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新的秘密,原来是持续地忘记过去?看这些人找到更好的自己

「记住」似乎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但现在专家告诉我们除了要把事情记住之外,必要的时候还需将它们忘掉,否则脑袋就会像装满水的杯子一样,再也装不下新东西。这不仅会影响日常作息,也会影响工作、妨碍创业。

成功创新的秘密,原来是持续地忘记过去?看这些人找到更好的自己

创新点:忘得愈多愈彻底,才能学得愈快愈成功!

1.学习的心态要像空杯,才能装入新的知识

这时代进步得太快,每天都有新资讯出现,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恨不得头脑有像电脑一样的记忆体,可以记住每一件事情。因此速读、速记的技巧满天飞,都是想让人过目不忘,快速学习。但想持续学习,「牢记」其实只对了一半,在精熟之后,还可能必须再将它忘掉,否则「食古不化」会成为学习新事物的阻力。

禅宗有个「空杯」的故事,大意是说有位佛学造诣很深的学者向日本的南隐禅师问禅,学者喋喋不休,一直讲述自己对禅的想法及看法,而南隐则是默默无语,向学者的杯子倒水,直到水满出杯子了仍不停止。学者不解地问:「大师,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往里倒?」南隐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干嘛还往里倒呢?」意思是指这位学者就像那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如果不先把杯子空掉,又如何听得进去南隐对他说的禅?

所以「空杯」心态并非否定过去,而是说明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事物,因此必须先将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做个了结,然后以谦虚及求知的态度融入新的环境,看待新的工作。

成功创新的秘密,原来是持续地忘记过去?看这些人找到更好的自己

2.定期检视日常的行事历,不适用的就调整或删除

因此学习新事物前,必须先学会忘记(Learn to Unlearn)。而第一步,就是定期检视日常的行事历。对于已经不符所需,或是不想持续的事情应调整内容,或断然停止,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新事物。

例如澳洲Atlassian软体公司的研发主管Dom Price,每季会检视行事历上的事情有哪些是流于形式的,哪些是他想继续的。他发现每个礼拜固定与朋友做脑力激荡的聚会一开始成效很好,但现在则逐渐流于形式,功效已大不如前。于是与朋友讨论后,他们先暂停了这项活动,等过段时间后觉得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便将时间由原来的一小时缩短为半小时,地点由室内改为户外,每次挑一个主题边走边讨论。于是这项例行活动又有了新的价值,而Price也找出更多时间可以学习其他技能。

Price 每季也会检视他需要参与的固定会议,确保他还有必要出席,或是有比他更适合参与会议的人选。如果觉得他仍有必要继续固定出席,则会请主办单位重新发一份开会邀请给他,让双方都可以定期检视这些例行会议的必要性。

成功创新的秘密,原来是持续地忘记过去?看这些人找到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Free.com.tw )

3.换工作时心态也要归零,才能成功开启生涯转折

除了检讨日常的行事历外,如果换了新工作,心态上也要先放空归零,不能到了新单位后还把「我们以前都是如何如何」挂在嘴上,才能坦然接受现况,并从头开始学习新的技能。

剑桥大学学者Navi Radjou年轻时是加拿大IBM的资讯工程师,他工作了几年后觉得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于是前往泰国成为政府机构的资讯顾问。他原本以为会是以专家的身分协助当地政府改善他们的资讯系统,结果等他要申请机构内的个人Email地址,他们回答:「什么是Email?」时,他才发觉无法以惯用的模式做事,必须收起专家心态,以最浅显的语言与同事沟通,并学习如何在最原始的环境,用最有限的资源,帮他们建立资讯基础设施。

后来Navi 又尝试其他跨领域的工作,包括到美国成为市场分析师,到英国剑桥大学主持学术计划,以及学习写作成为畅销书作者等,都是以放空归零的心态,从头学习新工作所需的知识,才能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开启生涯转折。

成功创新的秘密,原来是持续地忘记过去?看这些人找到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Careher.net )

