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双鹤,是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的一个红色之乡。抗日战争时期,辛庄是中共乡宁第一届县委的诞生地,蝉玉河是“烈士湾”所在地,章冠是乡吉特委首脑机关驻地,而鹤坡则是声名远扬的“二一三旅”组建地。我英勇的抗战将士,在这片红色热士上,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痛击日寇,打击顽伪,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二一三旅的组建地一乡宁县双鹤乡鹤坡村。

(这是鹤坡村鸟瞰图)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鹤坡村委概况

鹤坡行政村,位于乡宁县东南,辖鹤坡村、上太池、下太池、安候、银匠沟、东村6个自然村,564户,1817人。该村地处县境边沿,南有桃花洞山形成天然屏障,东有豁都峪,西有豆腐崖河,若天然壕堑,北有石邱山,西有章冠岭两个制高点可以扼守。越桃花洞山,出三官峪直接进入襄汾境内,入豁都峪与光华相连,北经泰山庙、黄花岭直达断山岭。山高沟深,地势险要,交通便利,视野开阔。进可到临汾盆地,退可至吕粱深山,史称“易守难攻”之战略要地。据传说,明朝年间,陈氏上祖自新绛迁至该地时安候沟,四言坪河,流水不息,清澈见底,树木繁茂,灌木成林,珍禽异兽,藏匿其间。每逢春暖花开之时,成群白鹤,远道而来,翱翔鸣歌,栖居繁衍,人们便称之为鹤坡。同时该村的地形地貌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鹤,村南的堡子圪塔,如鹤头昂首眺望,东观塔儿山,西视关王庙梁,南见汾河湾地,沟头凹圪塔,下窑圪塔,如鹤舒展之两翼,东接安候沟,西展四言坪,小梁圪塔与北梁圪塔,连续相连至西坪头,形同鹤首鹤尾,鹤坡村,正置鹤脖颈之处,故名。

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建于明清时期大院数座,气势恢弘,结构严谨,颇具旅游开发价值。古时曾出过“进士”、“武举”,有挂铜铃、立旗子圪塔、练马场等遗迹。文化人才辈出,有“鄂邑秀才村”之美誉。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鹤坡的教育事业发展,鹤坡完校(后改为鹤坡七年制学校)一直是双鹤东岭的教育中心,上下章冠、金山、石邱等村委的学生,曾在此就读,多位名师先后在该校执教,一批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该村委参加工作的人员众多,足迹遍布全国,教师、医生、大中专学生在全乡更是首屈一指,现有博士、硕士十二名,实乃天地钟秀,人杰地灵的吉祥之地。

建国后,鹤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农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1964年原鹤坡大队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农业生产先进集体”,后又多次受到县、乡(公社)表彰。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村容村貌全面改观,小康建设全面推进。该村土地肥沃,气候适中,风景秀丽,交通方便。王晓鹏先生开发的“梅花山庄”,更是青山绿水,景致独特的观光旅游,消闲避暑胜地。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这是“213”旅驻扎的院落)

山西新军二一三旅在鹤坡

山西新军213旅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鹤坡地区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它名义上是属阎锡山军队建置,但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性质的军队。它的创建和发展,自始至终都受到中共山西省委(后改为晋西南区党委)、乡吉特委的直接领导和牺盟会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其前身是抗日自卫队活动在乡宁、吉县、河津、襄陵、汾城、稷山、新绛七个县的边沿地区,最初组织起来时称为“山西政治保卫二支队”,后改编为新军213旅。旅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我党手中。在我县境内特别是鹤坡一带地区同群众有着密切联系,得到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鹤坡人民为发展和壮大这支抗日武装做出了很大贡献。213旅的发展壮大,经过三个时期。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这是鹤坡村一角)

一、抗日自卫队时期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侵略军分两路直驱攻人山西。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我党领导人民担当起救国兴存的重任。中共山西省工委(后改为山西省委)以薄一波为首的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发出“大刀阔斧放手发动群众”的指示,我党先后派遣一批党员、红军干部和陕北公学学员到各县开展工作。1937年我县建立了游击总队,下辖两个中队,队员300多人,成为威慑远近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总队政治指导员高恩堂、总队长郭良、副总队长候廷献。游击队经常到稷山黄华峪和乡宁、河津两县交界的十八盘一带活动,袭扰敌人。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二、政治保卫队第二支队时期

