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里提到建立雲頂天宮的東夏國,在吉林長白山地區真的存在嗎?

作家醉伊笑紅塵


東夏國作為我國某一歷史時期,位居東北的區域性政權,存在時間極短,在史書上的記載也只是寥寥數筆。不管其如何隱蔽,深挖史書,還是能尋到蛛絲馬跡的。

站在中原王朝,或者金國的角度來看,蒲鮮萬奴的建國,算是叛國行為,不足以編入史書。故而當年的史書中,只有某些零星記載。我們來看看史書中,是如何記載蒲鮮萬奴的:

1206年,萬奴出奇兵,配合完顏賽不的正面進攻,擊潰宋軍主力皇甫斌所部步騎數萬。

1211年,被任命為招討使的監軍,駐守於野狐嶺,由於主帥無能,被蒙古軍戰敗,精銳盡沒。

1214年,任遼東宣撫使,成為遼東地區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當年,與留哥二戰歸仁,因輕敵而大敗,退入東京。

1215年,金宣宗南下逃到開封,金國覆亡已是定居。蒲鮮萬奴只能困守遼東,左右無援,唯有改弦易轍,亦或是投降蒙古國。於是,蒲鮮萬奴便發動了政變,發兵佔領金國故地上京,並建國遼,史稱東遼。

同年,蒲鮮萬奴覺得東遼這個國號不夠響亮,而且顯得十分晦氣,於是又改了個國號:大真,意圖復興大真。

1216年,蒙古國東進,蒲鮮萬奴投向於蒙古。

1217年,再度立國,國號大夏,史稱東夏,朝鮮史籍稱之為東真。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兵整套高麗,蒲鮮萬奴亦出兵參戰。高麗在兩國聯軍征討之下,經不起幾番打擊便投降,並承諾向蒙古和東夏納貢。《高麗史》記載蒙古曾對高麗說道: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如此看來,蒙古國是變相承認了東夏國的地位。

然而,東夏國與蒙古國的友好關係並未維持幾年。

1233年,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東夏軍終因寡不敵眾,城陷,蒲鮮萬奴被擒,東夏國滅亡。

東夏國雖然滅亡,可是女真舊部仍在。每當蒙古國征討高麗,仍舊讓東夏人作為先頭部隊。而朝鮮國對東夏的稱謂,依舊是東夏萬奴國

據王國維的考證:《高麗史》多記東真即大真與高麗交涉事,自1233以後,至世祖至元年間,凡二十見。意萬奴既擒之後,蒙古仍用之,以鎮撫其地,其子孫承襲如藩國然,故尚有東真之稱。

至於盜墓筆記所說的東夏國,不過是借用了歷史上的名字而已。什麼青銅古門、什麼雲頂天宮,萬奴王真要有那個本事,還用得著拍蒙古國馬屁?









山鬼祗樹


“東夏國”驚現長白山

盜墓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風靡許久,書中提到的神秘“東夏國”驚現東北長白山。近日,吉林省文物局真的在吉林省圖們市的磨盤村山城發現了這個神秘的“東夏國”的遺址。小編今天就給你講講神秘古老的東夏國。

位於吉林省圖們市的磨盤村山城,就是古代“東夏國”的“南京”(當時的南部京城)。

800年前,一個叫蒲鮮萬奴的女真人後裔在這裡建立了東夏國。然而,這個盛極一時的國家由於僅僅存在了十幾年,大多數史料都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若不被小說《盜墓筆記》中所提及,恐怕許多人這輩子都未曾聽聞它的名字。這座沉睡的古城,在揭開神秘面紗的同時,帶給了我們巨大的震撼,也更讓我期待它面紗裡面的真容!

古城真容-城牆

800年前東夏國的北門城牆,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外面那層甕牆,它建在城牆外面,和城牆形成一個弓箭形狀,中間就是甕城,這樣敵人來了之後,就會被困在甕城裡,成為甕中之鱉。這處遺址原名城子山山城,現名磨盤村山城。

磨盤村山城依自然山勢築城,城牆平面似不規則橢圓形,東西最長1300米,南北最長1200米。城牆內面積104公頃。現四周土石築城牆清晰,6處城門為缺口形態,其中東門址、北門址、西南門址均保留有部分甕城遺蹟,城內有小城,建築址、冶煉址、水井等遺存。

古城真容-宮殿

進入宮殿,沿著中軸線有三座宮殿殿址自南向北順坡依次排列,兩側另有若干配殿,宮殿區周邊還有三座小城及部分居住址遺蹟。 

現場挖掘出很多東夏時期的瓦片,灰色瓦片,說明當年的宮殿建築是以基礎石為地基,上面用木頭固定,房頂由灰色瓦片覆蓋。而能夠住這樣的房子,說明房主人很有可能是達官顯貴,甚至是國王。因為,普通的老百姓只能住在茅草房裡。

古城真容-文物

公元7世紀末到10世紀初,延邊地區是唐朝渤海國的腹地,磨盤村山城即出土有少量渤海國遺存和大量東夏國遺存。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已在城內發現獸面瓦當、滴水簷瓦以及錢幣、箭鏃、鐵斧等500多件文物,多為金代所制。這些非常珍貴的文物,對研究東夏國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考古人員在挖掘過程中,意外地在冶煉址上發現了兩具遺骸,送到北京鑑定,是800年前的遺骸。一男一女,在女性頭上發現一枚金釵和一枚頭飾。

古城真容-歷史價值

東夏國存在時間雖短,但由於它的出現和滅亡以及與金之間的政治變動密切相關,所以磨盤村山城在研究金、元歷史以及東北歷史地理中佔有顯著地位,是補充東夏國曆史文獻記載不足的珍貴實物資料。

