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將建海岸帶慢行系統打造海上樂園 充分發揮沿海資源

“充分發揮煙臺沿海灘塗、淺海、海島和海濱資源,做好海上休閒娛樂、海上旅遊這篇大文章,打造煙臺海上樂園。”

今年“兩會”上,有市人大代表提出“加強海濱植被保護,打造煙臺海上樂園”的建議,建議的承辦單位———煙臺市規劃局表示,他們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由分管領導牽頭,會同監查科、城規科、執法支隊、編研中心等單位對建議內容進行專門研究,並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接,討論將近陸海域納入下輪總體規劃,統籌考慮海岸帶資源保護利用。

遠期濱海路向西延伸至萊州

為進一步確保規劃對濱海地區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城市空間環境的控制,規劃部門於2014年開展了《中心城區海岸帶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一方面對濱海地帶現有的30多項規劃進行整合、深化與提升;另一方面對沿岸的控規缺失地區完善覆蓋。

規劃中還針對海岸帶資源中與土地開發和利用相關的資源類別,如沙灘、溼地、林地、基岩、海岸線、景觀、歷史遺存等,提出相應的保護原則和保護措施。

煙臺結合《中心城區海岸帶控規》及其他規劃中交通專項內容,構築富有特色的濱海旅遊交通系統。規劃昆嵛山至蓬萊閣濱海休閒觀光長廊,完成《濱海西路周邊景觀改造提升規劃》,以完善幸福片區濱海慢行系統,編制了《煙臺市濱海路(開發區至蓬萊段)道路規劃及旅遊觀光帶概念規劃》,全力打造開發區至蓬萊段的濱海旅遊觀光慢行系統,並計劃遠期濱海路向西延伸至萊州,貫通煙臺北部濱海。

為建立高效的海岸帶地區規劃管理機制,釐清部門工作職責,健全監督管理制度,煙臺市政府將《煙臺市海岸帶保護條例》列入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的調研項目。目前規劃部門正在認真學習、研究國內其他省市海岸帶管理的規定或條例,下步將開展具體調研工作,從各方面為《煙臺市海岸帶保護條例》的正式出臺做好前期工作。

對夾河口溼地等區片進行嚴格保護

海岸帶如何保護呢?根據《煙臺市海岸帶規劃》《中心城區海岸帶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其他相關規劃,海岸帶範圍內主要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建設管理。

劃定重點保護岸線及生態敏感度較高的禁止建設區,對陸域及海島的自然岸線以及生態敏感度較強、生態較為脆弱的濱海地區(如套子灣沿海、牟平東部沿海、養馬島北部、辛安河兩側的防護林帶;芝罘島、養馬島北部的山體和礁石海岸、夾河口溼地等區片)進行嚴格保護,既不得改變自然岸線屬性,也不得破壞自然地貌和景觀,並禁止挖沙、取土、採石、探礦、開礦、炸礁、捕撈、養殖等,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海岸帶保護無關的構築物。

另外,劃定海岸建設後退線,建議為平均高潮位線向陸域100-300米的距離,退縮線應根據不同地區實際情況(生態容量、發展趨勢等)確定,但最小距離原則上不小於100米,以強化海岸防災、控制開發和保護生態的功能。

煙臺大學海邊等沿海地帶拆除違建板房

如何保證規劃不走樣?在建設工程批後管理工作中,規劃部門全面推行批後管理“五項制度”,對濱海沿線等重點地段的工程項目嚴格工程驗線、日常巡查、規劃核實及違反規劃的處理等重點環節管理,確保建設項目監督到位。

同時,注重“事前、事中”監管,實施“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採取定期走訪、三方座談、黑名單、三停、媒體曝光和罰款、沒收實物等行政和經濟手段,確保濱海一線建設項目嚴格按規劃內容進行建設。

在濱海沿線違法建設的查處方面,規劃部門結合三年違法建設治理行動、國家衛生城市複查和環境綜合治理百日攻堅提升活動,就涉及包括濱海地段在內的違法建設治理工作及時通過市治違指揮部向相關區政府(管委)進行了安排和部署,提出相關工作要求。

各區全面落實工作要求,加大治理力度,特別是對濱海沿線、城郊接合部、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旅遊景區及沿線等重點區域範圍內的違法建設在第一時間進行全面排查摸底,及時納入治理工作臺賬。

今年5月份,芝罘區和萊山區結合環境綜合治理百日攻堅提升活動在濱海西路、濱海路漁人碼頭北側及煙臺大學海邊等沿海地帶已拆除了一批違法搭建的板房等建築物和構築物。

芝罘港煙大等節點打造城市徒步線路

關於海上旅遊產業發展方面,規劃部門表示,重點從交通體系構建、濱海景觀打造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構建旅遊交通體系,增強海洋旅遊沿線的可達性。首先是推進水陸交通系統的完善,以旅遊船為載體,觀賞海濱風光為目的,規劃構築陸島(煙臺港—崆峒島、蓬萊港—長島、芝罘區—長島等)、島島(崆峒島島嶼環島遊、養馬島—崆峒島)的海陸旅遊航線。

另外踐行“腳印海岸帶”理念,規劃建設海岸帶慢行系統,依託芝罘港、煙臺山、東炮臺山、漁人碼頭、黃海娛樂城、煙大海水浴場等節點打造城市徒步線路;依託芝罘島、養馬島、崆峒島、牟平東部防護林四處規模較大的郊野遊憩空間,打造郊野徒步線路;依託煙臺山、沁水灣西側兩處街區,整合周邊休閒遊憩空間,規劃打造兩大慢行街區。

另外,規劃局表示,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中將考慮把部分近陸海域納入規劃範圍,統籌考慮近陸海域、各類岸線資源、島嶼的保護利用,實現海洋經濟更強、海洋環境更美、海洋管理更優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