1938年6月上旬,阎锡山在吉县召开“古贤会议”,决定将晋西南三角地带的各县自卫总队,继山西政治保卫队之后,再编三个支队,置于他的直接控制之下。中共晋西南党委鉴于各县自卫总队力量分散,形不成拳头,需要集中整编以加强领导,适应抗战和对敌斗争的需要。于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步骤,通过牺盟总会和我党秘密党员胡西安等内部联系,向阎锡山和梁化之提出建议,将乡宁、吉县、河津、汾城、襄陵、稷山、新绛7县自卫总队组编山西政治保卫第二支队。并由西南区党委军事部长黄骅主持制定了支队组编和干部配备方案报阎锡山批准加委。部队的政工人员全部由中共党员担任,军事干部也绝大多数是中共党员和倾向革命的进步人士。1938年10月中旬,政治保卫第二支队宣告成立。支队党的工作由程谷梁负责,支队党的工作直属区党委领导,组织工作委托乡吉特委书记代管。支队长郝玉玺(中共党员),政治委员胡西安(中共党员),下辖6个大队,18个中队,乡宁自卫队编为第五大队第十四中队和第十五中队。第五大队的队长和政治指导员分别由原乡宁自卫总队中队长任达和总队政治指导员高恩堂担任。 为加强抗日干部的培养教育,1939年2月下旬,在乡宁二区鹤坡村组建了支队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由郝玉玺兼,校主任为雷起云。

三、二一三旅时期

1939年6月,我政卫二支队和远在中条山三支队统一改编为新军213旅,改编是按阎锡山“秋林会议”的决定进行的。但干部的调配完全掌握在我党手中,从而保证了这支部队的人民性质。旅长郝玉玺、参谋长张焕、政治主任程谷梁。旅辖三个团,五十七团团长张汉丞(213旅突围到太岳根据地后,缩编为57团,张汉丞仍任团长。张汉丞为开国少将,全国解放后任海军后勤部长),政治主任贾久民;五十八团团长周义中,政治主任郭寿天;五十九团(政卫三支队组编)未归建制,受当地党委领导。

郝玉玺同志简介

郝玉玺,山西和顺县人,1935年初在太原加入中国共产党,太原失守后党组织派他去闫锡山随营学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临汾县自卫队任中队长。1938年調汾城县自卫总队第一中队任指导员、中队长。1938年調任山西新军政卫二支队支队长,1939年6月調任山西新军二一三旅旅长兼军政干部学校校长。1940年元月被闫顽三十四军杀害于吉县三堠石山湾,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

程谷梁同志简介

程谷梁同志,山西省阳泉市荫营村人。1937年被党组织委派为汾城县抗日自卫队的负责人之一;1938年四月担任汾城县党的负责人;1938年秋担任山西新军政治保卫队二支队组织科长(党的负责人):1939年6月担任山西新军二一三旅政治部主任(当时没有政委编制,主任等于政委,是党的主要负责人),解放后曾任山西省公安厅厅长,1955年4月在太原病故。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我军213旅于1939年6月下旬,在乡宁东部鹤坡村召开中队以上干部庆祝建军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二一三旅部及指挥机关驻扎在鹤坡村陈生光家的四合院,旅领导住上排窑洞,警卫排住下排窑洞,坐南向北的三间瓦房(厦)为军事会议室。全旅有指战员27OO余人,其中中共党员3OO余人,每个战斗连都建立了党组织。山西新军213旅在郝玉玺旅长的带领下,英勇奋战,杀敌立功,抗日的烽烟燃遍了汾河上下,黄河之滨。吕粱山人民一提起213旅,无不称赞这是一支专打日本鬼子的好队伍。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213旅将士以鹤坡为依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扒铁轨、断公路,破坏日军交通;炸碉堡、攻炮楼,袭扰驻守日军;镇压汉奸,打击顽伪,截击物资,先后参加大小战斗200余次,毙伤日伪军1200余人,活动范围扩大到东至塔儿山,西至黄河边,北至晋南重镇临汾,南到汾河南北两岸,在这2O0多平方公里的士地上,给日本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保护了群众的安全,掩护了当地党政群团组织开展抗日活动,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l940年元月1日,213旅根据晋西南党委“遇到紧急情况向汾东转移”的指示,出其不意,组织部队突出重围,下山到汾城县盘道村与乡宁牺盟中心区及汾城党政机关会合,并连夜急速行军,于2日拂晓到达汾河西岸,黄昏渡过汾河。一路经汾城、襄陵、浮山、临汾、洪洞等县境,于1940年1月中旬胜利到达太岳革根据地,与新军主力会合,迎接新的战斗。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这是群众在二一三旅旅长郝玉玺遗像前拍照留念)

