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如懿给寒香见送汤这件事,确实办得糊涂。不仅惹怒了皇帝,也有违职业操守,更可以说是害人害己的不智之举。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仅不冤,甚至还不够。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先前我们做过类比:太后是集团董事长、皇帝是集团总裁、皇后是后宫总经理。按照职场规矩,除非董事长发动董事会集体投票把总裁给换了,否则日常工作肯定是总裁说了算。董事长在集团里再有威望,也要先说服总裁,再由总裁按照董事长的意思下达命令。皇后是皇帝直接任命的直属部下,必须首先听命于皇帝、向皇帝汇报、对皇帝负责。皇帝用你,是让来你执行命令的,不是让你来违抗命令的。至于太后有何不满,有皇帝扛着轮不到你。因此,如懿遵照太后的懿旨,未经请示皇帝同意,做出了有违皇帝意志的事,不仅违背章程,更是职场大忌。以上是针对一般皇后而言的,对如懿来说还得加上一条:敌友不分。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如懿是皇帝力排众议扶上皇后宝座的,而且反对的人里面就包括太后。如今你却听从太后的命令,你对得起皇帝的信任吗?你怎么就不想一想,这会不会是太后利用后宫矛盾,制造的一起“离间帝后、赶你下台”的事呢?如懿的姑母,就是被甄嬛的离间计给搞下台的。即使如懿不知道这件事,你总该知道你的姑母是被太后给毒死的吧,你总该知道太后明确表示过反对你当皇后吧。你如今这样做会触怒皇帝,这你总能想到吧。太后只是这几天给你好脸色了,当众替你说了几句话,你就觉得她变了吗?再来看看太后的担心。站在如懿的立场上,太后其实是在瞎操心。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太后没明说,只是说担心皇帝会做出什么更出格的事来。其实皇帝能做出啥出格的事?往大了说,废后、立嫡,再就没别的了吧。皇帝会废后吗?上一次废后是因为啥,还不是因为宜修背地里搞小动作,被甄嬛给揭发了。现在如懿这算什么,在皇帝眼中这算不算小动作?你顺着皇帝的意思来,皇帝再沉溺寒香见也不会废后,因为毕竟还有残存的情义在。你逆着皇帝,皇帝虽然没有立即废后,但给你一巴掌已经是警告了。再说立嫡。皇帝会不会把寒香见的孩子立为太子?有金玉妍的先例,皇帝轻易不会。就算立了,对如懿也没影响啊。寒香见的儿子当皇帝,如懿还是太后啊。而且寒香见长年郁郁寡欢,肯定活不过如懿啊。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如懿也知道这么做会得罪皇帝,但她还是做了。表面看,如懿陷入了两难,既不想得罪皇帝又不想得罪太后,同时又有寒香见的主动申请。但实际上,如懿是被皇帝连日来对寒香见的沉溺给弄心烦了。如懿和其他糟糠之妻一样,看到青梅竹马的老公有了新欢,自己生气了。再加上后宫这些女人们一个劲儿地添油加醋,如懿被架在火上烤了。正好,现在寒香见主动申请断子绝孙,如懿就成全了她。尽管如此,而且在临喝之前如懿还再三提醒她要想清楚,但如懿依然不能摆脱责任。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寒香见要绝后,只是她作为女人的想法,但别忘了寒香见的背后是寒部。如果将来寒部首领来信问皇帝,说小女入宫多年却未曾诞下皇嗣,是不是她在宫里有什么不妥的行为惹恼了皇帝,你让皇帝怎么回答?其实皇帝怎么回答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家寒部会怎么想。第一反应,寒香见肯定惹事儿了,至于是啥事儿可能不知道,但寒部首领必然害怕。随后,寒部就会再送来一位美人儿给皇帝请罪。玉氏王爷看到金玉妍倒了,不就是这么干的吗?你知道他下次能送来什么样的人?其实寒香见人品不坏,万一再送来一个金玉妍那样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宫中肯定会有流言传出,说是皇后亲手给寒香见下毒。卫嬿婉那边正愁没有如懿的把柄呢。皇帝看不清卫嬿婉,如懿还看不清吗?一旦这件事被断章取义传到寒部首领耳朵里,他会怎么看大清皇后,又会怎么看大清皇帝?寒部会不会伺机报复?皇帝打一仗要花多少银子?皇帝对如懿和太后说的那些“江山为重”,你以为真的都只是借口?