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慶解讀政務雲白皮書:2021年政務雲市場規模超800億

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2018可信雲大會”於2018年8月14日-15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作為大會分論壇之一的政務雲論壇備受矚目。論壇上發佈了政務雲領域多項標準和成果,並且由中國信通院雲大所云計算部政策監管行業合作主管徐恩慶對於《中國政務雲發展白皮書(2018)》進行了解讀。

徐恩慶解讀政務雲白皮書:2021年政務雲市場規模超800億

政務雲帶來的三大改變

​ 徐恩慶表示,大力發展政務雲有好多優點,通過互聯網+政務直接的支撐技術,政務雲將帶來以下改變:

一是有效打破信息孤島的問題,也就是說要實現多部門的數據、流程、系統的打通。因為雲計算本身在這種數據打通、融合、交換等方面,是一個天然的優勢,政務雲的出現可以集中管理政務,同時使政務簡化,惠及老百姓。

二是解決了政務行業的成本問題。一方面,以前每個委辦局可能自己要建設一套機房,布一套完整的軟硬件,要有專門的人員和信息中心去做這個事情。從大量的投入轉變為採購服務,也就節約了人力和電力成本。另一方面,各地的政府雲建設服務廠一般都是單點提供,都是專用雲的模式,將這個成本轉移到了服務商這裡,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但對於政府來說,在每一年的投入上面,最後測算成本,有的政府下降了70%、80%。

三是改善了傳統政務系統的安全問題,更多是運行安全的問題。傳統的小機房,小作坊模式,在安全備份、冗餘方面,跟雲計算的兩地三中心、多冗餘備份強大的運維團隊是無法比擬的。現在雲計算普通的都是999左右,重要的客戶基本上都達到了999.5,達到了這樣的量級,整體來看運行安全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政務行業用雲量增量迅猛

​ “雲計算的整體發展是趨於成熟的,不是一個爆發的增長階段,是趨於成熟穩定的階段,但是它是在穩定增長的。政務行業用雲量增量迅猛,是遠超其他行業的,這一點應該是達成共識的。我們給出了一個預測,政務雲未來肯定是保持增長的,2021年達到800多億。”徐恩慶說。

​ 在我國334個地級行政區中有235個地級行政區已經建設或者正在建設完成招標政務雲。整體佔比可能是超過70%,政務雲建設已經逐步走出了盲目建設的階段,這時候轉到了挖掘應用的階段,藍海依舊很大。

政務雲發展面臨四大挑戰

​ 徐恩慶指出,很多事情一旦過熱過快的發展,就會暴露一些問題。政務雲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

一是建設運營模式無法適應新的發展需求;

二是“重建設輕應用”現象普遍存在;

三是信息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四是標準化體系有待改善。

​ 徐恩慶對於政務雲發展趨勢和挑戰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是以購代建,多方協作,這將是政務雲的主流模式。讓更多的廠商參與其中,IaaS向PaaS、SaaS層發力,把數據真正的用起來,真正的把各個流程給打通,真正實現一個平臺、一個窗口就解決了老百姓所有辦事的問題,這是政務雲重點發力的方向。第二是標準化和評估體系的建設。今年信通院出了兩套評估體系,一個是評案例先進性的一個政務雲綜合水平,一個是評服務商的服務能力情況的可信政務雲評估。關於上層PaaS、SaaS層的一些專業標準也在逐步制定中,希望把這些領域的標準體系逐步完善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