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聖誕。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並稱“彌陀三尊”“西方三聖”,是大乘佛教淨土信仰體系中的一位重要菩薩。

但在歷史傳統中,我們對大勢至菩薩多少還是有點陌生的。這位菩薩因何而得名?究竟長什麼樣子?其修行道路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啟示?今天禪風君與大家一同瞭解。

暫不支持播放音樂

大勢至菩薩贊

勢至菩薩德無疆

輔弼彌陀作慈航

救苦直同觀自在

導西不異普賢王

修因遍用根塵識

證果俱獲圓通常

攝唸佛人歸淨土

此恩永劫莫能忘

菩薩因何得名?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菩薩得名都不是隨便命名,一般來說都是與其修行或功德息息相關的。因此瞭解一位菩薩,可以先從他的得名因緣開始。

比如觀音菩薩得名,源於他以耳根證圓通,又能尋聲救苦,這是從修行得名;地藏菩薩得名,是因為“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密藏”,這是從功德得名。

大勢至菩薩的得名,是因為後一種原因,因功德殊勝而得名。《觀無量壽經》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悲華經》中記載,大勢至菩薩在因地中因為自己三業清淨,發願不生濁穢之土,而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中,待觀音菩薩成佛而法化滅盡後示現成佛。

當時的世尊名為寶藏如來,他聽了大勢至菩薩的願力後為他受記,並說:“以汝善男子取大處故,字汝名大勢至。”

由於大勢至菩薩這樣的願力,他也被稱為得大勢菩薩、無邊光菩薩或大精進菩薩。

因此,大勢至菩薩的名號,代表了佛法智慧的力量在斷除煩惱,令眾生遠離三惡道的功用上勢不可擋,也代表了他成佛的願望是在殊勝的國土中完成,能得到極大威勢

菩薩長啥樣?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在寺廟中,大勢至菩薩通常不會獨立供奉,而常與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一同供奉。而大勢至菩薩的形象,與觀音菩薩往往極為相似。

鑑別大勢至菩薩塑像的方法一般是看這尊菩薩手中所持物品與他頭上的裝飾。而在佛教雕塑繪畫藝術中,不同的細節,也有不同的象徵意味。

關於大勢至菩薩的形象,在《觀無量壽經》中有記載:“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大勢至菩薩與觀音菩薩的身量大小一般無二,而在細節處有不同:“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華。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諸餘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

根據這些特點,大勢至菩薩的塑像與觀音菩薩其實是極為相似的,只是觀音菩薩頭上肉髻中有一尊佛像,而大勢至菩薩頭上則戴著一個寶瓶。

相傳,大勢至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父母亡故,而他感念親恩,便將父母骨灰裝入瓶中,隨身佩戴。併發願為了能報答父母恩情,要成佛度生。隨著修行功深,瓶中骨灰也就化作光明。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在手中所持法物方面,觀音菩薩持淨瓶,大勢至菩薩持蓮花。在淨土信仰中,極樂世界中的人是蓮花中化生,而大勢至菩薩所託蓮花,便是為了迎接化生的人們。

《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說:“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唸佛人,歸於淨土。”可見大勢至菩薩對眾生的慈悲。

菩薩的修行啟示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民國時期,由於印光大師的提倡,《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中的《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被列為淨土五經之一。要了解大勢至菩薩的修行,便需要研究這一部經典。

在《楞嚴經》中,佛陀為了讓尚未證果的弟子們瞭解聖弟子的修行經歷,讓諸菩薩與阿羅漢講述自己的修行經歷。不同的聖弟子講述了不同的修行經歷,總結起來有25種圓通。

這25種圓通,涵蓋了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以及地水火風空識根這七大,而大勢至菩薩所描述的唸佛圓通,實際上屬於七大中的根大圓通。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大勢至菩薩說:“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也就是說,七大中根大的修持,是靠攝持六根,保持正念來完成的。那麼如何使攝持六根呢?

在佛世的時候,有不少其他宗教的修行人,認為修行就是要修根,就是要不看不聽不聞,堵塞感官知覺。佛陀呵斥他們說,假如這樣的方式算是修行,那麼天生的盲人聾啞人等生下來就是成就者。

而當這些修行人問佛陀在佛教中怎麼看待攝持六根時,佛陀描述了三種不同層次的攝持方法。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最上等的,對於眼見色耳聞聲等感官知覺發生時,能察覺自己對感官知覺產生或迷戀、或厭惡、或麻木等反應,心中正念不忘失,能從這些反應中自在出離;

次一等的,當感官知覺發生,覺察到上述迷戀、厭惡、麻木等反應時,能夠通過觀察緣起,了知這些反應是因緣而生,從而使內心不追逐這樣的反應;

最次一等的,當這些反應產生後,雖然不能自在出離,但是也不放逸,而能生起慚愧。這三個層次漸次修學,要點正是在面對感官時保持正念而不放逸,這是佛陀詳細開示的攝持六根的綱領。

菩薩過生日|對大勢至菩薩有點陌生?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接班人

大勢至菩薩通過憶念佛陀的方法來保持正念,雖然簡單,但也不離這樣的綱領。“我無選擇”便是指攝持六根的修根之道,要點在於能在感官反應面前保持正念。

因此大勢至菩薩說:“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看似簡單的唸佛法門,實則有著深邃的哲思,這也可以看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時值菩薩聖誕,禪風君祝各位朋友如大勢至菩薩一般,保持正念,得大威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