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黃柏

從前,長安有個富商,叫王善夫,小便不通,成中滿以後,大腹便便,堅硬如石,壅塞之極,腿腳腫脹,破裂出黃水,雙睛凸出,吃不下,睡不得,苦不堪言。求李東垣治,李東垣詢問了病因和其他醫生所用之方,想起《素問》中說的,“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又云,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想此病小便癃閉,肯定是無陰而陽氣不化者。於是對病人說,你這是吃得太好了,山珍海味積熱損傷了你的腎水,導致膀胱久而乾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為嘔噦。同時給病人開了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的藥,黃檗、知母各一兩,酒洗焙碾,肉桂一錢作引子,熱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湯下,過了一會,前陰如刀刺火燒一般,尿就跟山洪暴發一般出來了,一轉眼,腫脹消散。【

溫馨提示:中藥典故僅幫助記憶】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黃柏

醫學指導——中國國際生命醫學工程院門診中醫特需專家廖佐芹教授

性味歸經:苦,寒。 歸腎、膀胱、大腸經。廖佐芹教授說,本品苦寒,清洩而燥,主入腎與膀胱經,兼入大腸經,作用偏於下焦。善清相火,退虛熱,除下焦溼熱。 藥力雖不及黃連,但以退虛熱為長。功效: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退虛熱。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黃柏

主治病證

(1)溼熱下注之帶下、淋濁、腳氣、足膝紅腫。

(2)溼熱黃疸,溼熱瀉俐,溼磨,溼瘡。

(3)熱毒瘡腫, 口舌生瘡,血熱出血。

(4)陰虛盜汗遺精,骨蒸潮熱。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黃柏

配伍

黃柏配蒼朮:黃柏苦寒,功能清熱燥溼,作用偏於下焦;蒼朮辛苦性溫,功能燥溼健脾,兼祛風溼。兩藥相合,既清熱又燥溼,且走下焦,治溼熱諸證,特別是下焦溼熱證有效。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黃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清熱燥溼解毒宜生用,清相火退虛熱宜鹽水炒用,止血宜炒炭。廖佐芹教授提醒,本品苦寒,易傷胃氣,故脾胃虛寒者忌服。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黃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