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爲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為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馬上就要到盂蘭盆節了,佛弟子們紛紛準備以供僧等方式紀念亡故的親人。而就在近期,同樣涉及亡故親人問題的殯葬領域卻曝出了一些新聞。

今年,國內九大部門出臺《全國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對墓穴的違法修建、出售等問題作出大力整改。但一些地區在落實整治工作時卻引起人們的關注與熱議。

這些引人關注的整治工作包括了禁止生產銷售冥鈔紙錢,搜查銷燬棺木等。流傳已久的殯葬傳統受到影響,我們該何去何從?站在傳統習俗和佛教文化的立場,禪風君與你一同探究。

國人因何重殯葬?

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為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中國文化中對於死亡一向有較豐富的思考。一方面,中國古人相信“人死為鬼”;另一方面,崇尚“事死如生”。再驕橫跋扈的人,到了祖先墳塋之前,也是畢恭畢敬。

對於國人來說,死亡只是去往另一個世界,而那個世界又與活人生活的這個世界息息相關。

因此親人去世以後,需要舉行法事,操辦葬禮,修築陰宅,一如陽世。歷史早期還需要種種陪葬品,後來逐漸演變為焚燒紙紮物品祭奠。

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為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在這樣的生死觀指導下,國人往往將自己的成就視為“祖先蔭佑”,而做出不道德行為之時,也會擔心“辱沒先人”。

從人類歷史的的角度來看,“事死如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對亡故同類遺體的妥善處理,一方面可以避免疾病傳播;另一方面,也讓人的道德倫理規範有了保障。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一些習俗開始表現出與時代的不相適應,而有一些禮俗,甚至可謂開始與其出現的初衷發生偏離。

殯葬禮俗都合理嗎

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為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盂蘭盆節的素食供品

實際上殯葬禮俗中,有許多在佛法的觀點來看是不合適的。就好比《地藏經》裡對於為了祭奠亡人而大興殺戮,便極力反對。其他很多事情,我們以佛法觀點來看也是並不那麼合適。

以燒紙錢為例,燒紙錢本來是一種祭奠儀式,但是隨著近現代科技的發達,燒的物品也越來越複雜,不再侷限於紙錢,還有紙紮的房屋汽車手機等等,種類繁多。

這些紙紮的物品以竹木為骨,彩紙為表,更以各種化學顏料上色,往往體積龐大,焚燒時對於空氣造成汙染,對於生者健康帶來危害,甚至有醞釀出火災的潛在危險。

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為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焚燒這些紙紮祭品的場合,或在宮觀寺廟,或在家族祠堂,也有在山林墳塋。無怪乎每到清明等人們習慣祭祀的時節,各地火警都會警惕萬分。

而從佛法的角度來看,在《阿含經》中記載,曾有婆羅門問佛陀,按照婆羅門傳統習俗祭祀先人,先人們是不是都能收到這些祭祀呢?

佛陀說,凡夫死後入六道輪迴,除了鬼道可以享用祭祀,其他所有道的眾生都無法享用祭祀。因此並非所有先人都能享用。而就算是往生鬼道的先人,也只是享用食物而已,哪裡是靠燒紙來過活的呢?

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為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雖然說這些禮俗有一些已經不再與時代相適應,但是對於群眾而言,依然很難接受傳統方式一朝被打破。甚至有的老人乾脆躺進棺材裡,以守護這口棺材,不至於被奪走。

這引起了一些媒體的指責,認為不考慮對群眾的感情進行疏導,強制執行,過於粗暴。而說到疏導群眾感情,佛教文化中的生死觀或許可以提供很好的參考。

佛法對生死的認識

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為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關心先人去世後的生活狀況,是孝道的體現,無可厚非。但是先人去世之後一定是投入到鬼道之中嗎?這卻並不一定的。

佛法中認為,人往生到哪一趣,完全取決於這個人在世時造作的善惡業力,不需要由哪個權利機構來負責審判。

因為善業而往生善趣,因為惡業而往生惡趣,佛法中有一個比喻,比如一棵樹生長時一直往東邊長,一旦被砍倒,也會向著東邊倒下。

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為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同樣的,一個人習慣於行善,善的力量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趨勢,當他這一世的因緣盡了,這一期生命將要結束,下一期生命去往善處還是惡處,又需要誰來仲裁審判呢?

正是因為佛法的生死觀是這樣的,因此佛弟子可以不懼生死,更可以從簡操辦殯葬。對於遺體,也並不排斥火葬,更不必去揀擇墳塋所在。因為他可以明確,自己死後的歸宿與後事怎麼操辦無關。

盂蘭盆節|殯葬整改為何備受關注?一起聊聊佛教的生死觀

而這種文化,不僅可以勉勵人們在世之時,積極行善,更可以讓人們在面臨死亡之時,坦然面對,不需要為種種後事過多操心。

時值農曆七月,既是民間口中的“鬼月”,也是中國佛教眼裡的“報恩月”。又有什麼比運用優秀文化智慧,寬慰家中老人心懷,讓老人安然面對生死更能報答親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