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轉行成功,從維修工程師到網際網路新媒體運營,我做了什麼?

先交代下背景:

年齡27,無車無房,某十八線小城,風力發電現場維護四年,三個月轉行互聯網運營,月薪從11K降至5K。

三個月轉行成功,從維修工程師到互聯網新媒體運營,我做了什麼?

這麼大的轉變肯定是有原因的,當然也經歷了一番掙扎,文章比較羅嗦,請耐心聽我講:

轉行的原因:

1. 環境因素(我走路帶風,因為我在每個地方都只是稍作停留):有風機的地方就有我們的存在,一個拉桿箱裝下所有行囊,工作地點兩三個月變動一次,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工作地點比較偏僻,兩三個人的團隊,待時間長了,講話都不利索了。

2. 職業晉升困難(整個市場在漸漸的飽和,低價競爭形成惡性循環):隨著設備越來越穩定及政策性紅利的消失,技術壁壘越來越低,在缺乏一些必要性的輔助因素的情況下,上升空間很窄小。

三個月轉行成功,從維修工程師到互聯網新媒體運營,我做了什麼?

雖然是這樣,但工資在十八線小城是高薪;工作地點偏遠,但也意味著自由;出去找別的工作,不好找,這份工作也沒到非放棄不可的地步。萬事都有轉折點,轉折點說來就來了:

1. 我不是單身狗(女友在一家小民企上班,民企的前身是國營單位):女友所在的單位人事和生產相當混亂,單位數次到了申請破產政府駁回的地步,很多人在吃空單位,因為父母說的穩定,在裡面堅持了五年。把該學的都學會了,考取的證件也比領導的牛,最終容不下去了。

2. 離職潮的產生(因為行業的原因,很多兩年以上的老員工跳槽到甲方):工作任務的加劇及業務的開展困難,很多人不適應現狀,尋求相對安穩及能力要求低一些的甲方。

但這些因素都不足以產生改行的行為,最終讓我下定決心的恰恰是周圍同事的心態問題,畢竟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了:

在行業發展比較好的時候,整個管理是比較鬆散的,三到五人的小團隊根本談不上管理,很多人在消磨著時間,合作方甲方的年齡普遍大我3-8歲。我們羨慕他們的有車有房,他們也在羨慕這我們的自由和希望,我最擔心的是三年後,我循規蹈矩的工作著,最終失去了選擇的機會,所以我想要拼力一搏。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轉行假如真有那麼簡單,就不會有人喊著“改行窮三年了“,下面講講轉行有多難:

1. 找方向(技術性太強的剔除,拼不過科班出身的):最終沒有太多猶豫的選擇了互聯網,互聯網的哪個行業呢?簡單的一塌糊塗,在投簡歷的幾天裡,哪個公司要我,我就去,轉行好歹要先進門再說

2. 適應新環境(跟一群剛畢業的大學生競爭):既然是從零開始,就要做好腦力、體力的綜合PK,首先要打破固有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的思維角度及快節奏一度讓我懷疑人生。最初的一個月裡,面臨著租房,換城市,每天面對電腦,寫文案,瘦了五斤。

3. 更多的能力要求(距離行業平均線有多遠):學習溝通、辦公軟件、設計原則、文案技巧等,休息和學習一直在做鬥爭,還有一條無形的線在拉扯著我回頭是岸。

三個月轉行成功,從維修工程師到互聯網新媒體運營,我做了什麼?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肯定是沒有的,熟悉了基本的工作內容及克服了最初的心理壓力後,就要好好正視職業發展的問題了

1. 系統的學習互聯網運營知識(簡單來說就是數據思維):從定目標到執行到反饋,持續的認識到自己的進步,網絡上的課程很多,想要系統的學習就要花銀子了。

2. 職業發展選擇(以後的發展之路怎麼走):從各大招聘網站的行業排序可以看出發展潛力,確定行業的需求,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綜合實力篩選目標。

3. 面試作品準備(總要給HR一點信心):其實,當你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準備了。

結束了嗎?並沒有,最後給自己打個廣告:我這裡有轉行經驗及互聯網運營的一些資料,假如有可以幫到你的,我一定盡力。為了自己能更加堅定的走下去,也為了遇到志同道合的你。

這,就是我,一個走在轉行路上的27歲大叔,我在等你奧,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我在公眾號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