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快樂是活著的理由,你快樂嗎?

如果快樂是活著的理由,你快樂嗎?



王建平:《活著做什麼?》

人已經活著了,再來問活著做什麼?有必要嗎?人一直在追究自己最初怎麼開始活著的,那是個懸案,可以不提。但既然活著不能什麼也不做,這個問題不能迴避,這個問題不清楚,人的生存就是盲目的,人生就是無意義的。

從人的生命邏輯觀念來看,人活著的主要任務就是進化和繁殖,進化和繁殖都是為了人的存在,人的行為目的也是為了存在,問題是:人的存在為了什麼?這個問題質疑和挑戰了生命觀念,人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存在。

看看人活著都做了些什麼:謀生渡日、生兒育女、生老病死……這一系列的生存活動確實是為了存在,這是存在的實質;但還有生活的況味:悲愁喜樂、苦辣酸甜……這是存在的狀態,是存在的表象。從生命觀念看,生命存在的實質是存在的可靠性,生存的表象怎麼變化不重要,也就是說:生存事實是什麼不重要,事實是不是有利於生存才重要。生命觀念是人創造建立的,但人的行為和事實卻與這個觀念相矛盾,人並非只圖平安長久,還有食色淫樂、榮華富貴、人慾氾濫成災……人一但活著,所求豈止於生存?即使是生物們活著,也是儘量擴大自身的活躍度,爭取更大的活動範圍和活動時空。生命的進化事實與達爾文的進化論不符,按照生存原則,生命進化變異的速度不用這麼快速,特別是人類,進化的現狀與生存的法則背道而馳,人體變得更贏弱、更違背自然、更多問題、更多要求、更不客觀、更不科學……人的生存不是進化得更容易、更簡單、更穩定……而恰恰相反,人的生存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困難、越來越需要更多的人工條件……看來生物活著並不是以存在為目的,人活著並不是以生存為目的。

存在的事實說明:存在的目的不是存在,存在的狀態才是存在的目的。人活著做什麼?人的觀念答案和行為答案完全不同,觀念的答案是:生存;行為的答案是:快樂。快樂這個極不準確的概念至少有別於生存,生存有快樂的生存,也有不快樂的生存,人會選擇前者而否定後者,這證明存在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更為重要。

既然人是為快樂而活著的,人活著為了快樂,那麼快樂是什麼?快樂從何而來?人怎麼獲得快樂?為生命競爭生存的人快樂嗎?你快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