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改飼」帶動「公司+基地+農戶」產銷一體化 農戶穩賺變富戶


“糧改飼”帶動“公司+基地+農戶”產銷一體化 農戶穩賺變富戶

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糧改飼”工作推動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加快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而五徵青貯機在這場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隔一年,又是在深秋時節,記者又一次來到糧改飼工作開展最早的臨夏州廣河縣,一派豐收景象的玉米田地裡,一臺臺五徵青貯機、打捆打包機在田間地頭作業,打捆成包的青貯飼料包,既像草原上潔白的羊群,又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大地上,形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糧改飼”帶動“公司+基地+農戶”產銷一體化 農戶穩賺變富戶

三年前的廣河縣也像全國各地一樣玉米因產能過剩,價格一再下跌;同時,大量的玉米秸稈亂燒亂放,影響了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面對問題,廣河縣把“糧改飼”作為農村“三變”的主要抓手,按照“政府推動、企業帶動、農戶聯動”的思路,籌集扶持資金,制定出臺“糧改飼”激勵措施,鼓勵農機合作社大力購買青貯機械;對購買青貯機械的群眾,在落實國家農機補貼的基礎上,按照貧困戶補貼50%、非貧困戶補貼40%的標準再進行補貼;對袋裝青貯40噸以上的群眾獎勵1臺鍘草機,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目前,這個縣僅引進五徵自走式青貯機、固定式打捆機就達21臺套,有力地加快了全縣的玉米青貯工作。

“糧改飼”帶動“公司+基地+農戶”產銷一體化 農戶穩賺變富戶

在村民馬忠祿家裡,30多包青貯玉米整整齊齊碼放在院中,馬忠祿指著他的牛高興地說:“青貯飼料不但牛喜歡吃,人餵養起來也輕鬆。”

“糧改飼”帶動“公司+基地+農戶”產銷一體化 農戶穩賺變富戶

玉米秸稈青貯利用,極大地降低了農業勞動成本,也解決了發展畜牧業飼料問題。這個縣的農牧局長馬進福高興地對記者說,光有思路、有政策,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也不行,前些年,他們也考察過進口的青貯設備,價格太高,可望不可及。傳統青貯手段又太落後,浪費嚴重,應該說,五徵青貯機械性價比最高,性能先進,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全縣的玉米青貯工作中立了頭功。

在廣大農戶充分享受“糧改飼”帶來的變化時,“糧改飼”項目也讓一批玉米秸稈飼料加工企業應運而生,寺後子農民養殖合作社、騰淵牧業、恆達眾誠等6家企業成了玉米秸稈利用的領頭企業,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產銷一體化農牧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促進農村“三變”改革。

“糧改飼”帶動“公司+基地+農戶”產銷一體化 農戶穩賺變富戶

今年,騰淵牧業、恆達眾誠等6家企業流轉土地近1萬畝,群眾不參與種植,可每畝分紅1200元,直接分紅1100多萬元;寺後子養殖合作社、西域工貿公司等企業帶動300多戶貧困戶利用精準扶貧貸款入股,群眾不參與經營、不承擔風險,每年,1萬元能分紅1000元。同時,貧困群眾參與糧改飼後,提高種植效益,每畝地全貯後比銷售玉米多收入400多元,受益群眾達1.8萬戶。

“糧改飼”帶動“公司+基地+農戶”產銷一體化 農戶穩賺變富戶

“糧改飼”中的增收賬,為群眾脫貧帶來最現實、最直接的經濟效益。種1畝飼料玉米按照平均畝產4.5噸計算,農戶實際收入約1300元,每畝增收400元。用這些飼草料進行畜牧養殖,增收效益更為可觀,普遍能增收3000元左右。

糧改飼不僅促進了農村 “三變”,也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以前,農村房前屋後、田間地頭,秸稈亂堆亂放現象不見了,見到的是秸稈變飼料、飼草成農家肥、農家肥又還田,打造了綠色有機循環的產業鏈,走出了鄉村振興的好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