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產業興衰錄:聊聊日本歐洲存儲巨頭走向窮途末日的往事

眼前 DRAM 產業經歷超過兩年平靜無波的榮景,今年開始有供需走弱的趨勢,然反映在價格上卻是很溫和的下跌走勢,對比該產業還未整合成三大供應商之前,過往 DRAM 供需一但鬆動,價格跌起來的“狠勁”,可是會讓許多人一夕破產。

10 年前的 DRAM 產業版圖仍是戰國時期,全球 DRAM 供應商近 10 家,每一家都拼命借錢蓋廠擴充產能,然供需反轉之際,價格有如自由落體般直速下降,歐洲最後一家 DRAM 供應商奇夢達(Qimonda) 在 2009 年宣告破產退出市場。

不到三年,“接棒”倒閉的是日本最後一家 DRAM 供應商爾必達 (Elpida),在 2012 年從“假破產”最後搞成“真倒閉”,種下今日全球 DRAM 產業整合成三大廠寡佔市場的遠因。

2009 年一月底,歐洲唯一的ㄏ應商奇夢達宣告紓困計劃正式破局,向當地法院宣告破產,震撼當時全球半導體市場。

當時奇夢達在臺灣的合作伙伴是南亞科技,以及合資公司華亞科技,兩家公司都差一點發生技術來源斷炊的慘況,最後,南亞科和華亞科轉向與美系存儲大廠美光合作,獲得授權後才把技術銜接上來。

奇夢達倒閉之後,DRAM 價格在短期間略有起色,但終究抵不過根深蒂固的嚴重供給過剩問題。很快地,2012 年 DRAM 界的“死神”找上了爾必達,爾必達在 2012 年 3 月突如其來的“宣佈破產”,嚇壞所有的供應商和客戶,但當時爾必達其實是“假破產”,最後卻弄巧成拙搞成“真倒閉”,再也無法挽回。

當時的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仍在與日本銀行團做財務協商,但他決定下一著險棋,就是以破產的手段來逼銀行團買單繼續展延債務。

他打的主義是,當時的爾必達是日本唯一僅存的 DRAM 存儲大廠,具有舉足輕重的國家戰略地位。但坂本幸雄失算了,銀行團最後沒有妥協,放任爾必達倒閉,就這樣日本唯一的 DRAM 存儲大廠正式走入歷史。

DRAM產業興衰錄:聊聊日本歐洲存儲巨頭走向窮途末日的往事

當時爾必達的合作代工夥伴是臺灣的力晶和茂德,最後力晶選擇下市,退出存儲產業轉型成為晶圓代工廠,而茂德則是徹底宣告破產。

打從奇夢達、爾必達破產倒閉後,全球一共減少了四家供應商,加上後來美光收購的華亞科技,實際上是減少五家 DRAM 供應商,在汰弱留強後,全球產業進入劇烈的史上大整合,剩下三家真正擁有技術的大廠分別為三星、SK 海力士、美光。

整合後的 DRAM 產業變得十分健康,即使有價格波動,比起以前 DRAM 價格一天就能崩跌 30 %,現在頂多一季跌 5 %~ 10 %,兩者相比,明顯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未來 DRAM 產業是否一直維持供需健康走下去?這問題的答案,就在中國廠商身上。因為,國內兩家 DRAM 陣營福建晉華、合肥長鑫都在自研 DRAM 技術,分別在晉江和合肥蓋龐大產能,未來若研發成功投產,為了拿下全球市佔率,一定會以加速擴產的方式達到目的,隨著產能陸續開出,可以預見的是,屆時中國存儲廠商的動作將會是全球 DRAM 供需巨大變化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