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邪教|中國靈恩派教會的特點及其潛在風險

應當承認,當今基督教內部的靈恩派教會雖然比其他傳統教會更加強調聖靈恩賜和所謂“神蹟”,但其中的大多數尚未曾公開否認《聖經》的權威和三位一體的上帝觀,也沒有發展到以聖靈的工作取代基督的救贖。此外,由於靈恩派教會比傳統教會更重視宗教情感的釋放,而且在宗教儀式中引入豐富的視覺聽覺享受,所以近年來,其信徒增長速度要快於傳統教會。然而,在承認靈恩派教會並不一定都是異端邪教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在某些極端的靈恩派教會中不僅確實存在著嚴重偏離基督教正統教義的情況,而且存在著蛻變為邪教的潛在風險和可能性。在神學思想建設嚴重滯後,傳道人和信徒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中國基督教內部,這種從極端靈恩派教會蛻變為邪教的危險常常表現得尤為突出。

反邪教|中國靈恩派教會的特點及其潛在風險

一、隨意解經與走火入魔的現象

中國靈恩派教會在聖經解釋和神學觀點上常常表現出很大隨意性,容易發生走火入魔的情況。在中國靈恩派教會內部,由於普遍存在著反理性主義和唯靈主義的思想傾向,加上它們的領袖和傳道人經常以聖靈代言人的名義向信徒發表各種預言和啟示,所以在對《聖經》和基督教教義的解釋上,它們往往沒有任何底線可言。然而,正如一位當代華人神學家所指出的那樣:“任何人若是不帶條件地批評教會追求知識、忽略靈性,宣揚反智思想,他們就是在拆毀教會賴以防範異端邪說的機制,而結果將是讓那些既沒有知識卻偽裝有靈性的人霸佔教會。” 儘管嚴格說來,世界各地的靈恩派教會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對《聖經》和教義加以隨意解釋的問題,但在信徒文化水平相對更低、民間信仰極其豐富的亞非各國,這種問題則顯得更加嚴重,而且更有可能由此導致各自危險的異端邪說的滋生。由於絕大多數亞非國家在歷史上並不屬於基督教的主要流行區域,而其本土的民間信仰和傳統宗教又極為豐富,所以對於這些國家的靈恩派教會來說,在聖經解釋和神學觀點上的極大隨意性有時似乎可以增強它們的文化適應性,使它們比其他的外來宗教採取更加靈活的態度來吸收本土的風俗習慣和民間信仰,以吸引更多當地民眾的加入。可是另一方面,這種過於隨意的靈活態度則進一步加劇了它們偏離正統信仰而滑向異端邪說的風險。例如,在亞洲的韓國,靈恩派教會的領袖趙鏞基等人所提出的“第四度空間”理論,實際上就是一種將極端化的靈恩派思想與韓國本土的鬼神信仰相融合的產物。在非洲的中南部,很多由靈恩派建立的獨立教會不僅對祖先崇拜和多妻制等土著習俗採取狂熱態度,而且其創立者常常被看作本人半神的教主。儘管從表面看,這些毫無底線的變通做法似乎為基督教的本土化提供了便利,但與此同時,它們也為當地的靈恩派教會帶來了偏離純正的基督教信仰而誤入歧途的風險。

二、個人崇拜問題及其潛在危險

中國靈恩派教會內部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個人崇拜。例如,在最早的中國靈恩派教會之一“耶穌家庭”內部,各級負責人均被尊稱為“家長”,並且擁有支配教會成員的思想和生活的絕對“權柄”。作為教會最高首腦的敬奠贏則被尊稱為“老人”,並且對全體成員擁有生死予奪之大權,甚至連夫妻同房都需事先徵得其許可,否則將招致嚴厲處罰。如果不幸懷孕,還可能被他當作“鬼胎”而強制墮胎。直到1952年,因敬奠贏等人的奢靡生活被政府曝光, “耶穌家庭”內部的信徒對他表現出強烈不滿,導致其逐漸走向瓦解。 在新一代的中國靈恩派教會中,這種神化和崇拜領袖人物的情況變得更加突出。有一位曾經在靈恩派教會工作多年的中國傳道人,最近在談及他最終選擇離開的原因時,就對靈恩派教會中存在的嚴重個人崇拜現象進行了深刻反省。他指出:“感到會友對這些靈恩派的領袖太順服,過分尊敬領導人而少有信仰的深入反省。在敬拜中感到會眾包括自己,非常看重‘屬靈的興奮’,而不是把榮耀歸給主。身邊有‘屬靈’經歷的人不但沒有謙卑,反而自我膨脹。”

在筆者看來,中國靈恩派教會之所以容易出現個人崇拜的現象,主要是由於兩方面原因導致的。一方面,雖然基督教並不否認“神蹟”,但它在本質上不是一個以“神蹟”為中心的宗教,而是一個以基督的救恩為中心的宗教。然而,一部分靈恩派教會在狂熱地追求“受靈洗”、“說方言”、“權能醫治”、“聖靈擊倒”等“神蹟異象”的時候,卻很容易變成以神蹟為中心的宗教。在這些以神蹟為中心的教會,某些特別善於通過或真或假的“神蹟異象”來進行“權能佈道”的傳道人,往往被追隨者奉若神明,乃至成為盲從的對象。另一方面,儘管基督教不反對按照個人的感動、認識和知識背景來解釋《聖經》,但為了防止把解經變成個人的主觀臆斷,在基督教的聖經解釋學中必然有一條最基本的底線,即“一段經文現在的意義不可能是它原來所沒有的意義”。 然而,少數靈恩派教會的領袖在“教義基礎不是《聖經》,乃是聖靈”這一思想主導下,常常試圖憑藉“聖靈的恩賜”說出《聖經》中沒有的預言和啟示。他們首先聲稱聖靈在夢中或異象中對自己說了話,然後再以“主的話如此說”的名義向信徒發號施令,從而逐漸在團體中樹立起作為“聖靈代言人”的絕對權威。

