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人」監測到:有一種盈利方式無關行情漲跌

今年的豆粕市場真可謂多事之秋,先是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雙方不斷加大籌碼,牽動市場神經;再是非洲豬瘟不斷擴散,截至目前,全國已擴散至7省17起,撲殺生豬逾5萬頭;近期又現霜凍損及大豆產量,昨日的監測結果表明,黑龍江大豆低溫霜凍面積約為1478.5萬畝,產量損失預計為5.5億斤(27.5萬噸)左右,約佔全省總產的4.45%。

在上述因素影響下豆粕操作難度加大,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博弈致使盤面波動迅速,但“豆粕人”(微信公眾號:豆粕人)關注到市場基差卻在逐步擴大。

“豆粕人”監測到:有一種盈利方式無關行情漲跌

今年基差擴大的苗頭出現在8月初,彼時豆粕合約M1809臨近交割,期現價格有靠攏趨勢,此前國內各地較為普遍的負基差有修正跡象,詳情可見文《利用好期現靠攏,“豆粕人”就多一份盈利機會(操作乾貨系列23)》。之後隨著中美貿易戰形勢越來越嚴峻,而時間又臨近往年進口美國大豆的節點,促使國內油廠和貿易商普遍挺價,國內現貨呈現跟漲不跟跌的態勢。截至8月23日,沿海地區現貨基差基本已得到完全修正。

“豆粕人”(微信公眾號:豆粕人)監測到昨日國內沿海地區現貨價格普遍在3270-3350元/噸,在現貨價格堅挺的同時,油廠對遠月基差的銷售更加謹慎,近段時間沿海地區遠月基差的報價普遍在140-180元/噸區間,相較於之前部分“豆粕人”(微信公眾號:豆粕人)接手的60-80元/噸的基差,已高出100元/噸左右。

“豆粕人”監測到:有一種盈利方式無關行情漲跌

(各地現貨價格與連盤價差)

貿易戰形勢下,接手基差合同不僅鎖定了貨源,還一不小心賺到了基差擴大的錢,但這份幸運的背後不是巧合而是必然,是建立在堅實的研發基礎之上所產生的必然。如果“豆粕人”(微信公眾號:豆粕人)想通過做多基差盈利,但是油廠不賣基差該怎麼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