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坊間熱炒的高溢價,盤點大連土地市場七年成長史

“五一”前後,住建部就房地產調控問題約談了包括大連在內的12個城市,要求對房價潛在上漲因素進行遏制。有消息稱,大連上週臨時叫停“大橡塑”地塊出讓的舉措或與此相關,目的在於避免出現土地市場過熱的情況。

但土地話題的熱度,在大連從未消散。對此,《房探零零七》欄目客座嘉賓、大連新峰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李雲龍,結合近年來的土拍數據,對大連土地市場進行了權威分析。

一、根據近年來的住宅用地出讓成交數據,分析一下大連土地市場的現狀和政策。

說實話,近三年我們的土地成交量並不多,基本上出讓的土地都會成交,成交率在95%以上。

去年一年,大連市內五區成交的居住用地共13宗,建築面積為172萬㎡,同比下降了40%,成交的樓面價為5043元/㎡,同比增長了41%。對於開發商而言,想買地解渴,地還不便宜,你花同樣的錢,在過去能買一桶礦泉水,現在也就只能買一瓶礦泉水,差異還是很大的。

拋開坊間熱炒的高溢價,盤點大連土地市場七年成長史

我們大連目前還沒有介入相關的土地調控,比較寬鬆,畢竟城市在北部區還有很多土地需要平整,需要拿出來賣,來建設美好大連。但市中心或者說中心成熟區域,地稀價高,未來不排除有調控的可能。

二、很多樓盤在宣傳的時候,往往會突出大連城市中心土地的稀缺性。就新峰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大連市內五區的住宅用地算不算緊張?大連住宅用地出讓的趨勢是怎樣的?

給大家帶來一些猛料,數據量可能比較大,但絕對能看懂。

拋開坊間熱炒的高溢價,盤點大連土地市場七年成長史

先說這個成交宗數,這幾年西崗區可以說是基本沒有地成交,就2014年成交了一個烈士公園邊上的地,後來還被保利收購了,項目名叫保利熙悅;剩下的大都分佈在中山區,中山區2014年以前成交主力都放在東港,2016年放在瞭解放路和中南路,山海兩側是土地的機會點;高新園區零零散散,沒有太大規模;規模最大的就是甘井子區,是供應的核心。

拋開坊間熱炒的高溢價,盤點大連土地市場七年成長史

再來看規模,就是土地的建築面積。

中山區可以算是中心城區之內規模最大的了,畢竟2012年到2013年有東港的大面積供地。但隨後,不論是中山區也好,沙河口區也好,規模直線下滑,基本徘徊在個位數。一個項目,如果建築面積太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它的舒適度和可塑性。這些中心城區的地塊,要麼是有配套建設,要麼是容積率過高或過低,要麼就是有租賃配建,開發起來會有一些難度。

而甘井子區,地大物博,近幾年成交的土地平均容積率在2.5以下,舒適性比較不錯,項目的可塑性更高,開發商對於這樣的土地也比較感興趣。為什麼像華潤·二十四城這樣的大社區項目會很受歡迎?因為它地塊大,所以才能建出那麼大的示範區,如果你就只有兩三萬平的土地,你又怎麼會捨得建如此大的示範區呢?

拋開坊間熱炒的高溢價,盤點大連土地市場七年成長史

再來看一下價格,中心城區樓面價多數觸碰萬元,大家過去看中山區可能很平穩,但擱到現在真的不好說。5月15日成交的是一宗綜合型用地,並非單純的住宅,所以樓面價格不算太高,但也是6000多,拋掉商業、辦公和租賃,剩下的那部分公寓價格也是比較高的。

價格最突出的兩個區域是沙河口區和高新園區,去年都破萬了。說明一下,2013年沙河口區樓面價1032元/㎡,是因為有棚戶區改造用地。2016年高新園區單價低是當時成交了2宗英歌石三寰農場的土地,據說現在門票都100多塊,裡邊有很大一片草坪,做的不錯,未來可能會有住宅群。

甘井子區價格就不是很浮躁了,相對增長比較勻速,最新價格4569元/㎡,這樣的低單價其實同比去年也增長了42%。2016年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25%。隨著片區板塊的不同,也會進行價格上的浮動。

最後看一下2018年土地供應計劃,顯而易見,光甘井子區自己就佔了一半還多,所以不用我多說,未來的供應主力一定是甘井子區了。

三、通過近幾年的土拍情況,我們發現全國品牌房企在大連拍地的熱情特別高。那麼,品牌房企為什麼青睞大連?銷售額是否可觀?

作為消費者,我是傾向於品牌的。我們的日常消費都會信賴品牌,所以在買房子這方面,品牌更值得信賴,畢竟這是一次善待一生的買賣。

粗略統計,大連目前全國知名房企的數量在20家以上,這是已經有項目的,並且賣的不錯的房企,還有一些勢頭強勁的開發商也在觀望我們大連,比如說陽光城,近一年突然躍入大家的視野。今年1-4月大連前十房企的銷售額市場佔比達到了37%,與去年相比相差不大。去年全年,前十房企的銷售額也在40%左右。品牌項目銷售量很可觀,這樣的數字給了品牌房企信心,因為品牌在市場的佔有率很高。

另外,單從財力和趨勢方面來考慮,本土開發商不會佔有太多優勢,很多大型房企會收併購這些本土企業,並在土拍上顯示雄厚的實力。從大的方面來說,大連畢竟是東北三省經濟最為突出的城市,發展機會很多,城市北移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些都是開發商可以預見的。

拋開坊間熱炒的高溢價,盤點大連土地市場七年成長史

在飛機上俯瞰大連體育新城

四、我們知道,像龍湖、億達、萬科等房企,除了在招拍掛市場發力之外,也比較重視二級市場。八卦一下,大連今年有哪些“二手地”可能會出讓?

在聊 “二手地” 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一手地”。所謂 “一手地” 就是國家直接出讓土地使用權,然後由競得人摘取的土地。

“二手地” 則是這些競得人競得土地後轉讓給別人,比較簡單易懂。但我們交易的都是土地的使用權,和美國不一樣,美國只要買到了土地可以代代相傳。

再說回大連的居住用地。據我們統計,從2002年到現在,成交土地的建築面積約6741萬㎡,而近五年住宅銷售面積均值約在351萬㎡。住宅的銷售面積,也就是我們造出房子的面積。我們用6741除以351,得出一個初步結論,就是這些土地可能需要去化19年。今年是2018年,我們已經用掉了16年,也就是還剩3年的量。這樣看來,我們的 “二手地” 資源其實並不多。

我們做過一個粗略的統計,大連市內五區,整宗土地均為上市的建築面積約為638萬㎡,這個數字可能只夠我們一年賣的,況且這些地有很多都未動工,真實的土地存量真的不多。

大連的 “二手地” 有哪些要出讓我還真不好說,但我可以說幾塊二手地的分佈。

中山區東港 “二手地” 眾多,前不久萬科就買了一宗,這也是萬科首次進入東港,動作挺迅速的,連圍擋都換上了。

15路明澤街終點站,清水灣對面,金碧輝煌串吧隔壁,是2006年的一塊“二手地”,至今沒開發。

甘井子區多數都是土地儲備,別看甘井子區大,但是 “二手地” 真的不多,尤其是革鎮堡、泉水、大連灣、辛寨子一帶。說到辛寨子,我記得新星艾維尼小城東邊有一片圍起來的區域,打著新星奧特萊斯的廣告,那宗地放在那兒也有年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