李公朴先生 鹤坡窑洞写名篇

李公朴先生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七君子”之一。1936年11月22日,李公朴同沈钧儒、邹韬奇、史良、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时七人因救国罪被捕入狱,历时八个月之久,于l937年7月31日获释。李公朴先生获得自由后不到一个月,也就是1937年8月29日开始,到1940年,先后四次来山西。李公朴在山西期问,曾两次莅临吕梁山南端,黄河东侧的乡宁山区。李公朴第一次来乡宁山区是1938年12月。当时,牺盟会乡宁中心区为巩固乡宁山区抗日根据地,驻地在乡宁崖下鹤坡村。李公朴就住在边委会办公的土窑洞里,郭逢吉等安排照顾李公朴食宿,为他创造条件进行写作。李公朴这次是从延安经吉县来乡宁的。这是李公朴先生第三次到山西。1938年8月间,李公朴先生同夫人张曼筠(画家)从重庆来延安。他们住在鲁迅艺术学院的窑洞里,学唱革命歌曲、学扭秧歌舞。他多次被毛主席接见,毛主席亲自到窑洞里看望他们,并为张曼筠所画长城图亲题旧作。感动得张曼筠几次落泪。李公朴感慨地说:“我这个浪子此刻找到自己的家。”李公朴在延安生活了一个月,后在党中央的协助下,长途跋涉到汾河下游腹地,在临汾、汾城、襄陵和吉县、乡宁山区,考察新军(即决死队等)的发展与壮大,探讨团结国民党军、晋绥军,巩固与壮大统一战线问题和战地教育问题。他以各牺盟会为依托,与决死队,游击队生活在一起战斗工作。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这是李公朴先生遗像)

1938年1月,中共乡吉特委在乡宁县崖下上章冠村成立,下辖以同蒲铁路以西,黄河以东晋西南十多县。特委驻地的上章冠村就与鹤坡村隔沟相望。李公朴在鹤坡村时,与牺盟会中心区保持着密切联系;与中共乡吉特委多次接触。在这里,他过着普通一兵的生活,白天参观访问或参加各种会议,晚上读书、查阅资料、写作或者与有关同志深夜长谈。李公朴掌握对敌斗争的第一手资料,汾乡边委会给他创造的条件,使他得以集中时问和精力编纂新著。1939年5月,黄河出版社出版了黄河丛书之二《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一书,发行全国。此书十一、二万字,收录了李公朴的八篇新作.《几句说明》、《回顾与前瞻》、《山西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山西进步的事实具体表现在哪里?》《敌寇在山西的活动和暴行》、《山西怎样摧毁敌伪政权》、《一些零碎的观感》、《一个前途的预测》。这些述著则相当一部分是在乡宁山区鹤坡村窑洞里酝酿写就的。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这是李公朴先生为二一三旅写的旅歌)

