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競房調查:產品供應充足 同質化問題待解

中國建設報

北京限競房調查:產品供應充足 同質化問題待解

隨著北京限競房密集入市,開發商打折促銷開始頻現。

"我們的項目限價38994元,最高不超過41000元,非常實惠。這批限競房是首批項目,在此基礎上還有其他優惠,有些還可以走'員工優惠通道',想買就趕緊入手。"在日前走訪位於房山的旭輝城項目時,銷售人員小吳向《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介紹道。

限競房去化壓力正擺在開發商面前。

數據顯示,自2016年年底按照"限房價、競地價"的方式出讓土地後,北京獲批限房價項目已超過60個。當前僅有16個項目取得預售證,入市比重不足1/3,去化率不容樂觀。同時,仍有大批限競房已在"路上"。8月以來,北京多個限競房項目加快入市,供應水平將達年內峰值。而集中入市前,限競房曾被外界視為當地新房市場解渴的"良方"。

限競房去化難的背後是多方博弈的結果。專家認為,一是部分限競房項目遲遲不得預售證,客觀延長了去化週期,集中式投入又導致市場競爭加劇。二是限競房受政策約束,短期內價格上漲空間小,而購房者趨於理性,投機成分減少。三是限競房戶型設計同質化等產品短板構成影響因素。

多因素導致去化壓力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北京16個限房價項目取得了18期預售證。除個別項目入市房源為幾十套外,大部分項目房源超過200套,合計提供9038套、建築規劃面積93.5萬平方米(另有超過30萬平方米車位等配套)。同期,北京普通商品住宅總供應15561套、建築規劃面積200.2萬平方米。這意味著近3個月,當地限競房以佔據新房市場總套數近六成的規模,成為供應主力。

但從網籤數據看,因部分項目剛剛取得預售證,僅8個項目、共1089套有網籤數據。按此計算,網籤銷售率為12%。這些項目中,去化最多的是瀛海府項目一期,已基本售完;而部分項目網籤去化率僅為個位數。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認為,即使以所有項目的真實銷售為計,目前這16個項目平均去化率也不足四成。

從套數看,限競房項目單批次集中入市房源量較大,普遍為300~600套。比較之下,商品房單批次入市多為幾十或百餘套。壓力之下,一些項目開始花式促銷,在限價基礎上額外降價,並以此做口碑宣傳。

仍以位於六環外的旭輝城項目為例,作為最早入市的限競房之一,該項目今年6月開盤,但至今購房者寥寥。在某中介網站上,其銷售單價為37000元/平方米,即在限價基礎上實現了額外優惠。小吳表示,37000元的價格主要針對75平方米小戶型;對於90平方米三居室等大戶型,公司還推過直降幾十萬元的特價房。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限競房部分區域供應超過3000套,造成扎堆明顯的現象。而限競房取證進度加快、供應繼續增加、比重仍在上升,加上前期開盤加推的項目,9月至10月將再度湧現供應小高潮。

分析認為,限競房項目大規模集中入市成為去化壓力大的客觀因素。從數據看,獲批的60多宗限競房項目總供應超過6萬套、規劃建築面積約550萬平方米。同時,北京新房市場年去化量僅有兩三萬套,明顯供大於求。張大偉說,大部分限競價項目要求回款速度快,"部分項目已經開始調整價格,那些去化難度大、區位屬性不好的限競房未來可能打價格戰。"

北京今年按計劃將供應650公頃商品住宅用地。9月12日,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通知,近期將供應66宗住宅用地,總規劃建築面積481公頃,全部用來建設限競房和共有產權住房。專家認為,隨著北京住宅土地開閘放量,限競房市場或遇更大壓力。

產品同質化短板明顯

對於限競房銷售不溫不火的現狀,專家表示,大批量上市必然造成需求分散和去化不理想。同時,區域分流競爭,進一步增加了銷售難度。北京目前限競房供地大多集中分佈在大興亦莊、昌平北七家和房山板塊。購房者在這些區域有多個項目可選,進一步加劇了競爭壓力,造成單個項目成交無法達到預期。

