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青州滿族地址學者古學者—祁延需的傳奇人生與經歷

山東濰坊青州滿族地址學者古學者—祁延需的傳奇人生與經歷

祁延需(公元1910- -1939年), 字沛蒼,曾化名視天民,青州北城滿族人。是一位有成就的地質學者和古學者。祁延需出生於一個教師家庭,其父祁錫頊先後在濟南高中和師範學校任教,講授史地課。

山東濰坊青州滿族地址學者古學者—祁延需的傳奇人生與經歷

祁延霈6歲進小學讀書,聰明過人。小學和中學時期,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1929年,他考入清華大學地理系地質專業。大學四年,他勤奮學習,重視實踐。在校學習時,他就承擔了實業部北京地質調查所委任的繪製地質圖的任務,與他人合作繪製了北京地區二萬五千分之一的“八大處”地質圖。

山東濰坊青州滿族地址學者古學者—祁延需的傳奇人生與經歷

經專家鑑定,製圖質量良好。祁延霈在清華學習期間,對我國西北邊疆地理、歷史問題進行了詳細研究,是清華大學中國邊疆問題研究會的負責人之一。大學三年級時,他就寫出了文史專號上。他不僅學習“成績斐然”,而且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山東濰坊青州滿族地址學者古學者—祁延需的傳奇人生與經歷

他是校學生會民眾教育科成員和平民學校教員,義務為學校附近工人、市民及子女講課,工作盡心盡力。1933年,祁延霈在清華大學畢業,獲地理學士學位。同年秋,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從事考古工作。從1934年到1936年,他先後調查r山東沿海古代遺址、益都青銅器時代都地,參加了山東滕縣安上村、日照兩城鎮及河南安陽第十至第十三次股墟的發掘工作。通過這些調查和發掘的實踐,他先後寫出了(仙東日照考古調在記》、《山東日照兩城鎮大孤堆發掘報告》、仙東益都蘇埠屯出士銅器調查記)等論文。

山東濰坊青州滿族地址學者古學者—祁延需的傳奇人生與經歷

《中國考古學報》刊登的“祁延需先生事略”中稱他對古代遺址的發掘工作有“卓著勞績”1937年,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祁延霈奔赴延安參加革命。他被分配在陝北公學學習,這一一年年底,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8 年3月,黨中央選派祁延霈等到新疆工作,這時他化名祁天民。到新疆後,黨組織把他分配到新疆學院任秘書兼教育系主任。他為新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培養新疆各族青年,做出了重要貢獻。1939 年春,他被調任哈密區教育局長,同年12月22日,不幸病逝,年僅29歲。

山東濰坊青州滿族地址學者古學者—祁延需的傳奇人生與經歷

他逝世後,哈密群眾近千人參加了追悼會,並在他的基碑上鐫刻:“天山永在,正氣永存”八個大字,以示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黨中央批准,祁延嘴被黨史研究會列為全國五百名立傳人物之一他的遺像和生平事蹟,現陳列在新疆“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