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如懿在跟寒香见单独聊天时说,本宫是大清的皇后,皇后不仅是妻子,更多的是服从和责任。这句话,如懿不止一次提到过,但她只是用这句话来搪塞那些质疑她软弱的悠悠之口,却从未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懿得到太后指令之后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既然必须在皇帝和太后之中选一个去得罪,那么自己到底能扛住哪一个结果。很显然,如懿得罪太后,中间有皇帝护着。如懿得罪皇帝,中间有太后护着,但太后护不住。结果也证明了,如懿挨完巴掌之后,太后对如懿的所谓保护,只换来了皇帝的拂袖而去。太后早已不是皇帝刚登基时一手遮天的太后了,如懿心里很清楚如今的后宫实力对比。因此对于这碗汤的处理,她应该分两步走。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第一步,如懿还是应该劝阻太后。说我毕竟是皇帝的妻子、是皇后,我不能做违背皇帝意愿的事。这一步肯定没用,但必须要做。太后的决定不可逆转,但如懿必须亮明立场。第二步,如懿就应该拎着汤直接去找皇帝。甭管太后是不是在后面跟着,这个脓包必须捅破。我已经说了我不会违背皇帝,太后非得逼我做恶人,那我只能得罪太后了。皇帝看到如懿拎来的这碗汤,肯定生气,但生气也是对着太后,不会对如懿生气。他反倒会赞赏如懿关键时刻立场鲜明,没有让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皇帝跟太后生气,也不会发展到跑去跟太后拍桌子的地步。皇帝一定会维持表面的孝道,把这件事给压下。至于太后怎么生气,怎么背后责骂如懿,听着就行了。如懿只要坚持住一条:我当这个皇后,只是为了在无人之巅陪伴皇帝,不是别的原因。这不正是她当初的就职演说嘛。太后拿如懿已经没办法了,可皇帝不一样。皇帝恢复卫嬿婉妃位,令其协理六宫。放虎归山的后果,还不是如懿自个儿担着?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寒香见。她真的会像太后担心的那样,成为后宫隐患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寒香见,在宫里现在唯一的朋友,就是如懿。寒香见已经跟如懿交心了,说只有您才会对臣妾说那样的话。哪样的话呢?就是如懿在劝寒香见吃饭时说的那句“你若是死了,这个世上就再没有人记得寒企的好了”。我单方面宣布,这是《如懿传》里最厉害的一句台词。这句话很有《奇葩说》的风格。如懿从别人从未想过的角度,让寒香见明白了活着的意义。如懿征服了寒香见的心,靠的不是一味隐忍和苦口婆心,而是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于是寒香见就成了第二个海兰和颖妃了呀,那你还担心啥?至于一时的专宠,与其硬掰,不如放任。皇帝总会有腻了的那一天。皇帝宠过那么多女人,多一个怕啥?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至于寒香见非要喝汤的事,其实最初也只是问问,她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那种东西。如懿只要拖着就行,拖不了几天,寒香见就得遇喜了。一旦遇喜,寒香见要么把情感转移到孩子身上,要么作死弄个一尸两命。无论是哪种,如懿的问题都没了。如果寒香见不作死,那么如懿正好可以得到一个好帮手。如懿阵营里最缺的就是宠妃,就连颖妃也不行,而寒香见恰好弥补这个短板。同时,如懿与寒香见在情感上是有共鸣的。这种共鸣,会在如懿与皇帝的感情真正出现裂痕时,起到内部互相劝慰、外部遥相呼应的作用。寒香见能起到的作用,是海兰和颖妃起不到的。如懿与寒香见一旦联手,不仅后宫无敌,甚至历史都可以被改写。

这一巴掌,如懿挨得不冤

如懿是皇帝初恋,寒香见是皇帝现任最爱,这两人又能彼此交心,再加上皇帝想要笼络的部族代言人几乎都在如懿阵营,还有卫嬿婉什么机会?所以,现在要用到霍建华在《如懿传》里最被吐槽的那句台词了——如懿啊!你说你这一巴掌挨得冤不冤?可惜啊,一巴掌都打不醒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