這處遺址在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去年開始,國家計劃陸續投入一億多元進行考古挖掘和開發。該城址對探尋地區民族源構成,研究不同時期的封域疆土變化,研究早期山城建置,以及區域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均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在東北歷史研究中亦有重要地位。

東夏國結局

歷史上的“東夏”結局

1233年,蒙古軍隊的刀鋒指向了這座山城。據《元史·石抹阿辛傳》記載:“(査剌)從國王軍徵萬奴,圍南京,城堅如立鐵,查剌命偏將先警其東北,親奮長槊大呼,登西南角,摧其飛櫓,手斬陴卒數十人,大軍乘之,遂克南京。”浦鮮萬奴在城中被蒙古兵俘虜,東夏國隨後滅亡。

“東夏”作為一個國家實體,連同其前身“大真”只存在了十九年。不過,有一些資料認為,蒙古滅亡東夏國後,仍命其子孫鎮守原地,為其藩屬。在13世紀80年代,不再有“東夏”之名出現。

小說中的“東夏”結局

此時我感覺到疑惑,打斷他道:“不對啊,東夏這個國家,不是老早就給蒙古人滅了。我看資料說,他們才存在了七十多年,一直在打仗。如果說雲頂天宮是他們造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這麼小一個國家,如何有能力建造這麼大規模的陵墓?”“其實,早在我看到這東西前,根據很多的蛛絲馬跡,已經推斷東夏國這個政權一直存在著,只不過他們退回了大山深處……”—《盜墓筆記》


中國吉林網


南派三叔說過:這些故事都是日思夜想編出來的!所以說雲頂天宮根本就不存在!估計南派三叔根本就沒去過吉林長白山,東夏國在歷史上倒是真的存在過,但是雲頂天宮決定是子虛烏有!


東夏(1217-1233)即大真國復國後的國名,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可以說在當時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完全不具備修建“雲頂天宮”的實力和水平!

東夏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鹹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不過後來被蒙古給滅了!要是東夏國能修建“雲頂天宮”,那估計盜墓筆記第二部中能讓人死而復生的銅柱也能存在了!簡直就是在做春秋大夢!



蘭陵三少爺



東夏(1217-1233)即大真國,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他於貞祐三年(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鹹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省延吉市東郊小河龍城子山城)。1233年,蒙古窩闊臺派皇子貴由滅之。

中文名稱

東夏

簡稱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開元城

主要城市

鹹平、瀋州、澄州、恤品

國家領袖

蒲鮮·萬奴

主要民族

契丹、女真

存在時間

1217-1233

延邊城子山城,位於延吉市東約10公里延吉市與圖們市(位於圖們市境內)交界處,布爾哈通河與海蘭江匯流處的城子山上。城子山,因山上建有古城,故名。山頂四周有上石混築的城廟,長約4.5公里,中部有宮殿址遺蹟,出土許多東夏國文物。金末為東夏國南京址。










對面有東來寺。


qrq300070707600


南派三叔在“雲頂天宮”所提到的神秘的東夏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確實存在於吉林長白山地區。

小說雖然是以虛構的故事為背景,但所寫到的神秘且詭異的東夏國,確有一個叫蒲鮮萬奴的人,在中國東北長白山地區建立的一個國家。



東夏國的前身叫做東真國,因為當時北方民族強悍,首領蒲鮮萬奴本來攀附於大金國,可是大金國日漸沒落,而蒙古鐵騎崛起,蒲鮮萬奴沒有辦法,只能假意投降於蒙古,沒多久就率領十萬兵民,向東突圍,最後來到遼東一帶,接近高麗這個地方,並改國號為“東夏”

東遷的東夏國,由於蒙古、金、西夏的相互牽制,蒙古又與金聯合窺視中原,都想問鼎逐鹿,這就給偏居一隅的東夏國帶來了發展壯大的時間。

成吉思汗時代,東夏國也算強盛,並且與成吉思汗聯合,共同征討高麗國,可見蒙古與東夏雖然有著前嫌,卻在共同的利益下,達成共識。成功征討高麗之後,東夏與蒙古的關係變得親密無間,蒙古也承認了東夏國蒲鮮萬奴的皇帝地位,也可以說,東夏國在遼東一帶,同樣也是曾經輝煌過的國家。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共同的利益,同樣,沒有了共同利益,可能就會成為敵人。據《高麗史》記載,蒙古木華黎死於山西之後,東夏國主動向蒙古致絕交書,至此雙方決裂,這個東夏國,翻臉竟然比翻書還快。

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繼承皇位,開始改變作戰方針,不僅要鐵蹄南下,還要四面開花,首先就要收拾收拾這個翻臉就不認人的東夏國,宣佈要討伐萬奴王。

根據歷史考證,對東夏國的存亡,意見不是很統一,有些人認為,蒙古東征,一舉消滅了東夏國,而有的學者認為,蒙古雖然東征,卻只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對東夏國進行毀滅性的打擊,至少《高麗史》中記載,元世祖時期,高麗與東夏,還有著密切往來。

歷史是生硬的,如果長篇大論,真的是比較繁瑣無趣,所以只能簡簡單單的這麼一說,可能有些地方與史籍資料並不對應,還忘各位看官見諒,但是,東夏國確實沒有《盜墓筆記》中那麼神秘,只是存在於歷史長河中的,真實存在的國度。



雜七雜八的事


關於盜墓題材的小說,都是三分靠湊七分靠編,一些當地傳言加上作者的筆上添話,無中生有,誇大其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