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不同方向不同縮水的做法

任何產品拿到手之後,結構,進膠等一系列前期分析完成後,確定產品可以開模時,設計師才開始動手設計。而縮水,是模具設計時最開始的一步

凡是已入行的人,或學完整個模具設計的人,應該都清楚縮水是怎麼回事。

大多數情況下,產品的縮水是各方向均勻縮放。

而有些產品,橫向縱向膠位相差太大,如果整個產品均勻縮放,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能某一邊的尺寸偏小。

相同的塑料,不同的牌號,不同的廠家,其縮水都有差異。

當一個產品在生產出來之前,很難判斷準確的縮水率是多少。所以,我們所見的大多數的縮水率表,都是一個範圍值,而不是一個準確值。

針對這個問題,目前來說解決方法一般有這幾種

一:用模流分析預測產品的收縮尺寸。

隨著近些年來行業的發展,稍微正規一些的公司,都要求模流分析,模流分析可以在模具投產前期,預測許多模具可能產生的不足和缺陷。

結果的準確度跟專業程度有很大關係,很多人說模流分析沒多大用。主要原因是模流分析人員技術差異較大。軟件跟能力是兩碼事,有些稱會模流分析的人,其實只是會這個軟件而已。

用它預測的縮水值,不一定百分百準確,但可以做為取值參考,為後期修模,事先做好準備。

二:開套試驗模,以確定縮水尺寸

這個做法成本有些高,但對於要量產的模具,若前期對產品縮水無特別大的把握,後期修改成本會非常大時,方才考慮該做法。

三:按常規產品縮水,後期調尺寸

該做法是在模具設計前期,產品按常規放縮水,根據產品實際成型的尺寸,再對局部重要的位置進行調整。

但對於一些要求較高的產品,需慎重。

對於設計的人來說,若產品不同方向縮水不一樣,在軟件上具體該怎麼去操作呢?

下面,以UG7.5為例,講解一下大致做法。

在UG中,放縮水,我們常用的是[縮放體]這個命命。

該命令在使用時,是以當前座標系的XYZ軸進行縮放,所以,在使用之前,需先定義好座標系。

實際操作步驟如下:

產品不同方向不同縮水的做法

產品不同方向不同縮水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