三、排他主義導致的爭論與分裂

中國靈恩派教會在信仰上和實踐上往往表現出極強的排他性。這不僅容易導致它們與其他教會之間的激烈爭論,而且有導致教會陷入分裂的危險。例如,在靈恩運動波及中國之初,中國靈恩派教會的代表人物魏保羅(原名魏恩波)一方面標榜自己創建的教會是普天下唯一正確的“真耶穌教會”,而另一方面則公開把其他教會統統貶為“假教會”。更有甚者,他還親自前往北京、天津、黃村等地的其他教堂,指責對方是“假教會”,從而引起激烈的辯論和打鬥。後來,這種排除異己的做法又被他的追隨者汲取並引入他創辦的“真耶穌教會”內部,導致該會進一步分裂出“長子會”、“天母會”、“真真耶穌教會”、“真真真耶穌教會”等眾多不同的靈恩派教會。無獨有偶,在當代中國的靈恩派教會與非靈恩派教會之間,以及在這些靈恩派教會的內部,大都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爭論與分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它們的領袖人物在宣揚自己“受靈洗”、“說方言”、“趕鬼治病”等 “屬靈經歷”時,常常變得目空一切,而忘記了基督教首先是一個主張寬容、仁愛與合一的宗教。長此以往,他們所領導的教會很可能最終成為一個極端排他性的教會,從而不利於基督教內部的團結。對於蘊藏在靈恩派教會中的這一危險傾向,基督教內部的一些有識之士曾提出不少的善意的批評與告誡,如當代美國神學家約翰·麥克瑟(John MacArhur)曾在《從神學觀點看靈恩派》一文中,曾對這種以所謂的“屬靈恩賜”來貶低排斥其他教會的做法提出嚴厲批評。他指出:“在今日教會,最大的裂口或許就是在屬靈恩賜的意義與應用上。教會相信聖靈住在每一個肢體當中。而且,聖靈都把某些屬靈的恩賜賜給每一個肢體”,然而,“凡是重要的事,往往是被撒旦玩弄或產生謊言、詭計的大好良機,它的本事就是製造虛假的屬靈恩賜,撒旦能夠把虛假的弄成像真的一樣。今天有許多虛假的屬靈恩賜,在教會中渾水摸魚,結果不但不能建立教會,反而破壞並削弱了基督的身體。” 應該說,這些批評還是比較中肯的。

四、從極端靈恩派蛻變為邪教的方式

由於上述原因,在中國的靈恩派教會中,確實有一部分傳道人和信徒在極少數別有用心者的蠱惑下誤入歧途,乃至由此嬗變為各種假冒基督教名義的邪教。具體而言,從極端的靈恩派蛻變為中國政府認定的邪教組織的發生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方式是由極端的靈恩派教會直接轉化為邪教組織。例如,“新約使徒教會”(亦稱“新約教會”)這個勢力遍及香港、臺灣和中國內地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邪教組織,最初就是以這種方式產生的。該邪教的前身是香港女影星梅綺(原名江端儀)在60年代建立的靈恩派教會“基督靈恩佈道團”。在這個佈道團成立之初,梅綺曾經憑藉其充滿激情的獨特傳教方式吸引了不少信徒加入,並在當地的基督教內部引起極大轟動,但是不久之後,梅綺及其創辦的這個小團體便因為其思想過於極端而在海內外華人教會中遭到強烈批評和抵制,並最終與主流教會分道揚鑣,而演變為一個假冒基督教名義的邪教。

第二種方式是由靈恩派教會中的某些成員以自立門戶的方式建立的邪教。例如,中國政府公開認定的重要邪教組織“靈靈教”、“門徒會”等便是以這種方式產生的。“靈靈教”的主要創始人華雪和與李貴瑤、“門徒會”的創始人季三保及其妻許明潮原本都是靈恩派教會“真耶穌教會”的成員,但當他們在該教會內部積累了一定的個人權威和勢力之後,為了進一步實現個人野心,便將各自控制的一部分信徒拉出來,建立起自立門戶的邪教組織,並從極端靈恩派教會中的傳道人變身為邪教組織的教主和頭目。

第三種方式則是從上述兩種源自極端靈恩派思想的邪教中進一步分離出來的各種邪教組織。在中國政府目前所認定的幾大邪教組織當中,有一大半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例如, “全能神”邪教的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趙維山、“主神教”邪教的創始人和教主劉家國、“被立王”邪教的創始人和教主吳楊明等,在創建邪教之前都曾經參加過另一重要邪教組織“呼喊派”並充當其中的骨幹。“血水聖靈”的創始人左坤曾是邪教“新約教會”的重要成員,並擔任其“石牌教會”負責人。1985年因非法傳教被臺灣當局判刑,出獄後自立門戶建立“血水聖靈”邪教。因臺灣當局認定其從事非法宗教活動,為逃避打壓移民至美國,並向教徒收取“奉獻金”的方式開辦經濟實體,籌集資金,大肆向我國進行宗教滲透。

基於上述原因,筆者真誠希望廣大基督徒(包括靈恩派教會的信徒),在尋求以各種更能抒發內心宗教情感的方式投入教會崇拜活動的同時,應加強並保持自身對極端靈恩派傾向的高度警惕性,防止因為受到極少數別有用心者的蠱惑而誤入歧途,以至淪為各種假冒基督教名義的邪教組織的俘虜和犧牲品。——武漢大學宗教系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