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後被抄家,17年不許下葬

田夫子/文

北洋提督丁汝昌可謂是一個悲劇英雄,在甲午海戰,奮勇作戰,傷重不退,展現了極高的軍人素質。當時,丁汝昌腿都被摔斷了,口吐黃水,丁汝昌忍受劇痛,坐在甲板上的過道之側,督戰到底。無奈中國軍隊作戰失利,士兵畏敵如虎,既不肯鑿沉戰艦,堅壁清野,也不肯冒死一戰,突圍而出,反而想劫持丁汝昌一同投敵,丁汝昌被逼無奈,憤然自盡。(乃令諸將候令,同時沉船,諸將不應,汝昌複議命諸艦突圍出,亦不奉命。軍士露刃挾汝昌,汝昌入艙仰藥死)

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後被抄家,17年不許下葬


雖然作戰失利,但是並非是丁汝昌一人之責。丁汝昌奮戰於前,自盡於後,對國家可謂是鞠躬盡瘁、問心無愧了。但是當丁汝昌自盡的消息傳來,清廷政府大臣竟然都是一片問罪之聲。

高橋貞所作《徵清詩史》是記述相對完整的戰爭漢文詩集。高橋以唐代張巡、許遠死守睢陽的故事比論丁汝昌,認為丁汝昌雖殺身卻不能成仁。在《論丁汝昌》中口氣嚴厲的質問:“漫言一死救兵民,鉅艦堅臺委敵人。以我國風論士道,丁提督豈是忠臣?”

死後,清廷政府更是對丁汝昌進行問罪:下令褫職籍,沒收全部家產,還把他的棺柩加上3道銅箍捆鎖,塗上黑漆,以示戴罪,還不准他下葬,以至17年後才得以入土為安。

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後被抄家,17年不許下葬

可笑又可悲的是,雖然清廷政府認為丁汝昌是一個“罪人”,我們的敵人日本,卻將他視為英雄。

在劉公島,丁汝昌知道大勢已去,為保護他的士兵,向伊東佑亨提督修書一封:“我懇請您不要殺害士兵和人民,我願將艦隊和炮臺兵器全部交出。英國艦隊司令官會擔保我所言非虛。”伊東佑亨看過信之後當場對使者說:“不需要什麼證人,我信賴的只有丁汝昌一個。”

在得知清政府打算用一艘商用帆船運回丁汝昌的遺體,把“丁軍門”稱為“海之武者”的伊東佑亨火了。他將“康濟”號從俘虜船隻清單中刪除,令其送“丁軍門”最後一程。他問部下:“你們會讓別人用帆船運回我的遺體嗎?責任我來承擔,有死而已。”

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後被抄家,17年不許下葬

日本海軍大尉小笠原長生是這樣描繪丁汝昌的:“他是一位具有古代豪傑風度的人物……無論旅順還是平壤,皇軍所到之處,立即陷落。然而守衛在威海衛內劉公島的丁汝昌,對日本陸海軍的進攻則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竭盡全力之後,以自殺以救部下。這實在是戰則義戰,降則義降啊。”

“鎮遠”艦的美國教習馬吉芬,在黃海海戰中因傷返國,四處演講宣傳中國,被人視作神經病。1897年2月,在他尊敬的丁汝昌提督自殺後2年,馬吉芬也於悲憤中拔槍自殺。遵照他的遺囑,下葬時身著一套北洋海軍的制服,棺槨上則覆蓋著黃底青龍海軍旗。

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後被抄家,17年不許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