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創二代鄭聞,能讓數據「說話」,爲競聘溫州「金融108將」放棄百萬年薪

温州创二代郑闻,能让数据“说话”,为竞聘温州“金融108将”放弃百万年薪

方整規矩,藏起鋒芒,不露姿態,這是泰力實業有限公司6層辦公樓外觀給人的第一觀感。略有變色的牆體有些許年代感,靜靜訴說著泰力過去三十餘年波瀾壯闊的歷史。

走進辦公樓,裡頭佈局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裝飾簡約精緻,色調搭配頗具巧思,每一處細節無不透著年輕人的個性和活力。

內外有別,新老交替,泰力已迎來“創二代”時代。2015年,曾是瑞士銀行交易員,成功競聘過溫州“金融108將”; 有著美國名校物理學和金融學“雙料”碩士文憑的鄭聞,以副總經理的身份回到父親的泰力公司。她弟弟鄭聞超大學畢業就進入公司,現在是公司董事長。如今,她和弟弟及其他股東的子女接過家族企業的接力棒。

在獨立自信的鄭聞身上,記者看到了激情奮鬥中綻放的青春光芒。雖然她從太平洋的彼岸回到溫州,但在不斷地捨棄和選擇中,她似乎已抵達心中的遠方。在泰力公司,她腳踏實地,大膽創新,帶著“大數據”理念,改造著這家傳統企業。未來,她會讓企業的決策不單單出於“感性的認識”,也有“理性數據”的支撐。

温州创二代郑闻,能让数据“说话”,为竞聘温州“金融108将”放弃百万年薪

鄭聞 受訪者供圖

人物名片:

鄭聞,大學本科畢業於北大物理系,後獲美國名校物理學和金融學雙料碩士學位,現任泰力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績效考核、成本核算,她讓數據“說話”

在鄭聞辦公室的書架上,放著不少關於解析“大數據”的書籍。她說,其中一本《大數據時代》給她留下深刻印象。“這本書有個觀點,大數據時代進行抽樣分析就像在汽車時代騎馬一樣,一切都改變了,我們需要的是所有的數據,並且要讓數據‘發聲’,提供儘可能多的信息。”

鄭聞稱她這幾年在公司所做的,歸結為一句話便是完善數據,讓數據“說話”,為公司決策提供依據。

對於一個公司而言,績效考核是指揮棒,直接影響著生產效率與員工工作積極性。鄭聞說,在她來之前,公司的績效考核制度有些流於形式,導致一些員工尤其是十幾年工齡的老員工僅僅是應付手頭的工作,容易“疲”。

於是,鄭聞重新梳理考核指標,員工絕大部分的工作內容用數據進行量化,然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優化考核指標。

“通過考核,可以發現公司不少深層的問題。員工們為什麼一直達不到某個指標,是公司層面流程不夠優化,還是員工思維方式固化?如果是員工的問題導致考核扣分,就要寫一個分析改進報告。”鄭聞說,“用考核倒逼公司優化生產流程,改進員工工作理念和習慣。”

除了梳理績效考核,鄭聞這幾年重新核算了公司千餘種產品的成本。“原先公司產品成本計算比較粗放,但以前利潤空間大,也沒多大感覺。經過重新核算,我發現實際上個別產品是虧本在賣的。”鄭聞說。

温州创二代郑闻,能让数据“说话”,为竞聘温州“金融108将”放弃百万年薪

鄭聞認為,現在形勢下,產品的利潤空間非常小,“我們要知道賣的東西是賺是虧,如果賺,賺多少,否則企業做著做著就會做不下去了。”

重新核算成本是個精細活。幾千個產品,每個產品在系統中更新面板、零部件、功能件等採購價格數據,加上機器折舊、租金、人工、電費等成本,弄明白如何定價最合理,利潤空間有多大。鄭聞透露,目前80%的大類產品的成本構成數據在系統中已經調整過來。

“重新核算成本就像給企業把脈,通過成本數據的調整更新,更加清楚瞭解企業本身。知道了成本,對生產的流程和結構優化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鄭聞說。

温州创二代郑闻,能让数据“说话”,为竞聘温州“金融108将”放弃百万年薪

溫州都市報8月18日報道版面圖

曾放棄百萬年薪回溫,成功競聘“金融108將”

小時候,鄭聞就對數字非常敏感。在她剛讀幼兒園不久,爺爺有一次帶她去菜場買泥螺。當她得知“泥螺9元1斤,買3兩”後,馬上告訴爺爺需要2.7元,爺爺仔細一算,當場愣在了原地。

鄭聞說她理科思維很強,從小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當年,杭州二中在全省招一個物理班,共30人,初中得過物理競賽獎項的她順利過關。

在杭二中物理班,鄭聞以班上前三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在北大就讀時,鄭聞的成績在系裡排第十名左右。

