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7萬人燒燙傷 如何提前做「功課」?

“在中國每年有2600萬人發生不同程度的燒燙傷,每天大約就是7萬人,這其中30%以上是兒童。0~5歲的兒童燙傷佔燒傷兒童的70%左右,家長的疏忽大意和預防安全意識差是主要原因。燒傷兒童中,49%出現殘疾、8%是終身殘疾,而這樣的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秘書長繆瑞蘭,在9月3日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與京萬紅聯合發起的“京萬紅關愛兒童 遠離燙傷”公益項目上介紹,“全民預防燒燙傷教育工程”,旨在做好燒燙傷的前端,讓前置的教育與幫扶發揮作用,告別亡羊補牢,遠離燒燙傷。

值得關注的“痛”

8月30日,餘杭晨報報道了區急救中心發生的燙傷事故:被燙傷的孩子是17個月大的女孩,事發時,家裡剛煮好的銀耳湯放在廚房桌子上,孩子走到廚房玩耍,不慎打翻了湯碗,被滾燙的銀耳湯從頭澆下,臉和身子被大面積燙傷。

如此的燒燙傷在孩子群體中時有發生。事實上,我國每年2600萬的燒燙傷患者中,0~5歲的兒童燙傷佔燒傷兒童的70%左右,燒傷兒童中,49%出現殘疾、8%是終身殘疾。燒燙傷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身體的疼痛,還有心理的創傷。

中國工程院院士黎鰲曾做過一個普查,推算中國有0.5%~1%的人口要被燒傷,其中孩子佔39.2%,超過三分之一。嚴重的燒傷帶來的不僅是住院的這段期間,往往都是影響終身。統計數據顯示,燒傷會導致42%的畸形發生率,平均每個燒傷住院病人有三個關節發生畸形,發生功能障的時間早到在出院以前就發生了,有的還在BICU中毒燒傷患者已經發生功能障礙。

燒傷的傷害會到什麼程度?它和闌尾炎、脊椎橫斷、下肢截癱完全不一樣。下肢截癱之後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能成家。很多孩子沒有傷到臉,但燒到了手,手放到開水裡面後功能也幾乎喪失。不能洗澡;不能吃飯,因為端不起碗;身體不能彎曲,不能下蹲,不能上廁所,很多問題會伴隨他們一生。

與此同時,一旦發生燒燙傷,不僅對患者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也會給整個家庭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包括應激反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劉正奎教授的《燒燙傷心裡狀況調研報道》顯示,燒燙傷發生後會造成持續強烈的應激反應,主要包括:受傷過程中帶來的,要面對死亡的恐懼感;治療過程中,作為個體的一種緊張和高壓力;以及康復過程中的長期慢性應激反應。

研究顯示,燒燙傷患者中重度或者嚴重抑鬱狀況的佔到25.8%,重度焦慮症狀佔39%,接近40%,而且處於高應激狀況的也特別高。劉正奎教授還講到替代性創傷,他舉例:在汶川地震時,當你看到小孩子的手裡還握著筆,被埋在廢墟里,你心裡會忍不住難過,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替代性創傷。長期去看會給周圍的人帶來這樣的創傷反應,所以患者家屬中重度或嚴重抑鬱症狀佔29.8%,嚴重焦慮症狀的佔38.7%,出現嚴重應激症狀的佔28.2%,比例都很高。

可以提前的“功課”

從發達國家或地區來看,預防教育可以讓燒傷顯著降低,根據聯合國健康組織發表的挪威實行“兒童燙傷預防教育”前後的調查結果發現,普及教育7年後,挪威寶寶燙傷率減少至一半以上。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燒傷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會分會主任委員吳軍教授曾表示,我國的燒傷防治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是燒傷預防知識普及不夠,很多家長們在遇到燙傷之後的處理是用“土法”,使燒傷病情陷入更加不好的境地;其次是燒傷康復不夠,據統計我國只有13萬到17萬的康復治療師,而且患者自身的康復理念也不夠;最後是經濟壓力,燒燙傷的治療人均花費在100萬左右,對患者以及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正如吳軍教授所說“燒傷是一個窮病”。

如果加強預防教育,加強社會公益組織的力量,會在預防和康復上有很大提升。與此同時,劉正奎教授也表明,社會支持感高的患者,抑鬱、焦慮等症狀也會減少。

今年國家衛健委有一個健康扶貧的項目,在湖南新田縣支持一個燒燙傷的兒童。“當時在新田縣見到那個孩子,迫切感受到燒燙傷急救知識的重要性,如果能早點處理,能有一點簡單的燒燙傷知識,也不會讓一個6歲的孩子變成那樣。”劉正奎教授如是說。

因此,他提出五點建議:第一,提高針對燒燙傷人群的醫療保障,特別是燒燙傷兒童家庭;第二,發揮社會力量在燒燙傷人群救助的作用,從醫療救助到社會支持,關注燒燙傷人群以及家屬的心理健康,因為燒燙傷的影響是長期性的,大部分人都是終身要伴隨燒燙傷所帶來的影響;第三,增強燒燙傷急救和康復常識的宣傳教育;第四,注重燒燙傷人群的早期醫療和心理救助;第五,提升燒燙傷人群的社會支持。

正在發生的“行動”

正是看到燒燙傷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傷害以及普及教育的重要性,知名演員胡亞捷和瘢痕治療專家孫便友共同發起了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旨在開展預防燒燙傷科普宣教,實現“少一個,再少一個燒燙傷者;多一個,再多一個幸福家庭”的目標。

據瞭解,全民預防燒燙傷教育工程堅持“以兒童為中心”的原則,設計孩子能聽得懂、學得會的科普宣教內容,讓健康安全教育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其中,作為該公益項目科普成果之一的“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已取得良好效果,並榮獲2017年獲“益童夢想—優秀兒童公益項目評選一等獎”。

“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從兒童視角出發,設計了“燙燙小怪獸”卡通形象,將科普知識搭載在“燙燙小怪獸”人物形象上,提高了兒童對燒燙傷危險的認知能力和安全自護能力。並以此為核心,從品牌傳播、教材教具開發、公益應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預防燒燙傷科普宣教體系。

此次“京萬紅關愛兒童 遠離燙傷”公益項目將走進26個省50所鄉村學校,為孩子上一節“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的課程,課程採取寓教於樂的模式,教育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安全預防行為習慣和掌握燒燙傷急救的重要知識內容,讓孩子上好“科學預防燒燙傷”第一課。

同時,為了讓3~5歲兒童參與,此次公益項目將在北京開展5場“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友好安全體驗空間”公益活動,旨在向大眾傳播預防燒燙傷知識和急救方法,提升民眾的安全意識,倡導全民重視兒童預防燒燙傷教育,讓兒童樂於學習安全知識,與家長一起學習專業有效的燒燙傷急救措施。

“全民預防燒燙傷教育工程”的落地,以向公眾推廣普及預防燒燙傷知識和燒燙傷急救方法的途徑,填補了我國兒童預防燒燙傷科普系統化教育的空白。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正如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在5月的“全民預防燒燙傷教育工程”啟動儀式上表示:“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要把面放大一點,比如說跟教育部合作,進課堂做試點等。我國在兒童安全科普上還是起步階段,任重道遠。”

每天7萬人燒燙傷 如何提前做“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