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課堂:精益模式下的生產計劃

精益課堂:精益模式下的生產計劃

生產計劃制定 

1、從市場到生產計劃 

市場部將各種市場訂單彙總到一起,形成主需求計劃,傳遞到生產工廠的計劃部門。計劃部門根據產能、人員和設備設施情況、物料採購情況、均衡化生產要求等制定主生產計劃,以指導生產工作和質量管理工作。

可以制定出“未來5個月的生產數”、“未來三個月的細分到等級和顏色的生產計劃”、“未來1個月、1周、1天的生產計劃”。

2、計算零部件的必要數量 

在主生產計劃的基礎上,再計算出零部件的需求數量,制定主原材料需求計劃,以引導採購工作和物流工作。 

精益課堂:精益模式下的生產計劃

零部件採購 

“後補充方式”

也稱“看板方式”,這是豐田生產模式的起源時的主要特徵之一。一張看板代表一個單位的物品,有多少看板就有多少物品正處在生產製造現場之中。它又是生產(領取)的命令,能更準確、更簡單地向操作者下達生產指令。“後補充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生產中的各種異常問題,減少生產現場的在製品水平,提高生產現場的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和浪費。

“前補充方式”

根據主生產計劃得到的虛擬生產順序,可以提前知道將來的零部件使用時間,從而在相應的需求時間接收相應品種的物料和零部件數量。 

與“後補充方式”相比,“前補充方式”的庫存量有了明顯的降低,在部件品種繁多的情況下更容易實現生產均衡化;同時,與“後補充方式”相比縮短了部件採購的交貨時間等。 

“前補充”的方式必須要有完善的物流管理體系、強大的管理系統、良好運轉的設備以及訓練有素的員工等,生產計劃的準確性才能得到保證,進而保證零部件需求預測計劃的準確性。只有保證了它,才能保證零部件準時交付。 

“前補充”並不適用於所有工廠,在採購週期很短、生產規模比較小的情況下,“後補充”方式的成本反而可能更低。現在很多日本本土工廠仍在使用“後補充方式”。

精益課堂:精益模式下的生產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