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五月下旬,當北方還在穿西服外套的時候,在靠近兩廣的瀟湘之地永州,白天已經是37°C的高溫,感覺酷暑的天氣已經早早來到。特別是中午時分很不願意在戶外活動,曬黑是一定的,不中暑已經感覺是自己身體好了。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在午餐後放棄休息的時間冒著37°C的高溫去到一個叫周家大院的地方呢?因為——

【近600年間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聚族而居】

周家大院所在的千巖頭村屬於永州零陵區,從零陵城區前往周家大院40餘公里,自駕需1小時。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進賢鄉

​周家大院三面環山,一面環水,由兩條河流匯合而成,一條是賢水,一條是進水,沿進水而上,可達八仙過海中唯一的女神仙何仙姑的故里。因為這兩條水的名字,這兒以前被稱為“進賢鄉”。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賢水

​​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自明代景泰年間以來,宋代著名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的後裔永州幹巖頭一支在這裡創基定居、繁衍至今已有27代近600年。目前村裡居住村民900多人,除個別外姓,均系遷入周氏始祖之後代。上下600年間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聚族而居堪稱一奇。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據《周氏宗譜》考證:魯迅(周樹人)是周敦頤的第31代孫,周恩來是32代孫,比魯迅小一輩,和何仙觀的周姓都是周敦頤的次子周燾的後裔,這淵源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然而讓我更感興趣的是,周家大院有何等的能耐培養出了像魯迅(周樹人)、周恩來這樣如“蓮”一般的好兒郎呢?原來源於——

【建築講風水,周家好家風】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和大院裡的居民聊天得知:古人建房選址注重風水,這裡依山伴水風景如畫,周家大院至今仍較為完好的保存六座明清古建築,由“老院子”、“紅門樓”、“黑門樓”、“新院子”、“子巖府”、“四大家院”組成,六個大院落呈北斗形星座分佈構成,被譽為民間故宮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周家大院近600年經久不衰,而且人才輩出、名賢薈萃,演義著“九代三進士”的奇蹟,書寫著清朝出現70多位知縣以上官員的故事,這不得不讓人拍案稱奇!

院裡老人說,周家大院能持續出現這種“唯楚有才,於斯為盛”的空前盛況固然和這裡的靈山秀水有關,但究其本源還得歸宗於周家的好家風、好家訓和好家規。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門樓

​周家大院的子巖府是晚清重臣周崇傅的故居,因其字少白,號子巖,故被稱為“子巖府”。這是正屋門樓,門樓兩側一幅木刻楹聯十分奪目:翰林門第;濂溪家風。言簡意賅地昭示人們:周家大院因傳承了濂溪家風,才有翰林門第書香百世的榮耀。

說到濂溪遺風的好家風,當然來自周家的老祖宗周敦頤。周敦頤,原名敦實,別稱濂溪先生,北宋思想家、理學家、哲學家、文學家,學界公認的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濂溪遺風,就是“聖人、賢人、善人”不是天生的,是經過學習,接受教育造就的,凡人只要“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也可成為聖人、賢人、善人。要想做好官必需要先做好人。要做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要潔身自愛、要光明磊落。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坐礅

​門樓是單簷起翹,挑簷是龍頭造型,荷蓮木刻,無時無刻不在凸顯周家祖先所倡揚的要像蓮花一樣清白做人,廉潔為官。連門樓石抱門下的坐礅也雕刻著龍鳳祥雲,神形兼備。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再來看看院落的建築格局:古人建房,不僅選址注重風水,建築也是有講究的。院內的走廊、遊亭、券門和巷道等一同組成了院內四通八達的聯通路網。親戚間相互走動非常方便,更特別的是,這屋簷也是銜接得極好,即使下雨天和下雪天,大家都可以不用撐傘而串門。房屋兩端高出的三級跳馬牆。正、橫屋的這種馬頭牆呈直角相交之勢,而且尾部稍稍上揚,給人一種起伏飛動、錯落有致的大氣美感。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三級跳馬牆

​這馬頭牆還是防火牆呢,即使一處不慎失火,也不至於殃及池魚,危及鄰宅。院落以正屋為中心,東西橫屋向中呼應,從高空鳥瞰,它就是個“周”字形,體現了對稱、向中、和諧的特點,將傳統人倫中的“中和”之意溶入了建築之中,堪稱建築和德理結合的典範。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天井

​天井也是周家大院的一大建築特色,共有天井136個。天井具有“通風、採光、排水”的功能,使外觀看似封閉的宅院變得通暢明亮,清爽宜人。我不禁問了一句,這要是在大雨天雨水水多了不就溢出來了嗎?

