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上市後 雲米科技未來路將如何?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間9點半,小米生態鏈公司雲米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股票代碼“VIOT”,這是繼華米科技上市半年後,小米生態鏈迎來的第二家赴美上市公司。雲米科技首日開盤價9.50美元,較9美元的發行價上漲5.56%。截至當日收盤,股價上漲0.89%,收報9.08美元,市值約為6.3億美元。今日也即上市第二日大跌8.59% 股價破發報收8.30美元,市值約為5.8億美元。


美股上市後 雲米科技未來路將如何?


營收淨利連番增長

作為小米生態鏈的重要一環,以淨水器起步的雲米科技成立於2014年5月,總部位於廣東佛山市順德區,算起來至今僅有4年光景,其主要方向是將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家用電器,主要產品包括小米淨水器、雲米超能淨水器、雲米超能濾水壺、小米TDS檢測筆等產品。

2016年起,雲米科技開始將目光從小家電領域轉向全屋家電,並快速展開佈局,相繼推出了洗碗機、抽油煙機、燃氣灶、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一系列產品,聲稱要打造全屋互聯網家電。根據此前小米港交所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Q1,小米旗下生態鏈企業(包括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費產品)數量已達到90多家。

根據公開消息,2014年7月,雲米科技獲得小米的天使輪投資,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2015年1月,雲米科技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順為資本、紅杉資本和晨興資本、及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數額為數千萬人民幣。雲米科技招股書顯示,2017年雲米科技的淨營收為8.73億元,同比2016年的3.12億元增長179.4%。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半年時間裡,雲米科技淨營收為10.4億元,與2017年同期的2.706億元相比增長284.4%;同時,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報告期內,雲米科技的淨利潤分別為1625.9萬元、9324萬元及7029.1萬元,實現連續盈利,且盈利增勢迅猛。

研發佔比不斷下降

在股權架構方面,據招股書顯示,雲米創始人兼CEO陳小平持股數為7163.64萬股,佔41.3%,為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為順為資本,由小米創始人雷軍和許達來共同擁有,持股比例為20.5%。第三大股東為小米旗下全資子公司Red Better Limited,持股數為3381.82萬股,持股比例為19.5%。總的來說,雷軍系一共持有云米科技40%股權,公司預計,在完成IPO後,陳小平持股將增至42.5%,而雷軍系持股將降至33%左右。

事實上,一直以來雲米科技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於小米,在2016年、2017年以及2018上半年,雲米科技向小米公司出售產品的營收分別為2.998億元、7.395億元和6.515億元,佔其同期總營收比例分別為95.9%、84.7%和62.6%,佔比逐年下降。雲米科技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品牌方面,我們歷史上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小米品牌的產品,尤其是小米品牌的智能淨水系統。我們把小米品牌的產品直接賣給小米,小米通過零售渠道把這些產品賣給消費者。近年來,我們通過新產品開發和新產品品類的引入,大力提升雲米品牌產品的銷量。”

說到新產品開發,自然離不開研發的大力投入,但有意思的是,雲米科技研發費用佔比卻一直下降。其招股書透露,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雲米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992.6萬元、6074.9萬元、4904.7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7%、4.7%。

而與研發費用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銷售費用卻在直線攀升。招股書顯示,公司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2092.9萬元、9529.6萬元、14658.9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7%、10.9%、14.1%。這樣的雲米科技難免讓人疑慮其只是在給消費者虛講故事,打所謂的“營銷牌”。這與雲米科技宣稱“專注於智能家電研發、製造、銷售的全屋互聯網家電企業”的定位似乎也有所出入。

創新不足 雲米的家電之路前景堪憂

從淨水器在行業內嶄露頭角,到如今大規模涉足大家電領域,研發力無法跟上的情況下,雲米科技一直企圖以性價比推動其諸多智能家電產品在市場上的推廣普及,這也是小米系的一貫套路模式,但成效似乎並不明顯。缺乏品牌影響力與渠道優勢,沒有用戶信任做基礎也沒有創新突出的差異化產品,僅靠低價開路,雲米科技顯然很難在家電尤其大家電市場打開局面。

更何況自從雲米科技的產品推出以來,業內就不斷傳出質疑其產品模仿和抄襲的聲音:雲米冰箱與海爾等家電巨頭的產品相似度較高,雲米吸油煙機、燃氣灶具等產品又與方太等廚電巨頭的產品較為相似;更為尷尬的是,今年3月份雲米洗碗機因被曝出涉嫌侵犯美的包括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在內的多項專利,被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現場執法拆機下架。

另一方面,招股書顯示,雲米科技2016年經營現金流為1549萬元,與1625萬元的淨利潤基本持平;2017年雲米科技經營現金流為1.239億元,高於9324萬元的淨利潤,屬於比較理想狀況。但到了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7029萬元的情況下, 其經營現金流卻為淨流出,淨利潤現金流從133%下跌到-25%。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雲米科技在經營範圍沒有出現重大調整的情況下發生淨利潤現金含量斷崖式下跌,意味著雲米科技可能從一家賺錢的公司變成一家燒錢的公司,自身造血能力嚴重退化,若不上市,則其公司運轉會遭遇很大的挑戰。為此,也有人說雲米科技赴美IPO實是無奈之舉,為藉助上市的融資從根本上擺脫對小米的依賴。

陳小平說,“上市是雲米重要的里程碑,希望藉此提升雲米品牌,成為全屋互聯網家電的開創者;其次,將藉此開發更多產品、更多家庭互聯網解決方案,重新定義智能生活。”如今,家電行業已然是一片紅海,高成長期已過,想象空間有限,今年受大環境影響更是進入新一輪寒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論大家電還是廚電、小家電,寡頭主導也已成型。上市後的雲米科技能否在小米眾多生態鏈企業的激烈拼殺中不斷突破、活出自己的精彩還不得而知,但在“紅海”市場的家電行業中,雲米科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