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地產:共建質量治理新格局

中國建設報

責任地產:共建質量治理新格局

從房地產業不斷被妖魔化,到品牌房企頻繁陷入輿論漩渦,對於中國房地產業和品牌房企而言,如何重塑品牌形象,重新贏得信任迫在眉睫。

形象源於信任,信任源於品質,品質源於責任。新時代背景下,踐行"責任地產"愈發迫切。

秉承住房城鄉建設部對房企社會責任的要求、樹立房地產行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促進房企重視履行社會責任、培育房地產行業整體的社會責任氛圍,2011年,中國建設報社聯合權威單位率先制訂發佈了《中國房地產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成為住房城鄉建設部軟課題(課題編號【2011-R5-1】),填補了行業理論研究空白,並由此開啟了"中國責任地產"時代。經不斷完善與傳播,如今"中國責任地產"已成為中國房地產社會責任的一面旗幟。

在當時宏觀調控的形勢下,中國房企急需強化社會責任、重塑良好社會形象、贏得社會各界的尊重、引導行業發展方向。為此,首屆"中國責任地產"誕生,並提出了新時代地產發展觀——責任地產觀,倡導企業創造人居價值、創新生活方式、關心生態環境、關注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事業,在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住質量、創造社會財富等方面不斷努力。

2012年,第二份全國房地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報告出爐。經過一年的努力,課題組調查發現,房企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有了較大提高,積極參建保障房、推進住宅產業化、強化節能減排措施,特別在社會公益活動與慈善捐贈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和奉獻。

進入2013年,"第三屆中國責任地產"在深圳揭曉。數據顯示,2013年房企社會責任比前兩年有所進步,2012年房企在全部60個指標滿分100的條件下,得分是31分,2013年平均分是40分,有了28%的提升。這一變化表明,隨著行業進一步成熟,房企之間從硬實力逐步進入到軟實力競爭,為此第三屆"中國責任地產"提出了"責任成就軟實力"。

2015年年初,在新經濟、新常態下,房地產市場發展形勢已變,改革在深化,責任要強化。第四屆"中國責任地產"提出了"倡導社會責任,助力行業規範"的主題,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提出了"房地產企業要對城市設計規劃認真負責,要對誠信經營認真負責,要對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居住健康認真負責,要對建立良好的社區服務認真負責,要對經營上下游供應關係認真負責"的要求。

到了2015年年底,經濟爬坡、市場分化、創新轉型,成為中國房企必須面對的挑戰。堅守工匠精神、履行社會責任、打造百年企業,成為中國房企走向未來的發展之路。第五屆"中國責任地產"提出"工匠精神、百年企業"的主題,使房企重樹百年企業的責任自信。

2016年,房地產行業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在改善居民住房條件、拉動經濟增長、提升城市面貌以及擴大就業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第六屆"中國責任地產"以"市場風雲變幻企業責任為本"為主題,對房地產的價值與風險進行了再判斷。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風雷激盪,40年歲月崢嶸。"中國責任地產"系列活動再次起航,在新時代扛起"共築美好生活"的大旗。

由中國建設報社倡議成立的以"提升美好人居環境品質、塑造美好生活方式"為主要目標的"中國美好生活創新平臺",整合政企研學媒優質資源,致力於從行業產品力的提升到服務運營的升級;從科技、健康、人文、環保等跨領域合作,再到全產業鏈的業態佈局實現老百姓對住有所居、美好人居的嚮往,面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自信的美好生活典範。

新時代,新徵程。中國房地產的質量發展時代已經到來,衡量質量高低的標準就在於能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房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責任房企應著力於將責任理念、責任戰略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把企業的經營管理優勢、資源優勢發揮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之中,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新貢獻、創造新價值,與國家戰略實現同頻共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