照鄭聞的話說,北大畢業之後,她順理成章地去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碩士。在芝加哥大學期間,她在校上了一些經濟課,逐漸對金融行業產生興趣。“對當時的我來說,金融是個新奇世界,還是蠻嚮往的。說起金融,就想到華爾街,拿著高薪,光鮮靚麗……”鄭聞笑著說。後來,鄭聞便去紐約大學攻讀金融碩士。

在校期間,鄭聞曾在瑞士銀行得到一個實習機會,因此畢業後便進入這家銀行成為一名交易員。鄭聞說:“交易員的工作強度非常大,一天到晚得盯著盤,但薪資也非常可觀。我離職時,年薪摺合成人民幣已經在百萬元以上。”

2012年4月,溫州金改正式獲得國務院批覆的第一個月,溫州對外發出“英雄帖”,面向全國競爭性選聘108名金融人才。從香港回溫的鄭聞成功競聘溫州“金融108將”,來到溫州金投集團工作,3年間成為部門副經理。“剛開始主要是做金改廣場,後來也考察了一些項目。”鄭聞說。

鄭聞稱,金融做久了,她愈發覺得金融只是個工具,實業才是基礎,沒有實業,金融就是無源之水。家裡人知道了鄭聞的想法,便提出她可以回泰力幫忙。她認為這是個選擇,也算是一種新的嘗試。

回顧她過去的人生經歷,鄭聞笑稱“有些曲折”。求學路上,她一直往外走:從溫州到杭州,從杭州到北京,從北京到美國。工作路上,她一直往回走:從美國到我國香港,從香港到溫州。

鄭聞說,回溫州出於很多方面的考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她對溫州有感情,溫州是她的根。“2012年,聽說溫州金改招人的消息,我就馬上從香港回來了,感覺在溫州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做些事情,就拋下了年薪百萬的工作。”

注重公司信息化建設,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對於鄭聞而言,從香港回溫,並不單單是事業上的一個決定。鄭聞說,自己像風箏,父母扯著風箏線。“無論我飛多遠,還是要回家的,畢竟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是要注重家庭和事業的平衡。”

回到公司做事,讓鄭聞越來越深感父親當時創業的不易。“讀書的時候會覺得世界很單純,題目都是設計好,只要把題解出來,就有一個完美的答案。”鄭聞說,“現在企業做事,數據繁雜,有時候無從下手。”

原先,鄭聞接觸的都是同學,思維一致,視野相當。如今,一線員工、高管、外國人、供應商、經銷商都需要接觸,鄭聞要學會站在每個人的立場,使用他們能接受的話語體系。

“而且很多事情沒有答案,全是開放式命題,不存在最優解,全在你的選擇和權衡。”鄭聞說,“這些事情碰多了,就越佩服爸爸。”

當然,父輩給鄭聞留下的最大財富是溫州人的拼搏精神。鄭聞說,小時候經常聽爸爸講他的創業故事。像去廣州進貨採購,交通不便,要好幾天時間,啃著牛肉乾、餅乾就熬過來了。“爸爸十幾歲就出來工作,每天上完班,就去瑞安做私活,做到很晚回來,奶奶煮的面都結成一塊,於是爸爸倒點開水,做成原始版方便麵。”

鄭聞說:“爸爸常常和我們姐弟說,他那時候無論生活還是創業的條件都非常不好,我們現在起點這麼高,應該比爸爸做得更好。”

1984年,鄭祥波等人白手起家創辦了溫州東風電子器件廠,開始了“泰力實業”的蛻變之路。走過30多年,泰力從只有32平方米的家庭式小作坊發展成為標準廠房近50000平方米、員工1200多人的企業。泰力也從最初做牆壁開關成為多元化產品的生產商,有低壓電器、電工器材、家用電器、浴霸、換氣扇、電線電纜、小功率電機、文具和鎖具等9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這樣的基礎上,鄭聞姐弟對公司的未來也有自己的思考。鄭聞準備在公司新成立一個信息部門,在未來一段時間致力於公司的信息化,從數據就可以準確直觀地看到公司所有產品、原材料、物流、人工等信息。

在鄭聞看來,企業的決策不僅需要感性認識,還需要數據的支撐。“如果我們有定量的準確數據作為補充,那麼企業的決策能夠更加準確。公司信息化的建設不會一步到位,我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她眼中的溫州新青年:

新青年要敏銳感知新的變化和趨勢,在傳統和經驗之上不設限、多嘗試,以行動力支撐起自己的奇思妙想。就是要“敏於勢,健於行”。

温州创二代郑闻,能让数据“说话”,为竞聘温州“金融108将”放弃百万年薪

溫都記者 夏忠信 潘賢群 實習生 張煜/文

溫都記者 王誠/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