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居住都市

居住都市

居住到都市的小屋之后,不知道怎么的,对这个都市,忽然少了最初来的时候的热情,除了有什么事情,需要买什么,一般的时候,就不想下楼了,也不想往那些热闹繁华的地方凑,也不想去看那些名胜古迹,只想静静的待在自己的小屋里,在手机上看看喜欢的书,写写心中的文字。也静静的坐一坐,喝喝茶,透过窗户,看着窗外。

窗外,近处是竹笋一般林立的高楼,远处,是隐约的秦岭山。晴好的天气,天和山,分的清楚,天碧蓝,秦岭山碧绿。阴雨的天气,山头上有雾,天和山,连接到一块,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来。

也买了毛笔,墨汁,便宜的纸回来,坐在桌前,写写毛笔字,有时,是一笔一画的楷书,有时,是信马由缰的写,也不讲什么章法,布局,只图自己惬意。

想着最初来到这个都市时,租住在一个小屋里,夜里,玩够了才回去,白天,起来吃过了饭,就去都市里溜达,看名胜古迹,往热闹繁华的地方凑,那个兴奋劲头,仿佛回到了儿时。

也才一两年的时间,这样的劲头,就再找不见了,再住进自己的小屋后,这样的劲头,一点儿都没有了。对都市没有了什么感觉,让人感到温暖和留恋的,只是小屋。

静坐小屋里,透过窗户,看着窗外都市林立的高楼,街道上,水一样流淌的车辆,一刻也不停歇的各种声音,我的脑子里,就在想,居住在都市,与居住在小县城,镇子,村庄的区别。

我感到,居住在都市,与居住在小县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居住在高楼上,只有楼上的小屋是自己的,下了楼,一切都是别人的。生活方式也是相同的,进屋就关门,谁也不认识自己,自己也不认识谁。除了物业,没有人会在意自己。不同的是,在小县城,偶尔能碰到熟人,哪怕是面相熟悉的人。而在都市里,基本不会碰到熟人,哪怕是面相熟悉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县城过了十点左右,街道上,开始冷清,午夜之后,店铺基本关门了。而都市,就像一台开动了,永远停歇不下来的机器,一刻不停歇的喧闹,夜晚也不会停歇,反而在夜晚,会更加的沸腾,忙碌了一天的人,在都市的夜晚,尽情放松,都市的夜晚,是不夜的,哪怕一夜不会,都会有玩的地方,吃饭,喝酒的地方。都市,充满了青春,活力。

镇子生活,有有别于村庄的地方,人多了,有熟悉的人,也有陌生的人,有的时候,能过都市,小县城一样的生活,各自在各自的屋子里,不互相往来,有自己私人安静的空间。也有不同与都市和小县城的地方,只要想和人交往,找人玩,随时都能遇到熟人,能在一块玩的人,在一块说话,打牌,喝酒,聊天都行。

村庄里的生活,除非是才去的,其他基本都是熟悉的人,没有陌生的人,陌生的面孔。人熟悉到每家每顿吃什么,夜里什么时候睡,喜欢喝酒,还是喜欢打牌,还是喜欢做那些事情,人都知道。村庄里的人,喜欢窜门子,走的时候,不说再见,去的时候,也不用打招呼,说去,突然就去了。在村庄,基本是难以有自己私密,或者是安静的空间的。自己的屋子,自己的生活,完全坦露在村庄人的面前。村庄里,因为人和人之间都熟悉,凑到一块,就能热闹起来,要么随意的说话,天南地北的说,说正经的话语,也说下流的话语。想打牌,能约到人打牌,想喝酒,能约到人喝酒。只要居住在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人,就宛若一家人一样的感觉。

只是,呆在村庄,和镇子,有时,因为太过熟悉,每天的生活一样,除了吃饭,就是胡吹乱片,打牌,喝酒,偷鸡摸狗,就让人感到生活没有了新鲜的内容,感到人活成了动物,再面对生活的单调,死寂,就让人有种绝望的感觉,活在今天,就知道明天的内容,活着就是等死。于是,人又盼望逃离,不敢奢望去都市,能去去小县城玩玩,就满足了。就像鱼儿钻出水面,透透气一样,去了一趟小县城回去,能兴奋许久。

我也是一样,在村庄里,哪怕是镇子,待的久了,就感到生活没有了内容,感到压抑,渴望逃离,逃离到小县城,逃离到都市。可是,在都市待些日子,面对林立的高楼,纵横交错的街道,熙攘的人群,满眼的热闹,竟然没有我能融入的事情,也没有和说话的人,就感到孤独,寂寞,压抑了。待在高楼上,虽然有文字陪伴,能慰藉内心,可是,在屋子里,待久了,透过窗户,感到自己就像笼子里的鸟儿,或者是犯了事情,被囚禁的人一样煎熬。看着头上的蓝天,隐约的远山,想念镇子,村庄,想念那些事情,那些人。

我除了没有在镇子居住过。在村庄,小县城,都市,我居住过。

在居住过了小县城,又居住到都市后,我忽然感到,最适合人居住的,是村庄。城不管大小,生活方式,处事方式都是一样的,一时居住,会让人感到热闹,新鲜,住的久了,就会让人感到孤独,寂寞,甚至压抑。而村庄,人都认识,事情都熟悉,住在一块,人能从外表,熟悉到内心,有了痛苦,彼此照样,有了幸福,彼此分享,能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幸福。

只是,村庄随着年轻的逐渐的离开,一代人的永远的离去,一代人逐渐苍老,村庄逐渐凋敝,在不久的将来,家乡的村庄,怕就要消失了。那让感到温暖,幸福的村庄,只成了记忆,找不到了。

回不去的村庄,融入不了的城市。就只能像候鸟一样,随着心情,在不停的奔波,迁徙。不是为了寻找食物,而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归宿和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