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個,不爲錢所困的正經公務員

我想做一個,不為錢所困的正經公務員

不一樣的生活,一樣的“窮”

某論壇上有個吐槽,引起了公務員們的強烈共鳴和大量跟帖。

A:我工作3年,依然在啃老,感覺對不起爸媽的栽培。

B:我每個月到手就三千出頭,壓根攢不下來,每個月養車要五六百,每個月花唄都是一千兩千的還……基本月光。

C:你們都什麼地方的公務員,怎麼可能攢下錢呢,你們為什麼這麼優秀,我遼寧的,工作近3年了,一分錢也沒攢下啊。家裡還要貼補我點,你們工資怎麼那麼高,你們加班了啊,你們有加班費啊。

D:除了工資,真的一分錢多的沒有。也沒有加班費,夜班都沒有錢。別說存錢了,月光並且還欠馬雲的錢!!!!

E:上班騎共享單車,吃飯一天就在單位食堂吃兩頓,穿的用的能湊合就湊合,一年回三次家。我感覺我省錢走火入魔了。”

既想哭又想笑:看著是在比窮,其實是真窮得沒啥好比較了。這一帖子引起關注,是因為戳到了公務員們的痛點和淚點:窮!可現實是,一說到公務員“窮”,馬上就會招來罵聲一片:

你們那麼閒,拿著納稅人的錢還在這哭“窮”?

你們窮,那些工人怎麼辦呢?

那麼“窮”,你為什麼不辭職?

首先,大多數公務員忙成狗,沒有那麼閒!公務員們雖然不創造經濟價值,但創造社會價值,也納稅!其次,行行有行行的不容易,不能因為是公務員,就理應奉獻犧牲,活該拿全社會最低的工資,才不遭人罵!如果法官、警察等事關每一個人尊嚴的職業,拿著最低的工資,你們覺得他們還會一直有積極性麼?還能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麼?最後,世上有幾人可以活得那麼任性瀟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辭職就辭職!

公務員到底窮不窮?

言歸正傳,公務員真實收入到底怎麼樣呢?

2005年入職某較發達省份地級市機關三個月後,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筆工資,那個數字強烈地刷新了我的職業觀:2154元!天吶,這就是無數人心心念唸的公務員的工資啊!還是三個月的啊!當時,我還有一點點小僥倖,畢竟只是實習期,後來悄悄地問了做工資的科長,他的回覆徹底讓我死心了:轉正後每個月會多個100元!

也許有人會說:公務員不靠工資靠獎金。如果真是這樣,就太好了,可惜沒有!當時我們只有第13個月基本工資,其它什麼都沒有!過節會發一點福利,但基本以實物為主,比如中秋節發5塊大月餅等。幸運的是,當年機關大院還有一棟老房子,領導幫我爭取了一間房間做宿舍,省了一筆租費,幫我度過了第一年的困難期。可惜好景不長,2006年,那棟老房子改造成停車場,單位不解決宿舍,無奈之下,和一位MM合租了一套房子,每個月房租支出近250元,佔工資比30%。

當時的青菜還是1塊多,水果2塊多也能買到,我很勤快,中午吃某企業食堂(當年機關無食堂),晚上自己煮飯,每個月的飲食開支200多。還有一筆開銷十分惱人:份子錢!這個習俗當真很害人!在我的工資才800元時,當地的份子錢已達到200元!可憐的我,認識了一群要結婚的青年,頭兩年,幾乎每兩個月就要隨一份份子錢!我很少社交,很少逛商場,只買護膚品不買化妝品等等,即便如此,依然無任何積蓄!

每年年底看著銀行卡上的餘額,悲傷到懷疑職業、懷疑自己的人生價值!2007年,公務員工資有了一次大調整,每個月可以領到2000多,當時好歡喜啊!簡直覺得是一次大躍進!可惜市場聞風而動,房價、物價也蹭蹭蹭地上去了!

