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火山爆發,人們吃掉了幾十萬匹馬,最後還發明了自行車

田夫子/文

中國曾經被稱為自行車王國,大街小巷,城市鄉村,自行車洪流載著人們悠然而行,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甜蜜果實。個人自行車中國保有量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甚至連共享自行車中國也是遙遙領先,據2014年自行車共享世界地圖網站調查統計,中國的共享自行車總數,是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5倍,達到了43萬輛。這個數字會讓中國人驚訝,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據《廣州日報》走訪調查,近兩年來中國各大城市投放的共享單車已經超過2000萬輛,這個數字是外國人無法想象的天文數字。

一場火山爆發,人們吃掉了幾十萬匹馬,最後還發明瞭自行車


既然自行車在中國如此普及,那你知道自行車是怎麼發明的嗎?為什麼要發明自行車?這個說來話長,要從200年前的一場火山爆發說起。

1815年4月,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猛烈爆發,高達40千米的火柱帶著灰燼噴薄而出,太陽在灰霾下接連數月都黯然無光。次年的1816年被稱作“無夏之年”,因為天氣鉅變,導致糧食大幅減產,讓人不寒而慄的饑荒悄然而至。為了填飽肚子人們不得不殺死成千上萬的馬匹來充飢果腹。

但是馬被吃了,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大家的代步工具沒有了,難道以後倒要靠走路嗎,於是發明一個新的代步工具已是迫在眉睫。

一場火山爆發,人們吃掉了幾十萬匹馬,最後還發明瞭自行車


德國的卡爾·德萊斯爵士是一位充滿奇思妙想的年輕發明家,他生活在萊茵河流域的曼海姆,那裡的災情非常嚴重。因此他們需要代步工具的願望也比別的地方更為迫切。

當時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展得如火如荼,各路發明家已經在嘗試淘汰馬匹這種昂貴而受限的交通方式。18世紀的德國曾與法國聯手設計了一些所謂“無馬之車”和“機械車廂”,它們大多是由人力驅動的踏板車,效率極低。1803年法國推出的快速公共馬車和1810年英國製造的兩輪座車,但它們實際上屬於輕型馬車,雖然遠勝於笨重的驛車,但也仍然由馬力驅動。

在各種發明紛紛湧現的背景下,卡爾·德萊斯首先在1813年改良了一部“無馬之車”,隨後又在1817年創造了一種他稱為“運行機器”的車。這部車僅容一人,乘著它可以行如疾風。它的輪子一前一後,兩輪中間有個小座位,人騎在上面兩腳著地,靠兩條腿交替向後蹬地面而前進,車身由前輪上的一根轅杆控制方向。6月12日,德萊斯騎著它從曼海姆一口氣到達施韋青根驛站,14.4公里的路程只用了不到一小時,遠比驛車快得多。這個原始版的自行車,怎麼想怎麼奇怪,其實就是一個能坐的人力車。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自行車,不能蹬只能靠腳去撥地,就是這個機器了。

一場火山爆發,人們吃掉了幾十萬匹馬,最後還發明瞭自行車


當然後來德萊斯對自己的發明進行了充分的改良和簡化,製作出一輛木質自行車,1818年4月7日,德萊斯在巴黎的盧森堡公園將它展示給在場的3000名觀眾。然而,結果令人大失所望——只有一些紈絝子弟和少數非主流的人對它一時興起,短暫的風頭在法國只持續到1820年便消散殆盡,在德國、英國和美國也只是稍稍長久了一點而已。

1861年,巴黎馬車設計師皮埃爾·米肖和他的兒子厄耐斯特回收了一部送修的德萊斯自行車。他們給這部車前輪的軸承上安裝了踏板,這樣一來不需要雙腳蹬地了。這項革新引發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場火山爆發,人們吃掉了幾十萬匹馬,最後還發明瞭自行車


1865年,這對父子在奧利維耶兄弟的資助下創辦了公司,專門製造“米肖自行車” 。

1867年的巴黎世博會上,米肖自行車大出風頭,吸引了將近1000萬人,為自行車日後的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礎。不久之後,它更名為“迅捷自行車”,再後來終於乾脆地稱為自行車。

當然,這個自行車的雛形還是十分簡陋的:木質包鐵的輪胎舒適感較差,前輪上的踏板只能算小小改進,整個車身運轉起來仍然很費力,剎車也並不十分管用……要想讓這機器更加實用,大膽創新必不可少。

一場火山爆發,人們吃掉了幾十萬匹馬,最後還發明瞭自行車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發明家們各顯神通,一方面努力滿足現有用戶的挑剔需求,另一方面也奇招百出地爭取更多新用戶。就這樣,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這個領域湧現了許多專利,進步飛速。由於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自行車走向了工業化生產,一部車的1500個零件先由流水線大規模地製造出來,再以精確的手法被拼裝組合,現代自行車終於風行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