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圈6000人失業 跨國藥企紛紛裁員爲哪般?

摘要:諾華將裁員2200名、諾和諾德裁員650名、葛蘭素史克裁員650名、武田製藥裁員450名、輝瑞裁員300名、賽諾菲裁員400名、艾爾建裁員1400名……

近期,醫藥圈的裁員浪潮不斷襲來,各大知名跨國藥企相繼被爆出裁員的消息,其中包括諾華、諾和諾德、葛蘭素史克、武田製藥、輝瑞、賽諾菲、艾爾建等。衛士藍高端獵頭表示,這些跨國藥企裁員的主要對象分別是醫藥代表、高失敗率的新藥研發部門人員、非核心業務部門人員。

“隨著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外資藥企裁員已經成為趨勢。”北京鼎臣醫藥諮詢創始人史立臣認為,外資藥企裁員主要分為三步,一是非醫藥專業人員;二是非主營產品人員;三是壓縮專業營銷隊伍,即大家常說的醫藥代表。

醫藥圈6000人失業 跨國藥企紛紛裁員為哪般?

藥企巨頭裁員動作頻頻 年初三家已初現“端倪”

別看跨國藥企在9月份的裁員“浩浩蕩蕩”,但其實2018年年初的裁員潮,也讓各大跨國藥企員工“慌得一比”。

1月3日,艾爾建宣佈裁員1400人,成為新年“第一裁”。裁員涉及公司商務團隊1000名員工,外加400個停招崗位。除裁員之外,艾爾建宣佈還將通過其他措施進一步節省開支,此措施一落實,公司的運營成本相比2017年可節省3億~4億美元。

而觸發艾爾建此次大動作的直接原因,是因2017年10月美國地區法院判決其核心產品Restasis多個專利無效。乾眼症治療產品Restasis在2016年為艾爾建貢獻了15億美元的銷售。迫於股東壓力,艾爾建不得不做出調整。

1月7日,輝瑞通過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宣佈,將停止目前所有的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新藥開發,並在未來幾個月裡將裁員300人。

而觸發輝瑞此次裁員的理由是“成本高昂、成功幾率太小”。雖然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患者人數眾多,但由於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確,針對疾病的治療開發一直是一個巨大挑戰,包括默克在內的多家藥企嘗試多以失敗告終。

此外,1月下旬,賽諾菲也開始新一輪裁員,經官方發言人Ashleigh Koss證實,賽諾菲正在裁減美國糖尿病和心血管銷售團隊的400名員工,但負責PCSK9降脂藥物Praluent的心血管團隊將不受此次裁員影響。

對此外界猜測,除了糖尿病的競爭壓力之外,賽諾菲的PCSK9藥物Praluent沒有達到商業預期是此次裁員的重要原因。Ashleigh Koss強調:“這次重組將使賽諾菲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並且專注於最近推出的業務板塊。”

在衛士藍高端獵頭看來,跨國藥企紛紛裁員不外乎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受市場和政策影響,其全球戰略調整,開始聚焦細分領域,引發裁員;二是藥企之間流行併購整合、產品線外包,冗餘人員被裁;三是節省經營成本,投入到優勢業務中去,即把錢花在刀刃上。

諾華將裁員2200名,將聚焦重點戰略,瞄準細胞與基因療法。

瑞士製藥巨頭諾華製藥日前宣佈,計劃未來四年在瑞士的巴塞爾、施泰因、洛迦諾和施韋澤哈勒共裁員2200名,約佔諾華瑞士員工總數的16.92%。此舉將波及1500名藥品生產一線員工以及約700名商業服務部門職員,此前8月份公司還對旗下眼科業務進行調整。

對於此次裁員,諾華認為,削減人員是為了專注重點戰略,與此同時自身還創造了450個新的就業機會,以配合此前曾對外公佈的細胞與基因療法生產基地籌建工程。資金的投入與抽離夾帶著諾華對醫藥行業的部署和觀察。“諾華本身就是通過併購成長的公司,未來的創新藥物發展仍將是諾華的主要增長點。”醫藥戰略諮詢機構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向健康界如是說。

諾華集團首席執行官江慕忠表示,未來諾華仍需要通過併購以進一步擴充產品研發線,包括創新藥、非專利藥、特別是生物仿製藥,以及醫療保健領域等領域。諾華為鞏固自身在新興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還進行了諸多相關戰略投資。

諾和諾德裁員650名,細分賽道在美遇冷,拓展慢性病領域。

9月18日,丹麥公司諾和諾德發佈《轉變研發方式的計劃》,將在中國和丹麥裁員400人,其中涉及30名中國研發中心人員。此外,9月28日據路透社消息,諾和諾德發言人表示,還將在美國削減約250個工作崗位。計劃裁員的員工中有100人來自該公司位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美國總部的後勤崗位,其餘的150人來自糖尿病治療支持崗位。

