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網上有一個段子:怎麼看出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當你看到夕陽餘暉,你的腦海浮現的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臥槽,好多鳥,真他媽好看!”

這就是文化底蘊的差距,一開口就知道

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說到文化底蘊,不得不提《詩詞大會》的主持人董卿,深厚的文學底蘊,讓人歎服。

有人曾經採訪董卿,最喜歡看什麼書。董卿說:“中國唐詩宋詞,太美了,簡簡單單幾句話,卻能讓世人找到共鳴”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不讀書的人輸掉的就是這種骨子裡流露的氣質。

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一提起讀書,很多人不免又拿小學畢業最後發財致富的觀點,大談讀書無用論。

把讀書功利化,本身就是一種膚淺的理解,讀書跟發財不能劃上等號,其實,你們忘記了一個詞語,這個詞語叫做比例。而那些佔極小比例的沒讀書就成功的人,那是他們自身具備了成功的一些素質,而你們是否具備呢?

記得《歡樂頌》裡,曲筱綃受趙醫生的影響,慢慢愛上閱讀,躺在趙醫生的懷裡,說這樣的一句話:我以前以為快樂是很多人一起鬧騰,沒想到安安靜靜的讀一本書,平平靜靜原來這麼快樂。

真正熱愛讀書的人他們內心平和,從來不炫耀什麼,外人覺得他們孤獨,其實他們精神很強大。

而不讀書的人,你輸掉的是一顆平靜之心。

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提起閱讀讓人內心平靜強大,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一個是白巖松,一個是羅永浩。

這兩人都是在人生低谷的時候,閉門啃了幾年的書,積累了豐富的人生厚度。

白巖松曾在一次主題為“閱讀才有詩和遠方”的演講中提到:

如果沒有18歲,詩歌讓我知道了自己,該說什麼樣的話語,如果沒有18歲,三毛用她與愛情一系列的書籍,告訴了我們遠方在哪裡,我覺得抵抗不住飢餓。

他曾經說過:讀書久了,你就會信一些東西,會有了一顆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你就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我可以去做,知道什麼是不好的,不可逾越。

在閱讀之中,你會找到你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羅永浩高中肄業,閒在家埋頭苦讀幾年雜書,進入新東方當老師之前,就靠著那些人物勵志書籍,撐過了那段拼命背單詞,拼命攻下英語的孤獨歲月。

書籍之於精神,就好比糧食至於軀體,都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營養。

而不讀書的人,在精神上缺少一種能量和力量,隨著閱歷的增加,有一天你會幡然醒悟,缺少這種力量,讓你後半生後勁不足。

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伏爾泰說: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讀書讀得多,可以讓一個人看清一個世界,看清哪個是好人,看清哪個是壞人。讀書會讓一個人的思想變得不再古板,讓一個人不再固執地面對一切事物。

上帝是公平的,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可增加生命的寬度和高度,讀書便是最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