依然月光!繼續悲傷!大家可能要質疑:那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現在收入肯定大幅度提高了吧?!的確,2012年前後,工資又有了一次小幅調整,地方政府為了提高幹部的積極性,也儘可能地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發放一些獎金,比如績效獎、文明獎等,可以說隨著這些獎金的發放,廣大公務員們的生活有了比較大的改善。但工資體系至今仍然沿用2006年的標準,實行陽光化以後,已經非常透明瞭,感興趣的可以去網上下載看看。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沒保障!工資才是實實在在的,獎金彈性大、有風險。果然,今年從上到下開始了規範津補貼的督查整頓,有一大半的獎金不允許再發放,收入銳減,大家焦慮得夜不能寐、哀嚎一片!

但房價、物價是剛性的,上去了就下不來了。我所在的城市房價直逼一線城市,能嚇跑一批人,原來科員一年的收入好歹還能買得起一平方米,現在連一平方米都是奢望了!至於社會上普遍質疑的:

隱形福利?沒有!

吃拿卡要?誰敢!

絕大多數公務員都是安分守己的好乾部,大家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真沒那麼多歪心思。

公務員的柴米油鹽

公務員的收入情況,對生活影響挺大。

家境好的另當別論,家境不好的,錢傷即情傷!對單身漢來說,女公務員找對象還有一點優勢,畢竟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只要用心,大多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 但家境不好的男公務員,真是有苦說不出!在相親市場上,分分鐘被秒殺!

朋友小趙,32歲前去相親,屢屢受挫。因為家境不好、收入不高,多少有點自卑。每次相親的對象問起收入及家庭情況時,小趙恨不能鑽地縫裡去,結果自然也不了了之。後來,就放棄相親這條路了,最後還是在老鄉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做生意也不介意他收入的妹紙,結婚成了家。

他算幸運的,周圍還有不少像我一樣從農村走出來的男同事,其中一些人至今仍走在相親的道路上,每每想起父母的期待,就備感自責:“相親很功利,自己收入不高,房子也買不起,沒房子就很難找女朋友,父母親等著抱孫子,可是找到一個合適的結婚對象,太難太難!”

就算成家了,也還是“傷”! 公務員多半最終還是找了體制內的人,對於機關裡的夫妻檔們,兩人收入都不高,買不起房,超級折騰!朋友中好幾對至今仍在租房,節儉著過日子,就希望哪一天能住上自己的窩。

好不容易買了房吧,又不敢生娃,還是磨人。知乎上有個問題“27歲女公務員,和男友都很窮,是應該先生孩子還是先發展職業?”樓主本意是請教,結果得到的答覆最高讚的一個是:要以樓主為戒,家境不好的公務員,找對象時一要考慮經濟狀況。

不知道樓主看後是不是更心塞了!同事小廖,他老婆也是公務員,一直嫌棄他賺不到錢,一把年紀也不敢生娃。結果娃還沒生出來,婚姻卻要散了:“公務員就這點收入,她難道不知道麼?難道叫我去做違法的事麼?過不下去了,想離婚!”好不容易生了娃吧,面對房貸、育兒、人情世故等,還是分分鐘折騰到內傷!朋友小黃就曾調侃現在幾乎不社交,節假日既不想被人打擾,也不打擾人,因為社交“太貴”,全家要節衣縮食省點錢讓娃上興趣班!

如何做到不為錢所困?

人到中年,真心覺得“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是天底下最大的實話。瞭解了公務員的真實收入,對那些嚮往機關尚未進入的年輕人,如果很看重“錢途”,奉勸還是選擇在體制外,用一技之長去實現夢想,不然進了機關,落差太大,恐怕不好受。

已進入機關的,只能調整心態,不抱怨、不攀比、不計較,堅信這份職業給我們帶來的價值感,遠不是金錢可比擬。堅信我們的工資總有上漲的一天,的確,前一段時間中央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讓大家有所心安,現在只需靜待意見落地的那一天。

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打磨出一項技能,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開闢一項副業。譬如《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石悅,早早實現了財富自由,沒有了經濟的負擔,在仕途上還可以大展拳腳。再如廈門女警察藤萍工作寫作兩不誤,榮登作家富豪榜。

這些牛人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發展的可能性,更是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成長永遠是剛需,抱怨永遠沒有用!

作者:懷島,體制內14年,我走過的坑請您別走

夢想和安穩,哪一個是支撐你走下去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