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定窯醬白釉鴨葉紋雙耳敞口瓶》珍賞

窯,北宋(公元960—1127年)名窯之一,以產白瓷為主,亦有其它釉色品種。而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存續時間與北宋有重疊。金滅北宋後,整個北方為金統治,因此,定窯作為其時北方的主要而又著名的窯口,不可能隨著北宋政權的滅亡而停止生產。根據很多考古發掘及其研究表明,金代統治時期,定窯仍然生產了大量的瓷器。只是長期以來,由於受重宋輕金的歷史觀影響,金代時期生產的定窯瓷器往往被忽視,不少品種要麼歸入北宋,要麼乾脆視而不見,史來瓷家也論述較少,即所謂“偏宋輕金”。

因此,關於金代是否有定窯瓷器產

金代《定窯醬白釉鴨葉紋雙耳敞口瓶》珍賞

品,已經不需要討論,其研究辨識重點在於金代定窯瓷器在基本保留定窯瓷器典型特徵的基礎上,其發展以及某些個性特徵。事實上,金代定窯瓷器一樣的燦爛輝煌,其在北宋定窯的基礎上,無論是器形還是釉色的使用都有發展,其中尤其是釉色使用,紋飾花樣及其製法更加豐富。

定窯在唐代時就已是著名瓷場,專燒白釉、黃釉瓷,到宋代發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燒製白瓷,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白地褐花等品種。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為粉定,亦稱白定。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紫色者為紫定;黑色如漆的為黑定,紅色者為紅定珍稀傳世極少。

金代《定窯醬白釉鴨葉紋雙耳敞口瓶》珍賞

愚博客之前,曾經展賞過幾件宋金時期,或者說就是金代定窯瓷器,其多為雙色釉,紋飾更為多樣化,製法有印花和印刻等。有些釉色,如紅釉的使用,可以說是金代定窯所獨創。故,今日賞瓷,再將愚帳中所藏一件具有更為鮮明的金代風格的定窯瓷器擇出,拍照亮相,發於博客公展,再睹金代定窯瓷器的華麗風采。

首賞器形。可見本品鼓腹,長頸,雙方耳,敞花口(盞口),乃瓶之造型。其造型飽滿,規矩莊重,通高為28釐米,中等大小器形。這裡,我們可以從方耳尤其是敞花盞口看出,其在北宋定窯器中鮮見,而正是具有金代器形風格特徵。

一件定窯白地牡丹紋梅瓶,海外拍賣估價600Z-800Z港幣。1998年香港拍賣了一個直徑20釐米的定窯刻蓮花紋葵口盤,估價38-42萬,成交價548000港幣。而相似的定窯盤,在國內最多也就幾萬元。

金代《定窯醬白釉鴨葉紋雙耳敞口瓶》珍賞

復賞其釉彩紋飾。一眼可見,本瓶有醬釉和白釉雙色釉燒製而成,其中白釉為地,醬釉為印花紋飾釉色。其紋飾主要為瓶肩部樹葉紋環繞,鼓腹中間,為鴨紋加花紋,也似鴨口中吐出水紋,其描繪風格簡練,形態生動自然,毫無呆板之感。而再觀其底部,可見白胎,胎質緻密細膩,刷有白釉和醬釉點染,乃定窯典型的底部製法,據此可斷其定窯產品,無需再為疑問。再觀釉色。可見施有勻稱,釉可略見橘皮之狀,釉色包漿瑩潤,光澤溫和滋潤。

無需贅述,簡而言之,本“醬白雙釉鴨葉紋敞花口瓶”,具有鮮明的金代定窯特徵,老氣鮮明,可謂開門見山,毋容置疑。時至今日,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此瓶尚未見覆品,其獨特的紋飾風格,完整飽滿獨特的器形,不僅凸顯宋金時期定窯的典型風貌,而且也凸顯了金代定窯的個性風範,極具藝術與收藏價值,當為難得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