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連宣|葉淺予:《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我比較滿意的作品

年連宣|葉淺予:《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我比較滿意的作品

“(1949年以後)我自己認為值得一提的作品,是1953年畫的《中華民族大團結》,那是為表達全國大解放政治情感的形象化;其次是1959年接受歷史博物館的任務,以民間年畫形式畫了《北平和平解放》,以紀念全國解放十週年……”

年連宣|葉淺予:《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我比較滿意的作品

▲ 葉淺予在示範

葉淺予(1907-1995),原名葉綸綺,浙江桐廬人。中學時自修繪畫。1927年到上海以繪廣告和書籍插圖為生,並開始漫畫創作,主要作品有《王先生》和《小陳留京外史》。1938年在武漢政治部三廳美術科工作。成立並領導抗日漫畫宣傳隊。1947年起執教於北平藝專。195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後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這一時期比較有名的作品有《中華民族大團結》《北平和平解放》等。

年連宣|葉淺予:《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我比較滿意的作品

▲ 葉淺予 《王先生》 漫畫

葉淺予分別於1952年、1953年,各創作了一幅《中華民族大團結》。1953年,創作的工筆重彩中國畫《中華民族大團結》是為了響應“新年畫創作運動”的號召而創作的新年獻禮,完成後以年畫的的形式大量發行。1953年的《中華民族大團結》畫幅高141cm,整幅畫共有41個少數民族人物形象。從服飾上,我們能夠清晰地確定這些人物中有北方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哈薩克族等,南方少數民族有彝族、苗族、瑤族、侗族等。

年連宣|葉淺予:《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我比較滿意的作品

▲葉淺予 《婆羅門閒話圖》 1943年

這幅畫一問世,立即被印製成無數年畫,人們爭相購買。“民族大團結”的理念也漸漸深入人心。《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新中國第一幅記錄和表達各民族關係的中國畫作品,由一位具有影響力的畫家創作,使其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幅畫中,毛主席居於畫面正中間,周恩來在其旁,各族群眾圍繞周圍,一起舉杯祝酒慶賀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畫歷史上,如此描繪領袖和群眾人物的關係,還是第一次。

年連宣|葉淺予:《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我比較滿意的作品

▲葉淺予 《中華民族大團結》 1953年

一代大家張仃這樣評價:葉淺予這幅畫,在當時,對於國畫的推陳出新,有它的重要意義,而且也是作者在創作上的一個里程碑;除了題材巨大,人物眾多,在風格上,與傳統繪畫也一脈相承。從構圖、設色、勾線、空白背景等等。技法上作品以單線勾勒和色彩平鋪為主,線條工謹,色調鮮豔沉穩,帶有傳統年畫的感覺。作品以政治和文藝主張的鮮明性成為當時新年畫風格的代表。

年連宣|葉淺予:《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我比較滿意的作品

▲葉淺予 《中國人民大團結線描稿》

“淺予的人物畫,在這幅畫之前(《中華民族大團結》),小品居多,一個人或兩三個人的場面,常常是一些舞蹈的抒情題材,所以也有人說:‘葉淺予的人物畫題材有侷限,只能畫長袖善舞。’”固然讀者可以要求一個老畫家,不但能創作抒情小品,而且能創作更多的史詩式的鉅作。但是對畫家來說,這是需要一定過程的,沒有畫好肖像,就不會畫好群像;沒有許許多多長袖善舞的小品,也不可能達到《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鉅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