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彥談模具成本控制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模具企業的員工,喜歡聊結構,聊技術,而跟模具廠老闆,經理等聊天,他們更喜歡談成本控制。

也有網友問到這方面的問題,今天,咱們就來聊一下關於模具成本的控制。

有人說,模具成本不就是加工費+材料費+人工費+稅收的一個總和嘛。大體上可以說是這麼回事,但詳細的講,還包括試模,設計,運輸等,每個小的環節,對整個系統,或多或少都有影響,只是大小的問題。

要講成本控制,先得弄清楚大的成本主要分攤在哪幾個地方,揪住主要的地方才是問題的關鍵,別丟了西瓜撿芝麻。對於整個環節來說,材料及零配件,成本是固定的,價格都透明,個人分析,模具成本的大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品設計的合理性這是影響模具成本最主要的因素,有時候,為了實現一個小小的倒扣,我們必須得加機構,甚至有時候並不是簡單的滑塊斜頂就能出得來,模具結構複雜化,是導致成本主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前期模具工程師跟產品工程師有效的溝通,非常重要。

二:產品設計的成熟度這個也是至關重要的,相信模具從業人員,無論是鉗工還是設計,提到改模,無不頭疼。有剛開始設計時就更改的,也有設計剛剛完成就改的,還有剛定料回來遇到產品更改,要重新定料,重新定模架的。後期改模無論是對模具的成本,還是質量,影響都非常大,簡單的加筋還好,有時候要動分型面,甚至加滑塊,斜頂,更有甚者,產品要加長,不得不換模仁的。這樣改下來,改模佔模具成本的50%以上也不足為奇了。

三:模具設計合理性 千人千樣,同一個產品,不同的人設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甚至同一個人不同時候設計,結果都不同,所以,模具設計沒有標準,只有合不合理之說。

設計自身出錯,對於設計出現的一個錯誤,我們可能要花大代價去彌補,比如,運水破螺絲,破膠位,放錯縮水等,有時候直接整塊料報廢。避免設計中出現錯誤最好的辦法是前期評審,能有效的減少很多的錯誤。

合理的設計還體現在製作工藝的按排,同樣一個位置,同樣一個結構,設計時考慮的加工方式不同,導致設計出來的零部件不同,直接影響到模具的加工成本。

假如一個模具,無論是結構還是冷卻,我們都做得很好,但沒考慮到取產品,模具製作出來之後,由於結構的影響,只能靠人工放取,而且非常不便,原本注塑週期40秒,而現在週期需要60秒,甚至更多。預計的月產量遠遠跟不上,不得已,只能再開模具,使得成本直接成倍增加。

四:加工出錯加工出錯有時候是致命的,像運水鑽錯,偏太多,CNC裝錯刀,筋位放電放深等。加工出錯在整個模具環節,百分比佔最大,特別是運水鑽偏,破膠位,CNC裝錯刀,本該26MM的刀,裝成30MM。結果是模具直接報廢,後加工出錯報廢,不只是一塊料那麼簡單,代表所有的加工全都做廢,這個損失是巨大的,而且,還對整個模具週期有很大的影響

五:產能預估不足 快速模按成品模去做,這個機率較小。主要是溝通不當,客戶可能只需要幾百個樣品,而模具廠按成品模具去設計,這個成本就是浪費。

六:多次試模試模所花費的成本,往往不只是試模費用的問題,試一次,不到位的地方要修一次,有沒修到位,那必須再試一次看效果,多次試模,代表著模具反覆修理,都沒修到位。對於小型模具廠來說,多折騰幾次,就代表著這個模具就不賺錢,甚至賠本了。

七:標準件的質量國內標準件供應商魚龍混珠,同樣的零件,價格相差幾倍,質量肯定是不對等。貪便宜,有時候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價宜的零件老是壞,不得已,最終你還得買質量過關的東西,那麼,對於前面你買的那些損壞件,這就是成本。

綜上,無論是大小企業,選擇自己最適合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生存求發展,挑選供應商的同時,做為供應商也應挑選客戶,只是價值同頻的企業才能長穩發展。一個求質量,一個只看價格,兩者不可能長存。

素彥談模具成本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