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課堂:內部控制的三要素

內部控制三要素:標準、制約和責任。

有效的管理動作必須要這三個要素,缺了任何一個就成了假動作。三要素法讓每一次控制都能有始有終,使事情的管控沒有漏洞。然而為什麼有的企業既有制度也有人管,還有獎懲,卻還是沒有效果呢?

精益課堂:內部控制的三要素

案例

讓一個人站在臺上一天不許動和讓一個人站在臺上同樣一天可以跳舞,可以跳芭蕾,可以打太極拳等隨便做什麼相比,反而是站在臺上一動不動更累。因為簡單的事情很難做,複雜的事情反而容易將其做好。管理之所以做不好是因為管理是很簡單而不是複雜的,因為簡單的事情要去不折不扣,簡單的事情就會有對和錯嚴格的區分,複雜的事情倒不是說沒有對錯之分,但是它說不清對錯。其實管理真正產生效果是在於它日復一日不斷的重複,簡單的重複是很難做到的。

三要素中的標準、制約和責任是三位一體的,理解它們並不難,難得是如何做到位。

案例

一個企業接到訂單以後訂單該如何處理?如果沒有規定那麼這個訂單很有可能由業務部門直接給到車間,也有可能由老闆給廠長,或者由業務部門給到採購,然後車間接到單才有可能按照訂單的時間來安排生產,也有可能按照訂單的難易程度來安排生產。

其實一個企業裡很大的問題是動作五花八門,要想讓動作有效率則必須要對各種動作做詳細、嚴格的規定。如何做規定?

精益課堂:內部控制的三要素

標準

首先要了解哪些規定有用,再去抓和規定所對應的責任的追究。針對三要素法企業也可以做一個三要素動作控制卡。

案例

陶瓷行業裡一家知名企業東鵬陶瓷的一個老廠叫華盛昌,老廠的時間很長,陶瓷行業的員工素質相對也不是很高,所以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在這個廠裡只有三要素才能治理,因為無論怎麼跟員工講道理都沒有用,無論跟員工講什麼標準也沒有用。三要素卻很管用,因為三要素不僅定了標準,而且還要檢查時間,並且規定檢查時間讓員工知道什麼時候要檢查。這樣時間久了以後員工也就形成了習慣。對於檢查這一點,明著檢查就可以,因為總是暗訪不符合程序有可能會引起集體罷工,但是如果是明著檢查就會讓其成為習慣。

在實行三要素的時候要注意關於標準的問題,因為三要素的第一個要素就是標準,關於標準首先要做到動作化,企業裡的很多標準如果沒有動作化就算不上是一個工作標準,如同說要認真負責沒有動作化仍然不能提高效率。想要做到動作化,就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這些因素。所以標準裡要有計劃部什麼時候將任務定下來,採購部在何時採購回物料,車間什麼時候完工等這些時間都必須明確。其次還要有時間優化,如果要試行一個月,一個月後還要做適當的修改和調整,並且是分階段的修改和調整。

管理模式就是企業有效動作的組合,現在很多的企業沒有模式的原因在於不清楚什麼動作有效,什麼動作無效。尋找有效的動作去掉多餘的動作需要實驗研究和實踐,反反覆覆的調整。

尋找有效的動作是做動作控制卡的前提,所以第一是動作化,第二是細節化,第三要數據化,第四要表單化。

精益課堂:內部控制的三要素

制約

制約就是要儘量發揮橫向制約的作用,在定了很多標準和規定以後如何去落實和執行,多利用橫向控制少利用領導檢查,利用橫向控制卡和動作控制卡結合起來落實這些規定。

責任

責任這一點不可以理解為罰款,如果一個企業罰款1000元或者5000元都無所謂,那麼這樣的企業很糟糕,所以一個企業罰不得或者不能輕易罰。不以罰款為主而是以刺激人的自尊心為主,當然刺激不是侮辱的意思。中國人很重面子,讓一個人的自尊心受到刺激就可以有效的幫助落實他的責任感。

精益課堂:內部控制的三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