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本刊評論:要乘勢而上 勿脫貧即安

「作风建设」本刊评论:要乘势而上 勿脱贫即安

「作风建设」本刊评论:要乘势而上 勿脱贫即安

前不久,本刊一位記者去西部某省暗訪,在一個2016年的出列村發現,包括駐村幫扶在內的多項工作出現疲軟狀態,甚至不再對已脫貧戶做收入統計,之前已經驗收達標的村衛生室,現在堆滿雜物。

「作风建设」本刊评论:要乘势而上 勿脱贫即安

當被問及原因時,村幹部理直氣壯地說:“不是已經脫貧了嗎?”

“不是已經脫貧了嗎?”這回答,十分耐人尋味。

脫貧後,種種心態掃描

語言,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這幾年,“脫貧”二字使用頻率極高,她是數千萬貧困戶“第一個百年”征程中的獵獵旌旗,她是全面小康路上的咚咚戰鼓;她是奮力脫貧者背脊上的汗水,她是駐村工作隊深夜的燈光;她是資金傾斜的陽光;她是產業結出的碩果;她是通暢的路、甘甜的水;她是達標的衛生室、文化廣場;她是省際交叉考核中的一句句深究細問;她是第三方評估中一個個嚴格分數;她是脫貧光榮證上的簽名;她是共和國脫貧攻堅檔案中一個個數字。

從2012年至今,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由9899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3046萬人;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8個宣佈摘帽,本月,又將有85個實現退出。

在實現貧困退出前,各脫貧主體、扶貧主體都是無一例外地流汗、流淚甚至流血,真可謂戰時狀態、崢嶸歲月。一朝退出,卻是百態千姿。

有繼續發力,在鞏固脫貧成果上自我加壓、提質增效的;有主動作為,在鄉村振興中統籌規劃、積極探索的,但同時,也出現了種種令人擔憂的情形。

有的是不想幹,想歇歇腳。為了率先脫貧,加班加點大幹苦幹了幾年,終於完成了光榮任務,就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了。

有的是不會幹,在等靠要。脫貧前,有嚴密的程序、明確的指標,還要經歷史上最嚴格的考核,輸不起、等不得,不幹不行、不大幹也不行。脫貧之後怎麼辦?面對新課題、一些人、一些地方腦袋裡沒想法,手上沒做法,產生了對政策、經驗、制度的等靠要心態。

有的是趁機偷懶,偷著樂。儘管一些地方也對脫貧後的工作給出了指導性意見,但主要精力在於脫貧攻堅,還未學會五指彈鋼琴——一手抓脫貧、一手抓退出,對脫貧後的縣、村、戶領導不力、監管不夠,給偷懶者留了空當。

還有的是驕傲自滿,醉眼旁觀。率先光榮脫貧後,覺得自己頗了不起,看到兄弟縣、村還在後面拼命追趕,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了。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心態,十分危險。

往近裡說,前面還有一關。摘帽後,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還需進一步查漏補缺、鞏固成果,防止返貧和新生貧困的出現。近期《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2020年至2021年年初,國務院要對脫貧摘帽縣進行一次普查,重點圍繞脫貧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調查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獲得幫扶情況、貧困人口參與脫貧攻堅項目情況等,全面瞭解貧困人口脫貧實現情況。現在鬆了勁、洩了氣,到時候就會現形出醜。加強作風建設,不僅指鏖戰正酣者,也包括先期通過者。

往遠裡說,鄉村振興在招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前景美好,任務艱鉅。欲成事者,必善謀其勢、用其勢。

回望來時路,我們收穫了這些“勢”

在艱難而偉大的脫貧攻堅中,我們一路過關奪隘、摧枯拉朽,打造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必要條件,形成著鄉村振興的可貴之勢。這勢,如熊熊之火、似奔騰之川,珍惜之、善運之,則大事可成;輕視之、放棄之,則前功盡棄。我們務須充分認識、倍加珍惜、因勢利導、爭取更大勝利,豈能脫貧則安?

脫貧攻堅是真金白銀的投入。通過脫貧攻堅,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得到了顯著改善。通電、通水、通路、通廣播電視、通網絡,有集體經濟、有衛生室、有文化廣場……這些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每一個數字的變化、每一個項目的達標,都是資金的傾斜、心血的結晶,都是貧困人口的期盼,是新生活的起點。我們有責任將之利用好、發揮好,為鄉村振興打好基礎。千萬不能讓衛生室堆了雜物,讓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脫貧攻堅,最難是產業培育。通過脫貧攻堅,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缺產業這一堡壘被攻克了。第一書記們找優勢、跑市場、搞培訓、學技術、建組織、強管理、打品牌,終於使村子有了產業根基,但還需進一步做強做優,帶貧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產業扶貧之樹要根深葉茂,還有很多工作要開展、完善。

黨的路線方針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性因素。通過脫貧攻堅,以駐村工作隊為代表的廣大幹部在決戰貧困中,與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血肉相依,建立了深厚感情,幹群關係顯著改善。我們當趁熱打鐵,在鄉村振興中進一步鞏固這一來之不易的局面,千萬不能讓貧困人口前腳脫了貧,後腳涼了心。辛辛苦苦好幾年,一夜回到攻堅前。

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群眾是建設美好家園的主體。通過脫貧攻堅,貧困人口內生動力顯著增強,講習所、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組織普遍建立起來;失能五保老人集中護理、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探索讓留守、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了;等靠要、爭訪鬧、高額彩禮、薄養厚葬、子女不贍養老人等長期困擾農村發展的老大難得到了有效解決……我們當保護好群眾的創造性,讓探索更豐富、成效更顯著。

扶貧,貴在精準,難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本方略,我們在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各個環節,前所未有地追求精準、逼近精準,精準,已經成為扶貧鐵軍的思維方式、高頻詞彙。以精準為追求,我們在最落後的地區、最薄弱的環節進行著精準扶貧的大國實踐。

精準風來滿眼春。我們在決戰貧困中收穫的這些戰利品,是攻堅克難的財富,是中國減貧的自豪,是全面小康答卷的詩外功夫,是鄉村振興的堅實起點,我們怎能驕傲自滿、輕言放棄?

寫到這裡,記者想到了“曹劌論戰”的故事。魯莊公十年,齊國攻打魯國,魯莊公即將迎戰,布衣曹劌請見。曹劌審時度勢,望齊國旗、轍萎靡,使魯國軍隊乘勝追擊、大獲全勝。其智慧,正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精妙運用。

無限風光在險峰。面對鄉村振興的新徵程,面對農民朋友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我們也當一鼓作氣,切不可再而衰、三而竭,等到幹部勁兒散了、群眾心涼了、產業停頓了、診所閒置了,再號召再動員,就難上加難了。

退出貧困,本是好事、是成績、是先機。有條件、有能力先行一步,更當向著鄉村振興之高地乘勢而上,為後來者積累經驗,為鄉村振興繪出精美樣板。

讓我們放寬眼量,珍惜勢能;退出貧困, 再上新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