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那些關於諾獎的記錄

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喬治·保羅·溫特(Gregory P. Winter),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多肽與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領域的貢獻。

英美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那些關於諾獎的記錄

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我們正處在定向進化革命的早期,這場革命正在並將要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給人類帶來最大的利益。前述技術意味著駕馭演化的力量,並以此造福人類。

阿諾德也成為了繼居里夫人、伊雷娜·約里奧-居里(瑪麗居里的女兒)、英國的生物化學家多蘿西·瑪麗·霍奇金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之後第五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阿諾德將獲得其中一半的獎金,史密斯和溫特各獲得四分之一的獎金。

獲獎理由與獲獎者簡介

生命的多樣性揭示了進化的力量。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們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進化,並以此造福人類。

通過定向進化產生的酶被用來製造包括生物燃料到藥品在內的許多產物。而用噬菌體展示方法進化出的抗體可以對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治癒轉移性癌症。

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amilton Arnold)於1956年出生於美國匹茲堡。1993年,阿諾德進行了對酶進行了首次定向進化。酶是用於催化化學反應的蛋白質。她改進了如今經常被用來開發新催化劑的方法。阿諾德研發的酶被用於製造更環保的化學物質,如藥品和可再生燃料。目前,她是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教授化學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學領域的教授。

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1941年出生於美國諾沃克。目前他是美國密蘇里大學的教授。1985年,喬治·史密斯開發了一種被稱為噬菌體展示的方法,其中噬菌體是一種侵襲細菌的病毒,它可以用來進化新的蛋白質。

格雷格·保羅·溫特(Gregory P. Winter),1951年出生於英國城市萊斯特,目前他是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他用噬菌體展示技術進行抗體的定向進化以研製新藥。使用這種方法研發的第一個藥物阿達莫單抗(adalimumab)於2002年獲批,它可以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銀屑病和炎症性腸病。如今,噬菌體展示技術已經被用來生成可以中和毒素、抵消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治療轉移性癌症的抗體。

今年化學獎頒發給的是生物領域,這並不奇怪,因為諾貝爾化學獎常被稱為“理科綜合獎”,獲獎領域跨度很大。物理、生物等學科的成果都可能斬獲諾貝爾化學獎。

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是對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而言最重要的一門科學,因為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的發明以及他所使用的工業過程都是基於化學知識。化學獎是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獎項,諾貝爾化學獎由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英美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那些關於諾獎的記錄

在諾貝爾於1895年11月27日簽署的遺囑中,他用自己遺產的大部分設立了一系列獎項,也即後來的諾貝爾獎。根據他的意願,其中一部分頒給“做出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當年頒發的還有諾貝爾物理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與和平獎。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其獎金隨著基金收益的變化而變化,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獎金下調至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的新譯本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今年,諾貝爾基金會對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進行了新的英文翻譯。諾貝爾基金會執行董事拉爾斯·海根斯騰(Lars Heikensten)闡釋了重譯這份遺囑的意義,他認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他的遺囑中展現出的思維方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基於事實的推理和言論自由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受到挑戰。但我們需要堅持這些價值觀,作為諾貝爾基金會,我們有責任這樣做。”

海根斯騰介紹了諾貝爾遺囑背後的故事:“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6年去世時,他的遺囑促使了諾貝爾獎的創立。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是一位瑞典工業家和發明家,他相信科學和人文主義的進步。他想獎勵這樣的進步,並在這篇引人入勝的遺囑文件中概述了他的意圖。他的想法是,諾貝爾獎的授予不應考慮獲獎者的國籍,且獲獎者應該充當榜樣並激勵更多的人。”

諾貝爾在遺囑中寫道:“我衷心希望頒獎時不考慮國籍,而是將獎項頒給最有價值的人,不管他們是否是斯堪的納維亞人”,他還希望化學獎由瑞典科學院頒發。

數說諾貝爾化學獎(1901-2017)

109次

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佈了109次。期間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共八年沒有頒發。

177人

1901年至2017年,共有178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其中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唯一一位獲得過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人,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這也意味著,實際上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數是177人。

63次

在被頒出的109次諾貝爾化學獎中,有63次只頒給了一位獲獎者,23次同時頒給兩人,23次同時頒給三人。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約阿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

4名女性

歷史上共有4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其中瑪麗·居里和英國生物化學家多蘿西·瑪麗·霍奇金是單獨獲獎:瑪麗·居里於191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在此前的1903年,她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來自英國的生物化學家多蘿西·瑪麗·霍奇金單獨獲獎。

另外,伊雷娜·約里奧-居里(瑪麗居里的女兒)和丈夫弗雷德裡克·約里奧-居里在1935年一同獲獎。2009年,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和另外兩人一同獲獎。

35歲

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的得主是弗雷德裡克·約里奧-居里。1935年,他與妻子伊雷娜·約里奧-居里一同獲獎,當時他年僅35歲。1934年,弗雷德裡克·約里奧-居里和妻子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一篇名為《一種新型放射性元素的人工產生》的論文。憑藉這篇論文,他們夫妻二人榮獲了193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