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周到秦漢,我國銀器已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不可不知

在前四五千年,中國人、埃及人、希臘人及羅馬人都掌握了開採、冶煉白銀技術。其中大部分銀被用來製作貨幣或飾品。中世紀的白銀主要產自波西米亞和西班牙。文藝復興後由於西班牙銀礦的大量發現以及對外掠奪,使其稱雄於世界白銀貿易市場。隨後,美國發現了更大儲量的銀礦而打破西班牙的壟斷地位,並且使得銀銀器大量出現於人類生活之中。


從商周到秦漢,我國銀器已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不可不知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國與其他文明古國一樣,創造出了十分精美的銀製藝術品。中國最早的銀製品出現於商周。目前發現的有商代製作的最為簡單的銀飾品,實際上就是打製的銀片,但就是這一簡單的銀片,開創了中國銀器製造的先河。到西周時期,中國人已經掌握了金銀平脫技術,此工藝的做法是在某一器物上塗_上一層漆,然後將幾何形狀的銀片貼在漆面上,經過打磨後形成一一件具有明顯的銀白與其顏色形成的美麗圖案的藝術品。另外,此時曾經產生過一件驚世之作一銀馬冠,其高27.3釐米,寬29.9釐米, 該物表情生動,製作考究。它的出現說明中國銀製藝術品的正式產生。

從商周到秦漢,我國銀器已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不可不知

秋戰國時期是我國銀器製造的提高時期,從數量上可以看出當時的製作已相當多樣。山東出土過一件戰國時期的銀,上有‘’陵夫人”字樣。還曾發現一個直徑37釐米,高55釐米, 重達1705克的大銀盤。此盤為直口、平沿、折腹,底微內凹,口沿及內外腹處刻有六組龍風紋,內底還刻有3條盤龍,口沿下部刻有銘文。銀盤製作大氣、精美,成為傳世之寶。另外經考證,春秋時生產了相當數量的銀器,廣泛分佈在中國的南方各地。北方少數民族地區也有銀器大量出現,所不同的是中原和南方地區與北方少數民族製作的銀器在藝術造型、裝飾等方面有著迥然不同的風格。

從商周到秦漢,我國銀器已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不可不知

秦漢是銀器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銀器的器型十分豐富,同時在各種其他器物上也多有銀飾出現。銀不但用於製作器皿,也用於各種裝飾。秦漢時期的匠人已經掌握了鑄造、焊接、掐絲、鑲嵌、銼磨、拋光、膠粘等多種繁複工藝及加工方法。至漢代,除使用包、鑲、鍍、錯等方法外,還將銀製成銀箔和銀泥,將其與絲、漆等結合,製成色彩豔麗、富麗堂皇的器物及織品。加上使用掐絲及焊綴工藝,又可製成美麗的花瓣及精細的銀珠,致使各類器具巧奪天工、美輪美奐。

從商周到秦漢,我國銀器已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不可不知

至三國及南北朝,中國銀器數量相對減少,其原因在於戰亂不斷,銀產量減少。另方面還在於佛教開始興盛,佔用了大量白銀。這一時期雖然大件銀器減少,但銀器製作工藝仍在不斷提高。像銀畫象牙杯、銀鏤漆匣、銀錯鐵鏡、金瓶銀甕、銀鑲紅藍寶石等製品屢屢可見,雖然多以飾物為主,但工藝十分精緻。大量的金器。鑑於唐代金銀器在中國金銀器發展歷史上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因而引起國內外對於它們收藏與研究的高度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