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點「膠水」,沙漠變「良田」的中國黑科技

看到一則消息“加點“膠水”,沙漠變“良田”,在網上引起熱議。有人認為它和“水變石油”一樣無稽之談,有人認為是中國的一個黑科技,造福全人類的,那麼關於這則消息是真的還是假的呢,讓我來帶大家來一起看看。

加點“膠水”,沙漠變“良田”的中國黑科技

加點“膠水”,沙漠變“良田”是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易志堅帶領研究團隊取得的成果。易志堅,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教授,長期從事力學、道路、橋樑、材料等領域科研。易志堅教授開始是作斷裂力學研究,在研究力學的時候他發現了“物質的顆粒約束決定物質的狀態”這一原理。他就產生了一種,能不能用力學原理把沙子變成土壤的想法。

沙漠和土壤的根本性質差異,是力學差異:土壤微粒之間都有作用力,能夠構成一個整體,而沙子之間是鬆散的,沒有這種力。易志堅團隊將這種力稱為萬象結合約束,簡稱ODI約束。這種約束還使得土壤有一種自調節屬性,通過改變內部顆粒排列順序進行自我形態的調節,可以讓植物根系在其內部生長,並且保水、保肥和透氣。正是土壤的自修復和自調節特性,給予了它生生不息的能力,所以土壤的力學特性賦予了土壤獨特的生態力學屬性。而沙粒間不具備這種約束。易志堅他們要做的,就是用一種黏合劑,賦予沙子顆粒這種力,這樣就可以把沙漠變土壤。

2009年,易志堅首次提出了沙變土的原理。通過無數次試驗,2010年科研團隊從植物中提取出了一種植物纖維黏合劑。只要把這種粘合劑放到沙裡,再添加適量的水,沙子就可以變成具有“萬向結合約束”的土壤。一堆沙子加入像淘米水一樣的粘合劑,攪拌幾下後,便獲得了類似泥巴的質感,並將這一發現運用到"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技術中,並取得成功。該科研成果已在相關權威刊物上發表。據報道,2016年4月,他們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實驗成功,25畝黃沙變為一片綠洲,種植出了比一般田地裡根系更為發達的各種茂密植物,長勢喜人。

也就是說,公眾們大可放心,易教授的技術在科學原理上是成立的,這種技術具有重大的意義,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底,國家林業局組織相關部門的有關單位開展了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公里。

傳統的沙漠改造主要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工程方法,常用的是“草方格沙障”,也就是用正方形的麥草牆來固定沙土,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費工大,但對於保護交通幹線非常有效;

第二種是化學方法,即通過在沙表面噴灑固沙劑,將沙體表面固化來防止沙子流動;

第三種是種植沙生植物,但由於沙體中植物難以生長,其成本極高,難以大規模推廣。

加點“膠水”,沙漠變“良田”的中國黑科技

2016年國土資源工作成績單

所以這樣的技術能很大程度上能改變中國的荒漠化和沙化情況。但是,易教授的技術想要大規模應用在沙漠治理中,暫時還不能大規模普及,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水的問題,混合沙土時需要大量的水。不過技術正在完善,據悉,已經有科技公司投資了這項神奇的科技,未來,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沙漠逐漸變成綠洲,極大程度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