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觸達患者,患者依從性管理,助力藥企轉變傳統營銷方式

一說到藥品DTP,很多外企背景的人就會說:直接面對患者的任何推廣活動是不合規的!

藥企法務部可能會說:藥品廣告法明令禁止在大眾媒體上宣傳處方藥!

當然,患者管理中最初的用藥建議,應該來自醫院、醫生,不應該來自藥企,如果是藥企主導,就像讓黃鼠狼抱雞窩。但其實,以患者為中心,滿足其需求的有價值服務和患者教育是合法合規的,因此除了藥品銷售之外,藥企可以在DTP裡為患者提供更多服務。

醫藥流通及零售企業耕耘市場多年,一般有豐富的工業資源和醫院資源。在醫藥分開、渠道下沉背景下, DTP能夠幫助藥企精準觸達患者,掌握一線數據,進行患者依從性管理,同時為藥企開拓新的銷售渠道

精準觸達患者,患者依從性管理,助力藥企轉變傳統營銷方式

患者找醫生就診,確診之後,醫生和患者就有以下一系列行為值得我們關注:

  • 確診之後,通常醫生都會給哪幾種治療方案?
  • 如果處方了某一藥品,之後患者會不會“換藥”?
  • 換藥都有哪幾種可能性?如何避免換藥?
  • 患者會不會按照醫囑按時、足量、足療程用藥?
  • 依從性不高是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 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都會遇到哪些問題?
  • 他們通常會去網上找答案?問病友?問社區醫生?
  • 再去醫院找其他專家?再去找最初診斷的醫生?
  • 使用本企業產品的目標患者,通常接受信息的特點是什麼?
  • 什麼形式和內容對他們有“粘性”?

這裡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患者依從性管理!

患者尤其是對慢病患者來說,必須要堅持長時間的治療,如果治療和用藥堅持不到足夠長的時間,或者只做了第一個階段的治療而沒有深入向下,那就無法獲得預期的治療效果,對於藥企而言是患者流失以及一線數據的流失。

精準觸達患者,患者依從性管理,助力藥企轉變傳統營銷方式

除了患者自身原因之外,還取決於其他因素。因為疾病的治療需要醫患雙方的共同參與及配合,提高患者依從性還需要醫師、藥師、護士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

但是目前醫務人員普遍比較忙,也缺少與患者的有效溝通的載體,有時也不詳細解釋,讓患者清楚數個療程的長期用藥方案,不注重提供藥物相關信息,就是簡單粗暴地讓患者再次來看病,然而會由於種種原因,患者很容易脫失,從而影響了患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

以腫瘤患者為例,除了處方外,還要了解患者後續出現的身體情況,包括使用藥品過程中可能出現發燒、胃腸道疾病、白血球疾病、營養不良、免疫性問題等。當醫務人員可以與患者在線上載體進行有效溝通時,患者依從性會大幅上升。

那藥企如何有效提升患者依從性?

醫庫患者依從性管理項目,患者使用微信掃描醫生的專屬二維碼後,能夠讓醫生通過app,患者通過微信,建立線上的溝通聯繫,以及後面複診隨訪,如果有購藥需求,

患者一鍵跳轉至中國最大的醫藥電商平臺一藥網進行購藥

精準觸達患者,患者依從性管理,助力藥企轉變傳統營銷方式

在幫助患者方便購藥的同時,也能夠通過醫生對患者進行依從性管理。醫生還可以根據線上溝通信息和購藥數據對患者添加隨訪和病例記錄,對患者建立起全診療週期的完整病例,更好地幫助患者管理疾病。而且堅持持續督導可以有效地提高藥物依從性,尤其是針對容易健忘和理解力差的患者。

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有助於依從的措施一旦撤除,患者的依從性就很快降至未乾預前的水平。

對藥企有什麼好處?

藥企通過患者管理和患者服務,主要促進其用藥按時、足劑量、足療程,同時解決在用藥過程中的副反應等問題。

有數據表明,中國患者的長期依從性僅30%-40%,如果提高十個百分點,就能讓藥企大幅增收。而且在兩票制營改增,嚴打過票洗錢商業賄賂的重壓之下,藥企必須轉變傳統的帶金銷售方式和同時創新銷售渠道。

有想要了解患者依從性管理和延伸DTP項目的藥企,可以與作者Dr.2聯繫(微信medicool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