反的存在方式,以及她們獨特的青春回憶,男孩更像是她們的襯托綠葉,而不是愛情歸宿。所以,導演選擇這個題材,其實並不輕鬆愉快,反而暴露出直男對女性作者意圖的短視,讓《左耳》的前半段與後半段割裂,缺乏對原著戲劇節奏的真正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