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建文帝失蹤後他的皇后和兒子的下場如何?

公元1392年,大明王朝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允炆被立為皇長孫。朱允炆自小就熟讀詩書,跟隨在身邊的文人志士也都是懷著理想主義的人物。性情同其父親一般溫順,心胸大度,寬懷對人。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在南京即位,當時他只有二十一歲。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的進一步詳細的情況已經沒有可信的資料。他在位時國內發展狀況也已經無從考證,因為建文帝時期的檔案已經全部被毀。

建文帝朱允炆有三位心腹,他們分別是黃子澄、齊泰與方孝孺。這三位儒家師傅傾心輔佐建文帝從政。黃子澄在當時備受尊敬,於明太祖在位時就已經擔任過數職,現在被朱允炆封為翰林學士。齊泰對經書大有研究,被建文帝封為兵部尚書並參與國政。方孝孺是有名的思想家與文學家,不像其他幾位那樣那麼早進入官場,大器晚成能夠形容他的一生。

靖難之役建文帝失蹤後他的皇后和兒子的下場如何?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是撲朔迷離的。燕王起兵叛亂,那時南京城內皇宮大院大火瀰漫,而幾具燒焦的屍體已經無法辨認,有太監說是皇帝,皇后等人的遺骸。但建文帝最後到底是生是死沒有人知道。

建文帝皇后姓馬,死於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建文帝的馬皇后名為恩惠。公元1396年,馬氏為朱允炆生下了長子朱文奎。同年十月份,馬氏被封為皇太孫妃。

公元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叔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率兵攻入南京。攻入南京之時,朱允炆已經下令放火火燒皇宮,之後建文帝下落不明,而建文帝皇后馬氏則自焚而死。因為馬皇后之死是在“靖難之變”中發生,正是這個特殊的背景,所以後世歷代史料中都很少提到馬皇后的事情。而有關馬皇后的事蹟是從《明史·后妃傳》、《諸王傳》及《罪惟錄》等書中的隻言片語中提煉出來,因此馬皇后的身影才一步步被揭開。

靖難之役建文帝失蹤後他的皇后和兒子的下場如何?

當時燕王朱棣進入南京之後,搜索宮殿三天三夜,目的就是要找到建文帝的屍體。宮人最終從灰燼中扒出一具屍體,這具屍體面目全非,連是男是女也分不清,就連朱棣本人也禁不住流下同情的淚水。然而這具屍體是真的是建文帝嗎?這具屍體的真實身份是建文帝皇后馬氏。在這場骨肉相殘的戰亂中,建文帝馬皇后成了明朝第一個殉國的皇后,而其他妃嬪不是被燕王殺死就是葬身火海,很少有人逃出宮。因此能夠在史冊記載的名列中只有皇后馬氏一人。

靖難之變之後,朱棣成了明成祖,然而建文帝朱允炆卻下落不明。那麼建文帝留下了後代了嗎?史書記載建文帝朱允炆實際上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為朱文奎,次子名為朱文圭。

朱文奎出生之後,朱元璋說:“日月皆終,大凶之象。”於是朱文奎很不討朱元璋的喜歡。建文元年時,朱文奎被立為皇太子。建文四年,朱棣叛亂舉兵進攻南京之後,建文帝不知去向,而建文帝的兒子朱文奎也一起消失不見,很有可能是建文帝帶著朱文奎一起逃跑了。

靖難之役建文帝失蹤後他的皇后和兒子的下場如何?

朱文圭是朱允炆的第二個兒子。當時朱棣實行“清君側”,率領軍隊攻破南京時,朱文圭只有兩歲,後來明成祖將其長期關在廣安宮內。明英宗復辟之後,不忍心再將建庶人(朱文圭)幽禁,於是想要將其釋放。明英宗當天就奏明太后,但是明英宗身邊的人害怕建庶人出來會有變故,但明英宗表示一切看天命。於是英宗下令讓建庶人住在鳳陽修建好的房屋裡,還給建庶人娶妻生子。這一舉動是明英宗的明智之舉,太監到鳳陽宮告訴建庶人,建庶人聽後非常高興。朱文圭被放出來的時候已經五六十歲了,因為他自小就被幽閉在宮中,沒有與外部接觸導致他連牛馬也不認識,實際上跟一個小孩子差不多。不久以後,朱文圭便逝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