競爭需要差異化,但不少限競房產品卻存在同質化嚴重的短板。例如,土地出讓有"70/90"之規定,大部分開發商必須把七成限競房項目做成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為了追求利潤,開發商往往開動腦筋,向地下要空間,把剩餘部分捆綁開發成疊拼別墅或聯排別墅。

"90平方米以下的產品很難出花樣,無非是南北通透和純南向戶型亦或一個和兩個衛生間的區別,購房者很難選擇。"思源地產首席分析師郭毅說,在售和潛在供應項目不可避免地出現同質化現象——要麼90平方米以下的兩居或小三居,要麼一百三四十平方米、配有地下倉儲空間的疊拼、聯排產品。

在位於西五環內的豐臺限競房項目世貿國風長安,銷售人員小孫告訴《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項目落實了"70/90"政策,有500多套90平方米以下戶型。另外,三成為大面積、低密度戶型,未來或開發聯排別墅。目前,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未批,正在蓄客。據介紹,北京五環內的限競房用地僅有7塊。

雖然同質化嚴重,但限競房市場分化也很明顯。位於大興亦莊的和悅華錦項目9月9日開盤,除少量頂層和低樓層外的600多套房源基本售罄,開盤現場人山人海。另外,位於孫河區域的瑞悅府項目銷售人員也表示,目前僅剩30多套房源,去化率超過七成。

郭毅透露,今年入市的限競房項目,超過140平方米的戶型都以別墅產品面世。近年來,已成為市場主力的改善型購房人群,卻面臨著90平方米過小、別墅太大的尷尬。他認為,改善需求首先考慮面積,其次是品質。目前,市場不溫不火與找不到大面積的平層限競房產品不無關聯。

郭毅還提醒道,改善型需求人群對價格敏感度高。隨著限競房項目不斷入市,購房人會充分考慮產品、位置、價格等因素,猶豫和比較心態更趨明顯,限競房競爭將更加白熱化。

開發商夾縫中求利潤

"去年年底時,雖然預感今年將變成限競房為主的戰場,但不失樂觀。雖然低於同區域市場均價、打掉部分利潤預期,但限競房吊起了開發商去化速度的胃口,邏輯看似順理成章。"一位開發商營銷負責人透露,他們曾抱著通過限競房提升去化量、快速回款的預期,如今卻只能在夾縫中擠利潤。

專家表示,這一邏輯包含了重要的外部因素:限競房項目入市非商品房的"接續式",而是特定時間內集中供應,快速去化的操盤難度增加,影響企業盈利成為必然。

郭毅認為,限競房的先天條件和市場環境影響企業定價策略,總體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利潤預期,即現售價與企業拿地價格之差;二是項目周邊市場競爭,若市場需求旺盛且周邊項目開發少,定價則可能稍高。

有限的市場需求下,開發商現階段若想加快銷售,或需嘗試用價格和產品槓桿去撬動需求。"首先從產品上下功夫,把產品做到位,根據需求進行差異化競爭;其次看價格鬆動空間,要讓客戶感到項目價值可期。如果這兩方面沒有空間,開發商將面臨被動的市場局面。"郭毅說。

由於限競房在土地出讓時提前鎖定房價,在利潤攤薄的趨勢下,開發商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與互相競爭,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甚至鋌而走險。據媒體報道,在北京高端住宅較集中的孫河區域,"向地下要面積"成了限競房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曾有媒體曝光,四環內十分搶手的限競房電建洺悅苑項目,存在房源必須連同地下倉儲一起購買的"霸王條款",直至媒體曝光後才被取消。

此外,首創遠洋禧瑞春秋項目的銷售人員以一個使用面積約400平方米的疊拼產品為例:其房本顯示地上住宅面積160平方米,70年產權;地下倉儲面積200平方米,50年產權。地下倉儲部分無法貸款購買,成為購房者的隱形成本。

"限競房產品有價格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剛需人口的居住問題。但對於有面積和環境改善需求的購房者而言,追求生活品質才是'剛需',未來這類產品將變得稀缺。在限競房去化困境下,若只能通過最大程度地壓縮開發成本和運營費用才能盈利,將可能導致開發商鋌而走險,甚至打起降低產品質量的主意。"業內人士提醒有關部門,要注意防範開發商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