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老師上課九字真經,3個方法牢牢抓住學生的心!

作為一個教師,有誰會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不會教的教師?

不少老師認為自己做這麼多年的教師了,知識點很熟了,不但會教,而且教得很好,課上的很漂亮,在課上很瀟灑,尤其是公開課上的漂亮。如果,學生的學習結果不錯還好,一切皆大歡喜。但如果學生不給面子,結果不好,那就領導不滿意,家長不信任,同事不佩服,自己很委屈了。

還有一種教師,非常敬業,知識點講了一遍又一遍,強調了又強調,學生就是不領情,記不住!這種教師的敬業還表現在晚上給學生批改作業很晚,因為他給學生布置了很多訓練性的作業,他不會捨得也不放心學生之間互相批改,偶爾讓學生體驗一下批改作業的難處和了解錯誤是怎麼發生的,也不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可他自己必須事事親歷而為,弄得學生每天聽講,每天做作業,每天還是重複性的犯錯誤。原因何在呢?

九年義務制,讓每一個孩子獲得上學的機會,放牛娃也來到教室聽課,結果他發現,老師講的課一點趣味也沒有,坐在那兒聽課是一種受罪,還不如逍遙自在地去放牛。於是,他又從教室逃了出去,重新放牛,你再百般招喚,他也不迴歸課堂了。因為課堂失去了神秘感,沒有了好奇,也就沒有了興趣。人往往就是這樣,得到的東西不珍惜,越神秘越難得,他越有想得到他的強烈願望。

教師的上課是怎麼樣的呢?大多數老師認為只要講了,學生就該會。但這種假設沒有一點科學依據,若果真如此,全世界的人就沒有差別了。

一個會上課的教師,就是一個能隨時抓住孩子的心的人,那怎麼才能抓住孩子的心呢?

優秀老師上課九字真經,3個方法牢牢抓住學生的心!

一、製造課堂教學的“神秘感”

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當我們什麼都替學生想好了,都做了,他就沒有了動力。我們都知道小孩都覺得別人家的東西好吃,自己家的東西都吃膩了。但並非是自己的東西不好呀,也許是別人家的東西味道不同,也許是當時的環境不同,反正是改變了,所以吃起來就特別香。

上課也是一樣,我們要不時的改變形式,我們要把學生當成是你課堂的主人,他們愛吃什麼,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接受知識,我們得搞明白。要想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不是以我們喜歡或習慣的方式去講課,而是以他們所喜歡、接受的方式去組織課堂。

有時,遇到比較簡單的單元知識,我會讓學生競標,先製作課件,備課,然後我從中選優,讓準備的最好的學生去講;有時,我會說,這節課,只要找到一種模式,就很容易學會,看看誰,最早找到;有時,我會讓學生通過給錄像配音練習對話和句型;有時,在習題課上,我讓有問題的學生點名自己最信賴的同學給她講解,因為學生的思維也許是一樣的,更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比如講奇速英語24個故事串記高考3500詞彙,讓他們假想自己是故事主人翁瑪莎和林恩,跟著每個故事線索和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和期待去學下一個故事。學生因為參與了,所以,很少有機會走神,也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二、製造課堂教學的“趣味感”

只要是個教師,課堂會伴隨我們職業生涯。如果,在這個場所我們不快樂,那真是太失敗了,受連累的還有那些可憐的學生。同樣是報告,周彬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極大的快樂,而有些報告,我們也感覺到很重要,可講解人的平鋪直敘讓人昏昏欲睡。有個很有名氣的英語培訓機構在招聘教師時,有個很奇怪的方法,那就是不要講英語,不要講什麼觀點,只要你可以一直不停的講笑話半個小時,你就被錄取了,不行的話就走人。因為他們認為一個能善於講笑話的人就是一個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人,一定能給課堂帶來生命力,帶來激情,帶來快樂!學生就會很願意學習。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先是態度的影響,再是知識的影響。英語學習本來是枯燥乏味的,英語老師必須是積極幽默有趣的,我們就用英語教師的幽默風趣去改變英語學習的枯燥乏味的。讓孩子體會學英語的樂趣。其他學科也是一樣的。

三、讓學生體會“成功感”

面對不好的教學效果時,大多數教師還是想做出一些改變的。可是,該改變什麼呢?改變學生人數嗎?讓那些學困生離開班級嗎?改變學生的智商嗎?改變學生的家庭背景嗎?好像不能,我們在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什麼是能改變的,什麼是不能改變的?能改變的,怎麼改變?對於不能改變的東西,只能接受。人最大的不快就是來自不能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做教師一定要接受有的學生的智商是不能改變的。

改變先從自我做起,改變自己的教法,自己的學生觀,自己的笑容。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找到成功感。仔細想想,每天我們是在給學生講解題的方法還是學習的方法?如果我們只是告訴了學生解題的方法,那麼,學生可能會一對一地套上解題方法,做出相似的題目。但是如果我們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他就可以舉一反三,遇到相似或不同的題目,都能讓迎刃而解,而且這種學習方法會讓他走得很遠,解決很多問題。

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方法,否則就別做。教會學生,如果你找得到方法,你就找方法,如果找不到,你就去模仿別的有經驗的老師是怎麼做的。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必須讓他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如果他有,很好,如果沒有,刻意去模仿那些學習習慣好的孩子是怎麼做的,否則你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不一定達到良好的效果。現在我們大多數的孩子上學的規律就是:上課聽講,放學做作業。做作業時,翻開書就找答案,找到就抄。從不復習,更不會翻開書預習。他所做的,就是在課上聽課,回家就訓練,根本沒有自我學習的過程。我們就有義務和責任告訴學生該如何學習才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如何複習,如何預習,如何聽講,如何歸類,如何記筆記,如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通常很多老師會佈置背誦的作業,那麼長的課文或古文,學生閉上眼一句一句地背誦,不去找其中的規律,不去想記憶的方法,死記硬背。既浪費時間,效果又不好,會很快忘記,如果我們幫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順序、關鍵詞,那麼我們就會大大降低學生記憶的時間和提高記憶的效果,而且他在以後的記憶東西時,運用到這種方法,更能品嚐到學了的成功感。

好的老師,就是心中有學生為學生服務的老師,他不會以我為中心之陶醉於自己的教的精彩,而是關注學生是否學得快樂和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