4. 「忘记」是不断成功开创新事业的秘诀

换新工作时心态上要先放空外,如果想开创新事业,心态也要先归零。因为人们通常觉得如果某个方法曾让我们成功过,则它一定是对的,会持续应用在以后要开创的事业上。但其实市场已经变了、竞争者变了、产业变了,甚至我们自己也变了。所以旧的成功经验不一定能适用在新事业上。

对商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创办人Reid Hoffman而言,如果他想再开创类似的网络事业,则复制以前的成功经验应该会是理所当然的作法。但他说这样做一定会失败,因为移动设备变了、使用的人变了、网络生态变了,连LinkedIn自己也一直在改变。所以一定要先忘了以前的成功,不断自问什么是该学的,什么又是该放掉的,才能放空自己重新学习。

而Hoffman的朋友,InterActiveCorp互联网集团(简称IAC,旗下包含网络影音、旅游、交友等事业)主席Barry Diller,以前也是派拉蒙影视公司执行长及福斯传播公司创办人。他擅长于在成功创办了一项事业后,如果又发现新的投资机会,会把以前成功的种种忘掉,再重新学习新事业所需的各项知识,因此将IAC发展成为包含Vimeo、Investopedia,以及Expedia(智游网)等150个品牌及产品的网络媒体王国。

成功创新的秘密,原来是持续地忘记过去?看这些人找到更好的自己

图说:IAC集团旗下的网络品牌多达150个以上

Diller 认为「忘记」是不断成功开创新事业的秘诀,如果不能放掉过去,重新归零,则懂得愈多反而会愈裹足不前。例如评估者会用所知的分析工具去判断未知的创新领域,但这些方法对创新事业往往是不适当而过度的分析,而过度分析的最大风险就是不敢投资而丧失机会。

1920年代美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才刚起步,拥有收音机的家庭只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0%。当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由于经费短缺准备出售,27岁的威廉佩利便想向银行贷款买下这家公司,并提出一套雄心远大的无线电网络系统做为偿债计划。但银行不了解无线电的概念,觉得它和虚无飘渺的心电感应差不多,因此评估后认为风险太大而反对投资,佩利只得回家说服从事烟草事业的父亲以25万美元买下这家公司。

结果到了1931 年,收音机占美国家庭总数的比例上升到46%,到1950 年更高达95%。无线电广播市场不但快速成长,CBS 也在佩利的经营下成为美国最大的广播公司。至于当初反对投资的银行则陷入1929 年的股市大崩盘,以及接续了十年之久的经济大萧条,其原本评估看好的投资标的反而因价格崩落而自食其果。

成功创新的秘密,原来是持续地忘记过去?看这些人找到更好的自己

5. 活在当下,就能放下过去,放眼未来

所以不要总是缅怀过去,要从现在开始学习如何将心态出清放空。当「归零」成为一种习惯时,就是完成了可以不断超越职业生涯的必要修炼。但如果你仍无法忘怀辉煌的过去,犹频频回首,不能潇洒出发,那就来看看这位现年78岁的英国小说家Jeffrey Archer的遭遇吧。

Archer 的一生犹如云霄飞车,29 岁当选最年轻的下议院议员,34 岁投资失利退出政坛,36 岁将经历写成小说后大受欢迎,45 岁卷土重来成为保守党副主席,但次年又因丑闻下台,52 岁成为上议院议员并受封为终身贵族,60 岁却又被保守党开除,61 岁入狱4 年,66 岁后致力写作,成为全球小说销售量超过3亿册的畅销作家。

当记者问Archer 对年轻时的自己有没有话要说时,这位自信老人回答他从不回顾。他说:「I am today」(我活在当下)。如果一位70 几岁的老人都可以放下过往精彩的人生,选择活在当下,放眼未来,则年轻的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你到“蜻蜓FM”收听“创新拿铁”的创始人王文华的节目“纽约创新汇”。王文华分析世界一流企业创新丶创业的案例,归纳成个人可以应用在商场丶职场的方法。(

https://sss.qingting.fm/ipay/?channel_id=259809#/content/259809/detai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