諾和諾德在全球有4.2萬餘名員工,主要致力於糖尿病及其他嚴重慢性疾病的創新解決方案研發。但是,近年來糖尿病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諾和諾德藥品在美國市場價格遭受打擊。諾和諾德CSO Mads Krogsgaard Thomsen表示,“對諾和諾德來說,裁員減產是必要的,這是為了確保公司具備足夠的創新研究能力,支持長期增長目標。

目前,諾和諾德正在計劃拓展在各嚴重慢性病領域的產品線,增加產品多樣性,加大對轉化生物學科及技術革新的研發投入。為優化資源配置,諾和諾德通過提升自動化及數字化能力,運用機器學習及人工智能等方式,提高研發效率。同時,公司為進行研發轉型,今年將在丹麥、美國、英國建立4個“轉型研究部門”,推動心臟代謝、幹細胞等優先治療的創新研究。

葛蘭素史克裁員650名,全球重組優化供應鏈,拓展新品研發。

9月12日,英國葛蘭素史克發言人瑪麗·安妮·萊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裁員名單將包括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和北卡羅來納州的科研三角園的各100名內勤人員,從IT人員到辦公室行政管理人員均有涉及,另外還將裁撤分散在美國50個州的450名醫藥代表。

目前,葛蘭素史克已就裁員項目向美國商務部和各州報備,裁員帶來的資金結餘將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和商業支持。以研發為基礎著稱的葛蘭素史克營業增長主要依靠新產品,此次結餘資金的轉投也是“葉落歸根”。此外,從近年統計來看,美國、日本醫藥代表數量均略有下降,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製藥公司商業模式的轉型,醫藥代表將面臨角色重塑和就業機會削減的挑戰。

據瞭解,此次裁員是葛蘭素史克最初在7月公佈的財報中披露的全球重組計劃的一部分,當時公司表示,“顯著提高集團的競爭力和效率,主要通過供應鏈優化和降低行政成本”。預計到2021年,公司重組預計將耗資20多億美元,但同期每年也將節省5億多美元。

武田製藥裁員450名,全球業務調整,加強外包聚焦三大板塊。

9月11日,武田製藥公佈關閉芝加哥地區美國總部的計劃,並將其美國業務集中在夏爾運營的波士頓地區,此舉將關閉1000個相關崗位,削減約7%的合併員工。此外武田製藥預計,收購夏爾的交易將會在2019年初完成。

日本武田製藥相關發言人介紹,武田製藥在美國範圍內的裁員是為了使自身更加聚焦在腫瘤和現代醫療保健領域。據武田製藥估計,調整後將為武田製藥每年節省1.6億美元的開支,這些開支將被用來投資加強自身研發管線。

未來,武田製藥將減少自身關注的疾病領域,推出心血管領域,將現有研發項目和研發人員轉移至外部合作伙伴,將自身研發方向集中在腫瘤科、消化內科和中樞神經系統,以及疫苗三大塊。根據規劃,武田製藥將其所有區域商業部門劃分為五個區域事業部和兩個專科事業部,後者包括腫瘤專科事業部和疫苗專科事業部,並將加大在新興市場的投入。

“大而全”轉向“細而精” 巨頭轉型或獻“饕餮大餐”

事實上,在多數醫藥界人士眼裡,未來藥企們專攻細分領域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十幾年來,醫藥企業們一直面臨著一些問題,好研究的疾病領域,新藥已經研究的較為廣泛;而癌症等較為複雜的領域,新藥的研發成果則較為緩慢和耗費成本。

讓跨國藥企感到不適的現狀是,研發成本越來越高,時間越來越長,且新藥的銷售額也不如此前。更重要的一點是,跨國藥企很多專利已經到期,而研發效率的降低,使得多數研發沒能給出太多令人滿意的成果。

業內普遍認為,十多年增長紅利過後,跨國藥企曾經“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而當市場紅利消失殆盡,跨國藥企僅靠“瘦身”是顯然不夠的,要活得更好還需不斷“強身”。

值得注意的是,跨國藥企產品線外包後,接盤俠中總是不乏中國藥企的身影。當跨國藥企通過裁員、外包等措施,聚焦細分領域發力新藥研發時,國際人才和市場佔有率必將迎來重塑,跨國藥企和中國藥企之間的格局分配也將迎來重構。

“別人非核心業務的剝離,未嘗不能成為我們的饕餮大餐。”北京時代方略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市場研究總監高巖向健康界表示,中國企業正在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醫藥行業的資源配置當中,國際巨頭的業務剝離與整合或許能給國內企業帶來機會。

從國際產業佈局來看,國內企業紛紛採取走出去戰略,但是在國外並沒有完成的研發體系,或者產品體系,靠自建團隊不切實際。“巨頭的非核心業務單元體系完備且規模價格適中,是中國企業走出去,“買船出海”的理想標的。”高巖如是說。

這種雙贏的模式,或許對中國藥企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高巖認為,“製藥巨頭原研藥的產品線還在,國內優秀企業的營銷能力便有了用武之地。”據美國醫藥諮詢機構IMS預測稱,全球市場增長潛力的重心將明顯偏向新興市場。

(本文綜編自健康界、搜狐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