乡宁是山区,当时条件差,交通特别困难,再加之日军骚扰,他穿梭般地周旋在吕梁沟壑之间,渴了,喝山泉,溪流;饿了,啃干粮,甚至就野果、野菜充饥。艰苦的战斗生活使他体验到了指战员英勇杀敌等可歌可泣的事迹,亲眼看到了日军到处烧杀抢掠种种兽行,看到了国民党军队,阎锡山军队蓄意与八路军、新四军搞磨擦,破坏抗日的言行。李公朴所住的鹤坡村,当时既是汾乡边委会所在地,也是牺盟会乡宁中心区所在地。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这是李公朴先生遗像)

1939年6月下旬山西新军二一三旅在乡宁崖下鹤坡村召开了中队以上干部庆祝建军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二一三旅。李公朴先生在庆祝大会上作了激情洋溢、鼓舞士气的讲话,他讲话中称赞新军二一三旅的成长和战绩,他说:新军与其说是山西的新力量,还不如说是山西的发动机,因为他们不象过去一般军队只能做一些被动的“唯命是从”的工作,而且起着政治军事、经济、民运的主动的推动作用。大会以后,李公朴为新成立的二一三旅写了《二一三旅旅歌》歌词。歌词全文是:

“血战两年敌胆寒,

抗战已走上新阶段,

二一三旅英勇的姿态,

誓为民族坚决抗战。

我们都是黄帝子孙,

谁愿忍气受人涂炭?

我们都是民族优秀儿女,

谁愿甘心任人横暴摧残?

英勇团结,刻苦坚强。

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

站在抗日的最前线,

战!战!战!

还我锦绣河山!”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抗日战争时期,缘于特殊地理与周边地区构成乡、襄、汾三角区,鹤坡一带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晋西南党委、乡吉特委、牺盟会、学生游击队、抗日自卫队、政治保卫队也在此地活动驻守。桃花洞、祖师庙、三官峪一个个地名永载史册,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战斗,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士地。这一带村庄的人民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做军鞋,交公粮,抬伤员,送物资,奋勇支前,送子参军,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勇悲壮的董连甲烈士,出生入死的老八路吕祖尧、刘乐善,农民英雄刘志义、单永其,老革命、伤残军人陈善义、郭庙海、赵清梅、刘维光等人及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先烈成为千秋楷模,世代传颂。“213”旅遗址先后被临汾市和乡宁县授予“党史教育基地”。二一三旅遗址位于乡宁县双鹤乡鹤坡村,距双鹤乡政府18公里,距乡宁县城6O公里,距临汾50公里。修建于清咸丰年间(1856年),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属二层老式窑洞建筑,共有窑洞16间。多年来,双鹤乡历届党委政府,为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激励干部群众奋发作为,在挖掘、整理、研究和弘扬213旅红色革命文化方面,做了大量认真而又细致的工作,使213旅优秀革命精神广为弘扬,遗址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度进一步提升。

2016年8月,213旅遗址被评为临汾市党史教育基地,乡宁县委组织部部长安娜同志参加了揭牌仪式。2O17年,213旅遗址被评为乡宁县党性教育基地,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建军、副部长张欣同志参加了揭牌仪式。“党性教育基地”成立后,在每年的建党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多次接待县、乡党委组织的党员教育培训,截至目前该基地共开展培训6次,接待人员5O0余人/次。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值此国庆和中秋节到来之际,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的抗日救亡史,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鹤坡人民殷切期盼恢复修缮二一三旅原驻地建筑,把它作为教育和激励后代,铭记先烈意志,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鹤坡村委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顺应民心,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坚持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决心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把二一三旅红色革命文化做强做大。并由此形成鹤坡、章冠、泰山庙、辛庄、崖下等红色旅游珍珠链,以此拉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让鹤坡等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贡献的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谨以此文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九周年!

献给光荣的二一三旅将士及为乡宁乃至全国抗战、解放贡献出生命和鲜血的无数革命先烈!

献给为乡宁乃至全国抗战、解放做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的双鹤父老乡亲!

献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双鹤英雄儿女!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六日

(本文根据《乡宁县志》、《双鹤之光》、《临汾红色指南》等书刊资料整编)

山西乡宁:「鹤坡」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作者简介
王育民,男,乡宁县双鹤乡鹤坡村委下太池村人,乡宁县检察院退休干部。爱好广泛,喜欢写纪实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