院裡的老人告訴我們,古人非常的聰明,周家大院是依山勢遞級而建造的,在天井的四角挖了明、暗排水溝,讓雨水順著地勢流到前面的賢水河裡去,再在四周鋪設方形青磚,保證大院是既清爽而又不潮溼。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真的是不禁感嘆:古代建築與現代建築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宗氏祠堂

​子巖府的正堂屋是周家大院的宗氏祠堂,裡面設置木質神龕,供奉著列祖列宗的牌位,其中有一幅非常有名的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意思簡明扼要,就是告訴周家族人:做人要做一等人,在朝廷要忠於皇上,在家要孝順父母;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便是積累知識和勤於耕種。作為周家人,無論男女老少,那都是要讀書識字的,這是周家的好家訓。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聽老人說,大院裡的人都抱著“興門第不如興學第,振書聲然後振家業”的理念,走讀書做官之路,從書聲永振之途。再窮也得送小孩子讀書,周家大院尚存的兩座私塾就是最好的明證!的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周家大院的長輩從小就告訴自家孩子要把書讀好、要把田種好。一度被視為安天下產業的農業被周家大院當成人人應從事的本業,對經商發財做生意大院只是當成農業以外的副業。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在周家大院的院落訪古,學到不少建築方面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濂溪遺風做為周家大院的傳家至寶,周敦頤的思想和他為官為人的人格、品德、情操在周家大院代代子孫中影響深遠、巨大。周敦頤的濂溪遺風也成為周家大院人們精神的道德內核。周家大院在很大程度上沿襲著這道德內核而成就一代代頂天立地的“中國脊樑式”的風雲人物,他們或以文雄,或以政顯。他們當中明代尚書周希聖、中漢文豪周圭、晚清重臣周崇傅是最傑出的代表。就是在家耕作的周家大院裡的人骨子裡也透著一種浩然正氣和忠義之態。他們愛國愛家,以大局為重;他們孝順父母,友睦鄉鄰,扶危救困,養老愛孤;他們誠信忠厚,以禮待人,他們的言行舉止無不為人稱道。

接著老人帶我們去周家大院裡最晚建成的院子四大家院。

好奇的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叫四大家院呢?有什麼特別之處嗎?隨我來一一解密:

【規模最大,兼具防衛功能】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四大家院東西向開門

​“四大家院”是周家大院最晚建成的院子,它是由四兄弟合建的,在大院院落裡規模最大,因此被稱為“四大家院”。周家大院其他院子大門都是朝正北方開的,唯有這四大家院的大門是朝東西兩邊開。為什麼呢?標新立異?NO,這四兄弟才沒有那麼潮呢!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那是因為:這座院子它建於清末民初,當時的時局非常地動盪,為了觀察外面的形勢和保衛家園,四兄弟就故意設計成門朝東西兩邊開,中間留出來建“炮樓”!炮樓上還設有槍眼,便於觀察與射擊用的。東西兩側的門也都包了厚厚的鐵皮,兩邊的地面上,還各有個撐門石,目的就是為了加強防禦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前庭坪

​在四大家院的前庭坪地面上選用棕、白兩色鵝卵石鋪就了兩幅圖,一幅為“蝶舞圖”,一幅為“鯉魚跳龍門”。這個道理應該就簡單多了,因為這四兄弟都是經商的,他們這樣鋪設,就是希望後代有人出人頭地,在朝為官吧。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我們去的時候四大家院還貼有“百年伴侶,千秋良緣”的喜慶對聯,我們也沾沾喜氣。四大家院是清代的建築,開始注重裝飾裝璜,用色也不再只是用明代黑、青、灰莊嚴、樸素的暗色調,開始使用彩繪等明麗色調。那麼,四大家院的又一大特色就浮出水面了,那就是——

【雕花精緻,栩栩如生】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四大家院的雕花門窗,內容豐富,形象逼真,雕花門窗上就雕刻有玉兔、鴛鴦、蓮花、竹鼠、喜鵲等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窗戶上的每一個“關節”都精雕細刻出花卉動物以及故事,這是要何等的功力和耐心!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瞧,連鼠、兔和喜鵲的羽毛都一筆筆地細緻地雕了出來。可見,當年的工匠手藝是非常了得的。

四大家院還有一大亮點很值得看看,就是——

【小姐繡樓】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小姐的繡樓構造獨特,又十分講究:上下兩層,均為三開間,其中,一樓的中間為堂屋,兩邊為廂房,是服侍小姐日常生活的丫環和老媽子居住的。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小姐繡樓

​二樓鄰板梯的那間,是小姐的貼身丫環居住,與之相隔的北面,前間為梳妝間,後間為小姐的臥室,中間的堂屋,則是小姐學習琴棋書畫的活動地。說到這裡,不禁又要好奇問一句:都說古代小姐的繡樓一般在家府的最裡間,為什麼四大家院的這座小姐繡樓反而最靠外呢?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那是因為:清末民初時,社會已經有所開放了,女子可以像男子一樣進入到學堂學習,而隔牆就是周氏家族的私塾學堂,崇尚耕讀、重視教育的周家人將小姐繡樓建立在此,想必就是為了讓小姐從側門出入學堂更方便罷了。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現在,我們透過四大家院的炮樓觀察孔,看到的不再是動盪和戰爭,而是和睦溫馨的家院。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這裡山水相映、綠意盎然。村前水渠邊悠閒的走過一群鴨......和諧的樂章!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聖潔蓮花

​周家大院的子孫個個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聖潔蓮花,只做君子,不做小人。相信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能像蓮花一樣開出美麗的花朵,散發出濃郁的清香,給社會增添無窮韻味和無暇的美麗!

600年血脈傳承的民間故宮

周家大院建築規模龐大,氣勢宏闊,建築裝飾藝術博大精深

,體現了“品類全、數量多、質地精、形態美、寓意深”的鮮明特點,為國內罕見,也是觸摸崇德尚理家風鄉俗的難得之地。儘管冒著37°C的高溫前往,還是覺得很值得。(溫馨提示:周家大院無門票,免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