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萬病之毒,皆生於濃

「声音」万病之毒,皆生于浓

凡事皆有度。古人講,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就是追求適度,以儉樸勝奢華,以寧靜勝百躁。凡事一旦過度,對身體則必生疾,對為官則易犯錯,乃至走上不歸路。

張廷玉《澄懷園語》中載有一段話,令人深省,值得謹記。文中寫道:萬病之毒,皆生於濃。濃於聲色,生虛怯病;濃於貨利,生貪饕病;濃於功業,生造作病;濃於名譽,生矯激病。吾一味藥解之,曰“淡”。籲,斯言誠藥石哉。

不管是養生之道還是為官之道,最怕的就是一個“濃”字。濃就是過度,就是沉迷,就是貪婪。到頭來,血液必會出現遲滯之狀,為官必會出現貪腐之病。

老子曾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的確,世界色彩斑斕,如果在聲色、貨利、功業、名譽上不加節制,就很容易身陷物慾的漩渦,在嗜好和名利中迷失方向。歷史上,很多貪腐官員身敗名裂,皆源於一個“濃”字。

據《唐書》記載,元載“膏腴別業,軫域相望”“名殊異樂,內廷不及”。其家在被查抄時,搜出的花椒就多達八百石,換成現在的數量,就是64噸。

家有廣廈萬間,不過六尺小床;縱有黃金萬兩,不過一日三餐。有哲人曾說,“做減法比做加法更能讓靈魂成長。”很多時候,淡泊一些,寧靜一些,節制一些,減少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反而能讓自己更加心愜意爽,更能保持生命的活力,擁有張力。一旦不知收斂,“濃”得化不開,那就很危險了。

《三之餚》一書中也有記載:“每食一葷,則腸胃不雜,而得以盡其滋味之美;山海羅列,腥葷雜進,既為傷生侈費,亦乖頤養之道,所當深戒者也。”飲食裡也有做官做人的道理,追求太過濃烈,就是背離健康之道、生命之道。

淡然如一,取捨有度,方有滋味,方知甜美。

對於美好的事物,人人都有追求的權利,但可以適度欣賞,決不可被物所役。誠如蘇軾

在《寶繪堂記》中談道的:“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的確,一旦留意於物,就會濃意四生,這樣那樣的病也就隨之產生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那些落馬的官員,諸如“玉痴省長”“蘭花局長”等,皆屬此類。

克濃防濃,可有良方?

在淡,也在儉。《譚子化書》對儉字解釋的非常詳細。其言曰:天子知儉,則天下足;一人知儉,則一家足。且儉非止節嗇財用而已也。儉於嗜慾,則德日修,體日固;儉於飲食,則脾胃寬;儉於衣服,則肢體適;儉於言語,則元氣藏而怨尤寡;儉于思慮,則心神安;儉於交遊,則匪類遠;儉於酬酢,則歲月寬而本業修;儉於書禮,則後患寡;儉於幹請,則品望尊;儉於僮僕,則防閒省;儉於嬉遊,則學業進。其中意蘊甚廣,大約不外於葆嗇之道。

奮進在新時代,離不開健康的肌體、昂揚的狀態和奮進的幹勁。而這一切都需要黨員幹部做好防“濃”的工作。

有人說,鳥兒為什麼飛得高,那是因為鳥兒讓自己變得很輕。黨員幹部保持一顆淡泊之心、清廉之心,行事有分寸,凡事皆有度,不沉迷於聲色,不貪圖於名利,不看重於金錢,就一定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百毒不侵”,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声音」万病之毒,皆生于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