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今天刊文:農民工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羣體

​“中間群體”“中等收入群體”這幾天引起輿論關注。

近日,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組織召開了促進“中間群體”增收專題座談會,研究促進“中間群體”增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思路和舉措。

“中間群體”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詞語。而大家關注度頗高的一群人,就是農民工。

人民日報今天刊文:農民工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哪些人是“中間群體”?

在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年度數據中,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五等份分組,處於最高20%的收入群體為高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中等偏上收入組、中等收入組、中等偏下收入組、低收入組。按照國家發改委官網發佈的新聞稿中的界定,除了最上面的高收入組和最下面的低收入組,其他都可以歸入“中間群體”。

人民日報今天刊文:農民工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現在說的“中間群體”,和以往人們耳熟能詳的“中等收入群體”,有什麼聯繫嗎?中間群體,包括了中等收入群體。具體來說,中間群體是一個外延更廣的群體,過去按照約定俗成的劃分方法,很難被歸入中等收入者的一些群體,現在則很可能成為中間群體的一員。

據瞭解,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大致佔全球中等收入群體的30%以上。不論從經濟上的價值還是著眼於社會和諧與穩定,“擴中”都勢在必行。這也正是自提出“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之後,“擴中”就一直是社會熱詞的重要原因。

人民日報今天刊文:農民工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人民日報刊文:農民工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人民日報》在今天第7版刊登了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撰寫的文章《努力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其中提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目前屬於低收入群體的人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特別是城鎮中的農民工,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全文如下。

人民日報今天刊文:農民工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論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時,提出了從2020年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的目標要求。對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行進的中國來說,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成為一個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提高,意味著收入分配狀況持續改善、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意味著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的目標具有更加堅實的基礎。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例,需要在以下幾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保持經濟增長速度。根據我們的測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只有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才會穩定提高;如果經濟增長速度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就會下降。因此,保持必要的經濟增長速度,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於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具有基礎性作用。

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斷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中等收入群體比例的提高不僅依賴於居民收入增長,還依賴於收入分配狀況的改善。從2008年以來,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出現了縮小勢頭,這主要歸功於城鄉之間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應繼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為持續縮小居民收入差距提供製度保障。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現有的中等收入群體數量尚不夠穩定,他們中一些人的收入可能因工作變動、失業、家庭變故等不確定因素而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成為低收入者。對此,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防止社會成員因疾病、失業、家庭變故、年老等陷入生活困境。

大力培養中等收入群體的新生力量。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目前屬於低收入群體的人進入中等收入群體。這些人包括農民工、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經營者、低工資就業者、農村多種經營者、鄉鎮企業工人等。特別是城鎮中的農民工,他們的數量已佔到城鎮就業人員的1/3左右,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應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強政策扶持,促使其就業保持穩定、職業不斷升級、技能不斷提高,享受到與城鎮職工相同的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幫助他們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總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穩定的社會人群基礎,中等收入群體無疑是這個人群的主體成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必要圍繞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積極推進制度改革和政策創新。

人民日報今天刊文:農民工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一系列增收政策已經在路上

促進“中間群體”增收,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途徑。

事實上,早在2016年,國務院就公佈了《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瞄準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幹部隊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等七大重點群體,實施有針對性的激勵計劃。隨後,各地陸續出臺本地區的重點群體增收實施方案。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今年6月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根據今年的收入分配重點工作安排,要抓重點群體,著力拓寬技能人才、科研人員、企業經營管理者、新型職業農民等多個群體增收渠道。

今年是“培育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關鍵一年。對“擴中”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個稅改革。從10月1日起,個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俗稱起徵點)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並適用新稅率表。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廣大納稅人都能夠不同程度享受到減稅的紅利,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獲益更大。

據瞭解,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就業司將會同相關方面對促進“中間群體”增收的思路和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相信這些“擴中”的措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人民日報今天刊文:農民工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