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婦做自媒體月入破萬,內容創業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自媒體的興起催生出內容創業的熱潮,但內容良莠不齊、寫作不夠規範等問題一直如影隨形、備受質疑。最近,一則“農婦做自媒體月入破萬”的報道,讓山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出了名,也由此引發了關於內容與流量的熱議。

农妇做自媒体月入破万,内容创业该何去何从?

90後小夥回鄉創業,帶領村裡20多個留守農婦做自媒體,以流水線式的作業不斷製造爆款文章,每月最高收入可達1萬元……乍聽起來,農村+農婦+高收入+自媒體,這樣的組合獨樹一幟、令人稱奇,不少新媒體小編表示已哭暈在地鐵上:寫爆款能力不如農婦,更可悲的是掙錢也沒人家多!在互聯網討論中,有人稱讚農民發家致富的新路,“簡直是勵志的典範”,但更多人表達了擔憂:這種流水線上製作出的推送會不會帶來內容消費降級?把內容生產變成流量生意會不會喪失媒體應有的價值?

放置在信息爆炸、注意力資源稀缺的當下,這樣的擔憂和質疑不無道理。藉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指尖滑動就可以接受海量信息。與此同時,內容生產門檻的不斷降低,蓬勃發展的自媒體市場,也難免泥沙俱下。有的平臺內容參差不齊,對粗製濫造、打擦邊球的內容聽之任之;有的創作者無視規則和法律,熱衷製造噱頭博人眼球,東拼西湊的洗稿文屢見不鮮、網絡謠言屢禁不止……凡此種種,消耗了用戶大量時間成本,拉低了閱讀的整體水平,成為自媒體發展中必須克服的頑疾。

农妇做自媒体月入破万,内容创业该何去何从?

獲取信息、提高效率也好,娛樂休閒、消磨時光也好,面對巨大的內容需求,媒介不能只有商品屬性,更應對社會效應有所關照。

其實不論媒介形態發生怎樣的變革,人們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始終如一。流量固然重要,但那種唯點擊率、唯盈利是圖的內容生產,於行業健康發展、人們旺盛需求滿足並不助益。也許有人會說,人們的需求多種多樣、各不相同,本無高低之分,但即便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也並不意味著自媒體的內容就可以不講格調、不講品格、不講責任。

农妇做自媒体月入破万,内容创业该何去何从?

公眾的質疑不代表對農民做自媒體能力的懷疑,也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而是對更多有意義、原創性、正能量內容的期待。

有了這樣的基本判斷和共識,我們再來看這個捲進風暴中心的“新媒體村”。互聯網經濟在這個村莊的開花結果,客觀上開闢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渠道;90後小夥返鄉創業,願意為農村發聲、展現農村生活,也是值得鼓勵的。然而有人發現這個團隊所做的自媒體產品五花八門,並不像創始人對外宣傳的那樣專注農村生活,不少文章存在複製粘貼、標題黨、薅其他平臺流量的做法,而使用所謂原創文章檢測系統,更是涉嫌洗稿。

农妇做自媒体月入破万,内容创业该何去何从?

倘若能夠真正為農民發聲,生產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優質內容,也不失為新媒體和農村發展相融合的有益嘗試。

對於自媒體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滿足好人們分眾化、多元化的內容需求,需要走出唯流量論的誤區,以更好的內容供給提升整個社會的內容水位。由此來看,化解公眾的質疑,單靠一句“身正不怕影子斜”恐怕遠遠不夠,唯有把內容質量提升上來,才能讓“新媒體村”走得更加長遠。

這正是:內容有雅俗,創業為富民;若論長遠計,尚需品質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