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爲什麼有這麼多路通向羅馬,因爲義大利的地形

田夫子/文

歐洲有句俗語叫作:條條大路通羅馬,現在也為中國人民所常用,意思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差不多。勉勵大家只有努力,無論做什麼行業,總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那麼這句俗語是怎麼出現的,真的有這麼多路通向羅馬嗎?答案是,沒錯。意大利真的有無數的大路從羅馬出發,或者通向羅馬,這是當時的意大利的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而這個是由意大利的地理和政治結構所決定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為什麼有這麼多路通向羅馬,因為意大利的地形


早在公元前300年,羅馬就把整個意大利半島納入了自己的統治之下,最終建立了龐大的羅馬帝國。但是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疆域的不斷擴大,能不能對征服的疆域實行有效統治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當時的羅馬帝國需要的是建立一箇中央集權制的國家,但是意大利的地形條件對此形成了很大的阻礙,意大利北高南低,一部分毗鄰大海,一部分是內陸高原,地理條件差距巨大,因為地理條件導致形成了風格各異的城邦與民族。意大利南部以希臘移民為主,是名副其實的海洋民族,北部則與海洋少有聯繫,在丘陵和山區有著牧人部落,在低地則有著農業民族,他們之間差別巨大。

條條大路通羅馬:為什麼有這麼多路通向羅馬,因為意大利的地形


要將這些完全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和城邦進行有效統治,形成一個國家,其難度可想而知。於是一個轟轟烈烈的造路運動開始了,從羅馬出發通往各個城邦的大路一條條的被建造。

這些道路的修建有連個好處,一是加強了羅馬與各個城邦之間的聯繫,縮短了兩者之間的運輸時間,方便羅馬快速到達各城邦,從而有效的鞏固了羅馬帝國的統治,試想一個城邦如果造反,羅馬大軍三個月到達,和十天達到平叛,那麼結果是大大不一樣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為什麼有這麼多路通向羅馬,因為意大利的地形


第二是,通過道路的修建使得各城邦之間的貿易和運力大大加強了。羅馬人發現人和牲畜在平坦的道路要比起伏而鬆軟的道路上行動便利的多,而且在平坦堅實的地面上能更好的使用車輪,而用車輪後牲畜的通過拉車的運載量要遠遠超過使用牲畜駝載的運載量,城邦之間的貿易運輸量大大的提高而運輸時間則大大節省,通過互相之間的貿易交流,能夠促進彼此的依存,這對形成一個統一的集權統治好處不言而喻。正是因為,羅馬隊道路的重視,所以才形成了這個俗語:條條大路通羅馬。甚至在當時的羅馬還產生了世界第一條屬於個人的道路,這個人就是阿庇烏斯.克勞狄,而這條道路就是今天的阿庇亞大道。

大家可能會想,既然這個多道路,為什麼俗語是條條道路通羅馬,而不是其他城邦呢,那是因為羅馬帝國怕各城邦之間相互串聯,不利於自己的統治,修建道路的時候只修了羅馬到各城邦之間的道路,而各城邦之間的道路則沒有修建,這也就導致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不通往其他城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